欧美光伏企业抱团谋复兴,中国光伏该如何应对?

蓝鲸财经
28 Mar

文|华夏能源网

3月4日,欧洲光伏协会宣布正式启动国际太阳能制造倡议。

倡议提出四个关键目标:一、支持欧洲太阳能制造企业挖掘巨大的全球清洁技术需求潜力;二、倡导能够提升欧洲竞争力以及欧盟伙伴国发展目标的出口与发展合作政策;三、努力从欧盟的“全球门户”战略以及欧洲的开发金融机构和出口信贷机构处获取公共资金,以实现具体的制造项目和出口机会;四、构建一个更强大、更具韧性的全球太阳能光伏供应链。

倡议得到了来自6个国家的8家企业的支持,这些企业分别为意大利设备制造商Ecoprogetti、法国组件供应商HoloSolis、德国逆变器制造商SMASolar、德国支架系统供应商K2Systems、瑞士连接器供应商Stäubli等,覆盖设备、组件、逆变器等产业链环节。

曾经的欧美光伏企业,强大地站在产业链顶端。近20年来由于中国光伏的强势崛起,欧美光伏全面衰落。但它们并不愿意拱手认输,2013年撺掇政府发起对中国光伏的双反调查;近年来,为了对抗中国光伏企业竞争,它们又开始合作抱团。

面对欧美光伏产业的崛起,中国光伏企业该如何应对?

欧美本土光伏产业链基本成型

倡议书表示,随着全球对清洁能源需求的激增,清洁能源技术市场前景极为广阔,预计到2035年规模将达2万亿美元。其中,太阳能是增长最为迅猛的能源技术。在全球高增长市场推动欧洲制造的太阳能产品的采购,有助于重建和加强欧盟的太阳能制造基础。

欧洲光伏协会同日发布的《太阳能生产设备报告》显示,在欧洲共有34 家公司涉足组件(18 家)和电池生产(16 家),硅片、硅锭和多晶硅制造商也分别有8 家、3 家和 2 家。欧洲光伏产业链依然相对完整。

与此同时,美国的本土光伏产业链也基本可以自给自足。一个可以说明美国光伏本土率的案例是——3月上旬,美国太阳能电池制造商Suniva与北美光伏制造商Heliene宣布与康宁公司达成合作协议,三方合作生产的组件,所包含的美国本土材料含量高达66%。

如此高的本土比例,是抱团合作的成果。Suniva位于乔治亚州的工厂负责太阳能电池生产,Heliene负责组件组装,康宁公司则利用其在密歇根州工厂负责上游多晶硅和硅片的供应。

Suniva公司总裁Matt Card称,这是真正的“美国制造”解决方案,“我们的公司联合提供市场上唯一的太阳能电池,为美国开发商提供最大的ITC国内含量优势——同时建立一个国内供应链,实现美国能源独立和强大的制造业基础。”

欧美政府全力支持本土制造

近年来,欧美不断出台扶持政策,同时不断加高各类贸易壁垒,以尽力保护本土光伏产业链的发展。

政策扶持方面,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美国2022年颁布的《通胀削减法案》(IRA)和欧盟2023年推出的《净零工业法案》。

前者计划在10年内拿出7390亿美元,重点支持包括光伏在内的清洁能源产业。根据美国国税局(IRS)2023年5月12日发布的文件,组件按成本计算有超过40%本土比例即属美国本土制造,就可获得本土制造额外抵免。2025年认定标准提高到55%,光伏项目中的钢材比例必须达到100%。

后者提出2030年欧盟本土净零技术制造产能达到其部署需求的40%。自2023年,欧盟还筑起碳关税壁垒。除此之外,2021年欧盟主席乌尔苏拉·冯德莱恩还提出“全球门户倡议”,目标是在2021年至2027年,在非洲、东南亚、中亚、拉美等地投资3000亿欧元开展绿色转型,支持欧洲企业开拓海外市场。欧盟方面表示,“全球门户”的目的是摆脱对华商业风险。

欧美持续的政策扶持,如今开始显现成效了。据近日美国太阳能产业协会(SEIA)表示,美国国内光伏组件产能超过50GW。值得一提的是,政策扶持也推动了欧美老牌本土企业的重生。

如老牌光伏企业Suniva,于2017年申请破产,2024年获得一家投资公司(OIC)1.1亿美元的融资承诺,并与Heliene签订一份4亿美元的电池销售合同后,同年11月实现复产。截至2025年初,其工厂的产能已提升至1.8GW。

另一家老牌光伏企业海姆洛克,于2020年前后彻底退出了太阳能级别的多晶硅生产业务。2024年10月,美国商务部向其提供3.25亿美元(当前约23.15亿元人民币)的直接资金,以支持其多晶硅和硅片生产。

中国企业的机会在差异化

“我们花二十年时间打造的新疆硅料+长三角组件组成的产业链优势已经在一块块被拆走。”有业内人士如此评论道。

欧美的光伏本土化政策,排斥的是中国光伏供应链。中国在全球光伏市场的主导地位,面临着欧美企业可能的威胁。未来中国企业必须重构产业链,提前做好全球化布局。

值得一提的是,欧美目前面临着产业链上游规模小、技术弱的问题,在相关装备、关键辅材领域也存在技术缺口。这就为中国企业提供了机会。

例如,欧洲制造业在太阳能直拉法单晶炉和金刚石线锯方面缺乏可用设备和专业技能,这两种设备分别是硅锭和硅片生产过程中的关键部件。关键材料如多晶硅、银浆也依赖进口。

针对欧美“本土成分”要求,中国光伏企业可以通过技术授权、合资建厂等方式与欧美企业合作;也可加强与国际供应商合作,与马来西亚、越南的硅料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实现多元化供应。

欧美企业正加速布局异质结、钙钛矿等新一代电池技术,而中国在TOPCon等晶硅领域具有量产优势,且不断突破高效电池技术瓶颈,可与之展开技术合作共同推动钙钛矿叠层技术发展。

客观来说,欧美光伏产业的抱团崛起,暂时还对中国光伏企业构不成威胁。但随着贸易壁垒不断上升,中国进入欧美市场愈加艰难,中国光伏企业有必要加强差异化布局,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寻找到新的共赢发展机遇。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

Most Discussed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