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2024年财报的相继披露,中国三大电信运营商的年度成绩单也全景浮现。
财报数据显示,整体营收与净利润指标上,三家均实现双增长。其中,中国移动(600941.SH,00941.HK)继2023年后再度坐稳万亿俱乐部,以1.04万亿元的营收继续领跑行业,同比增幅3.1%;中国电信(601728.SH,00728.HK)、中国联通(600050.SH,00752.HK)则分别实现营收5294亿元、3896亿元,同比增长3.1%和4.6%。
净利润方面,中国移动稳居榜首达1384亿元,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以330亿元和206亿元位居其后,但利润增速方面则相反,中国联通以10.1%居首,中国电信8.4%次之,中国移动5.0%居尾。
值得关注的是,细分业务领域,过去几年快速增长的云业务已是运营商业务版图的重要板块。其中,中国电信的天翼云和中国移动的移动云双双突破千亿大关,分别达到1139亿元和1004亿元。同时,三家继续缩减资本开支,尤其是围绕网络的投资占比持续下降,但AI以及算力投资占比则持续提升。
显然,面对传统业务增长乏力,三大运营商正在集体将战略重心转向云、AI与智能算力。“云和AI这两年在运营商的业务地位排序很高,这既是运营商创新增收的新引擎,也是三家公司的长远打算。”Omdia电信战略分析师杨光向《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作为定位国家关键数字基础设施提供商的角色,运营商需要在这些领域提前布局。多家市研机构认为,运营商在算力、IDC等领域的资源优势,将令其有望在AI时代迎来系统性的价值重估。
“两朵云”首破千亿但增速放缓
作为过去五年的明星业务,云在运营商业绩中的权重增长可用“飞跃”来形容。早在2019年时,中国移动的云业务收入仅为19亿元,中国电信天翼云为71亿元。但在2024年的最新财报中,移动云和天翼云已经双双迈入“千亿俱乐部”,其中,天翼云收入1139亿元,移动云1004亿元,联通云686亿元。
这也是中国电信和中国移动首次迈入国内千亿体量的云阵营。据IDC此前调研,移动云和天翼云早在2023年已稳居国内云服务商第一阵营。此次新的纪录,也标志着运营商在云计算市场的主导地位进一步巩固。以天翼云为例,电信分析师付亮指出,其同比增长额约166亿元,对比同期产业数字化服务的增长额为77亿元,前者增量超过产业数字化服务增量2倍,此外还相当于中国电信2024年服务收入总增量(约170亿元)的97%,表明天翼云已成为拉动中国电信服务收入增长的重要动力来源。
中国移动董事长杨杰表示,云计算已经成为数字经济的基石,也是承载各类信息技术应用的基础设施。中国移动将云计算视为最重要的战略、最重点的业务,以及最重要的基础设施。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云业务仍是运营商2024年增长最快的板块,但从整体来看,其增速已从2021—2023年的“狂飙”转为“慢跑”。财报显示,2024年,移动云、天翼云、联通云的收入增速分别为20.4%、17.1%、17.1%,而在2023年其对应增速为66%、68%、42%,均大幅放缓。
对此,在最新的业绩说明会上,中国电信董事长柯瑞文认为,2023年天翼云实现近千亿的目标,这一庞大基数上实现17%的增长,符合云计算行业发展的趋势和特点。
电信分析师周桂军认为,云业务增速放缓,也反映出运营商云的规模扩张存在部分依赖基础设施资源的挑战。天翼云、移动云虽规模领先,但IaaS+PaaS服务仍以资源型收入为主,需要补足其在PaaS/SaaS领域的竞争力。
面对挑战,融合AI,也在成为运营商云业务的破局共识。柯瑞文表示,云计算行业正从通算向智算发展,只有向智能云演进才能保持持续的增长,目前天翼云全面迈向智能云发展的新阶段。杨杰表示,当前,云计算要升级为云智算,将云计算的各种技术和AI技术相结合,提供算力、模型、数据、生态、应用、工具等全方位的信息。
AI竞争加剧算力投资集体上涨
不管是智能云还是云智算,AI已成为运营商在新一轮数字化转型浪潮中的必选动作。根据最新财报,2024年,三大运营商在AI领域的竞争已经开始明朗化并呈加剧之势,同时,新年开支中的算力预算也将集体调高。
算力规模方面,中国电信截至2024年的智能算力(以下简称“智算”)部署规模以35EFLOPS(每秒进行百亿亿次浮点运算)的体量居首;中国移动达29.2EFLOPS,但其2024年度净增量却达到了19.1EFLOPS;此外,中国联通突破10EFLOPS。
财报显示,中国移动2025年的计划资本开支虽然将下降至1512亿元,但在算力领域的投资将达到373亿元,约占整体资本开支的25%,而2025年通用算力规模将累计达到8.9EFLOPS,智算规模超34EFLOPS。
柯瑞文则直接表示,2025年中国电信资本开支也将会有结构性调整,如在算力方面,初步安排22%的增长,但不设限,将根据客户的需求,根据市场发展的情况,进行灵活调度。
中国联通也不甘其后。根据财报,2025年中国联通固定资产投资在550亿元左右,算力投资同比增长28%,这意味着其算力投资将会超过180亿元。在业绩电话会上,中国联通董事长陈忠岳强调,AI对于联通来说,机会显著、影响深远,是中国联通发挥网络、算力、数据和运营优势,实现技术、产品和市场升级的重要机遇,从通信运营向科技服务提能升级的重要引擎。
对此,杨光表示,算力是布局AI的基础设施,运营商未来既可以为其他企业提供算力基础设施来获取利润,也可以作为自身发展AI奠定基础,但后者更为重要,因为运营商更为看重通过AI创新来开创增收的应用及产品,而非仅仅的算力供应者。
天风证券也指出,运营商算力资源利用率提升将带来重估机会,但需警惕“重硬件轻应用”的风险。对此,柯瑞文在业绩会上强调,算力只是人工智能发展的基础,其次是应用,但最重要的是提供解决客户问题的服务,而不是简简单单的卖算力。
此外,技术布局方面,三大运营商今年2月已经宣布全面接入DeepSeek大模型。同时,截至目前,中国电信已推出50余个行业大模型,中国移动“九天”大模型入选“央企十大国之重器”,中国联通构建“元景”多参数级大模型体系。
随着竞争加剧,杨光认为,AI将会是未来运营商角力的主阵地,但与其他互联网AI巨头不同,运营商的战略或会更多聚焦从政企市场突破,再向个人用户市场渗透,这对运营商而言较为稳妥且具有优势。
增收困局第二增长曲线面临挑战
虽然三家运营商在云、AI及智能算力等新兴业务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但剖析财报后不难发现,三大运营商仍面临巨大挑战。
云业务增速的大幅放缓,显然将给运营商的创新增收蒙上一层阴影。作为运营商第二增长曲线的主要贡献者,云业务在近年来运营商新兴业务收入中占比较高,其增速放缓,也直接造成了三家运营商2024年的新兴业务收入增速均下降到10%以下,其中,中国移动同比增速9.9%,中国联通为9.6%,中国电信只有5.5%。
同时,周桂军认为,运营商云的增速放缓,也侧面反映了国内公有云市场正在趋向饱和阶段,虽然引入AI将带来市场增量空间,但相比于其他互联网云巨头在AI的投入体量,运营商在云和AI增加的开支还是相对较少。
财报显示,在云和算力资本开支方面,三大运营商在2025年预估金额约为800亿元,对比之下,字节跳动给出的2025年资本开支为1600亿元人民币,其中在AI基础设施上投入约900亿元,而阿里巴巴未来3年对云和AI硬件基础设施的投资更是达到3800亿元人民币。在全球范围内来看,亚马逊、微软、谷歌、Meta四大巨头的此项资本支出合计将超过3000亿美元,这无疑将给三大运营商在云服务市场上带来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
付亮此前向记者表示,当前公有云市场竞争异常激烈,面对灵活多变的市场需求,运营商传统体制与内部机制的调整仍显滞后。面对互联网厂商,尽管运营商凭借网络和政企资源具有一定优势,但运营商更需要在商业模式和客户服务上进行大幅革新。
同时,资本开支总额下降,但算力投资逆势增长,也意味着5G、光纤等传统网络投资空间被进一步压缩,未来基础网络业务的质量和体验成为市场观察的焦点,而如何平衡短期收益与长期投入,也将成为运营商需要解决的难题。
杨光指出,云与算力基建的“硬实力”跃升,而AI的盈利模式还不清晰,是当前运营商2024年业绩反映出的现实。当AI从技术概念转化为收入增量时,运营商仍在寻求的,也是摆脱过去像网络一样的“管道化”宿命,而这将决定其下一个十年的成败。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网)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