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奇艺的微短剧创作方法论

中国经营报
29 Mar

  在四大长视频平台中,爱奇艺无疑是当下对微短剧投入力度最大的一个。自去年9月正式宣布入局微短剧以来,爱奇艺CEO龚宇在多个公开场合发表了自己对微短剧的观点并介绍了爱奇艺的动向。

  “微剧在移动端已经变成第三大频道,仅次于长剧、电影频道,超越了综艺、动漫、儿童、纪录片。”3月27日,龚宇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和四川省政府主办的中国网络视听大会上介绍道。

  《中国经营报》记者从爱奇艺方面了解到,爱奇艺将微短剧分为微剧和短剧两个类别,其中,微剧的每集时长为1—5分钟,短剧则是5—20分钟。

  “精品化和年轻化是爱奇艺未来微短剧内容的两个标签。在未来,爱奇艺会持续加大对微短剧业务的投入。”爱奇艺高级副总裁杨海涛表示,“我们从今年年初开始,已经启动微短剧自制内容,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也有一些体会,一是微短剧要构建合理的剧情结构,注重故事逻辑性。微剧早期的商业模式或者播出模式是以IAP(付费模式)为主,在这个场景下,为了拉动付费成功率,微剧突出的就是一个‘爽’字,不讲究剧情和故事逻辑性。但随着会员模式和免费模式越来越成为微剧播出的主要模式,微短剧一定要回归到内容创作的本质上,摒弃简单粗暴的爽点堆砌。二是微短剧要塑造立体的人物形象,提升角色感染力,避免人物扁平化,深度挖掘人物性格特点、成长背景和内心世界,让人物具有多面性和层次感。”

  微剧:从流量至上转向价值更新

  打开爱奇艺的App,在初次打开的默认模式下,微剧的入口被放置在了电视剧、电影旁,甚至排在综艺、动漫、云影院前。这一方面体现出爱奇艺对微剧这一细分产品的重视;另一方面也看出爱奇艺已在此做出了一定的成绩,至少在供给层面相对更丰富一些。

  “微剧业务实现阶段性突破,我们已完成产品改造和用户体验优化,将内容规模扩充至超万部,并优化了广告投放系统,以便更高效地利用微剧流量的增长来提升变现能力。”在今年2月爱奇艺发布2024年Q4及全年财报时,龚宇表示:“尽管仍在发展初期,微剧在增加广告库存和提升广告收入上显现出巨大潜力。微剧将成为爱奇艺2025年持续增长的双引擎之一。”

  那么爱奇艺微剧的受众基本盘是怎样的群体?

  爱奇艺影视文学研发中心总经理张晓媚介绍称,受众相对集中于31—40岁的中青年、51岁以上的银发群众,三线及以下的下沉市场的比例较高,习惯手机竖屏观看,环境独立且私密的,能给他们带来情绪风暴,这类用户依赖免费的模式。

  “其实他们的娱乐方式较为单一,需要通过‘虚拟逆袭’实现造梦的爽感,所以微剧是情绪的按摩师,他们喜欢比较简单直接的道德叙事,爱憎分明,所以对孝道文化和家族伦理接受度更高。”张晓媚说。

  基于此,张晓媚认为,微剧的创作完全区别于剧集的创作模式,并取决于设备和时长。“在微剧用户当中,超90%的人都有看短视频的习惯,他们希望现实当中的我能够在剧中看到理想当中的我。也因为时长的原因,所以微剧其实是一门减法艺术。怎么做减法?用秒做节奏单位,让每个镜头同时承担叙事+节奏+情绪+符号这种功能,让观众在刷剧的无意识状态中完成从滑走到上头的秒级转化。”

  “微剧叙事节奏和结构聚焦单一核心冲突,避免多线并行,导致信息过窄。以秒级节奏进行控制,可以用一个具有强冲突的画面或者一句台词交代事情的经过,引起观众的关注。要抛开传统三幕式节奏,大幅进行压缩,先快速交代背景,集中爆发冲突,最后结尾给予留白,或者是反转。”张晓媚对微剧的人物塑造和情感表达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微剧人物要标签化,通过台词、外形、道具、动作,快速建立起人物性格特征。在关系网上也要做基建化,主要角色不要超过3个人,因为用户可能会因为多个人物混乱形成弃看,只保留核心对手。”

  导演姚敏认为:“微剧的叙事特征是被手机塑造出来的,创作者在创作过程中要结合手机载体的特质,画面以人为主体,剧情既要新颖,又要让观众对故事有一定的‘多巴胺预期’,满足私人化的观看体验。”

  在微短剧精品化的趋势下,全行业的制作都在升级。微剧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微剧的突破点就是需要从流量至上,转向价值更新,因为瞬间的快感其实无法长久。”张晓媚说。

  “原来制作成本是15万元、20万元、30万元,最多40万元,现在我们每个剧的服化道、灯光、导演、后期,以及整个场景都要进行精品化升级,拍摄的周期也从14天延长到20天甚至30天,成本都在增加。”爱奇艺微剧业务总经理孙晨阳说,“一年前或者半年以前,微剧的题材加上只有IP单点付费的单一播放形式,经常诞生强情绪化的内容。现在出了会员模式、免费模式,它在内容的前几集就不需要有强情绪化,整个故事节奏和内容整体以及内容品类都已经变得多样化。”

  短剧:要比长剧更“锋利”

  爱奇艺微短剧的另一个品类是单集时长在5—20分钟的横屏短剧。

  从产品属性上看,横屏短剧比长剧的制作周期短、内容节奏更快、叙事效率更高。与微剧相比,短剧则有一定的叙事空间,能够通过短剧的更大体量满足用户情感共鸣和表达,在整个叙事上更加灵活。

  张晓媚介绍道:“这个品类(受众)更集中于年轻的群体,如90后、00后,女性占比较大,高线城市的用户占比较高。因为取决于观影习惯,属于半独立的电子榨菜,他们能够在上下班通勤路上、午饭的时候看这些内容。他们付费意愿也会更强。”

  “我可以把短剧总结成一个形容词叫做精神代餐的供给者,其实它能够吸引互联时代的青年群体,因为他们需要缓解现实生活和职场压力以及焦虑,他们在刷剧的同时希望可以得到社交的谈资和话题。”张晓媚说,“这些年轻人到底需要什么,我觉得是情绪和谈资。总结三大情绪刚需,即爽、笑、哭。其实这些元素来自他们的内心,能够真正引起年轻人的共情,同时形成话题,在疏解情绪的同时成为社交圈子里的谈资。”

  当前行业在短剧领域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同质化。去年全网上线短剧约400部,虽然题材众多,但是并非每一部作品都找到了最适合的叙事方法。

  在张晓媚看来,短剧并非简单地理解为长剧的浓缩版,而是要在有限的空间内讲更精准的故事。张晓媚认为,短剧要想突围,就要找到长剧与微剧的中间路线,它要比长剧更“锋利”、更要突出主线的叙事;比微剧更有厚度,有一定的创作空间。

  此外,还有其他从业者认为,IP化是短剧在精品化驱使下需要努力的方向。

  长信传媒创始人、董事长郭靖宇认为,未来的短剧一定是以长效IP和系列化作品为主,以“季”分隔,在每季都有精彩故事的前提下组成长故事,持久陪伴用户。

  龚宇也对IP养成有着积极态度:“我们也要养成大IP,不能‘狗熊掰棒子’,要把IP养成系列化,再延续到衍生品、文旅等多方面的价值。”

  商业模式

  相比于传统的长剧、电影等影视品类往往包含大量的创作者的个人表达,微短剧从诞生之初就更具有用户导向,这也使得微短剧的每一次细小的变化都伴随商业模式的调整,并最终互相影响着。

  “在微短剧刚刚开始的阶段,入局者众多,大家在没有掌握竖屏叙事技巧的情况下,贸然拉高制作成本,往往是适得其反。这就是为什么当时一直呼吁大家要卷内容,不要卷制作。而如今,不管是内容还是制作水平都有了显著的提升,而此刻如果想要在内容精品化中脱颖而出,更要聚焦的是内容的立意和创新。”百度百家号内容运营负责人于轲说,“此时,免费模式已经成为主流,在这种变化下,用户的选择成本更低,从之前的9.9元充值到选择是不是要看广告,用户的时间成本越来越低。而这种情况下,内容创作不能再一味地追求之前的爽感。”

  此前,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实施“微短剧+”行动计划,希望通过微短剧与其他领域结合,实现新的应用场景、商业模式、经济业态,赋能千行百业。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网络视听节目管理司副司长杨铮表示:“目前来看,微短剧与文旅的融合、与品牌的融合成效显著。例如微短剧《我的归途有风》以四川乐山非遗美食为文化背景,成功带动当地旅游;去年‘6·18’期间,《我和女儿做同桌》播放量达到7.4亿次,实现品牌的破圈传播。可以说微短剧正从内容形态进化为产业连接的超级接口。微短剧的创作者应该把握机遇,以精品力作推动产业的更好融合。”

  “艺术的精神要有支撑。第一,商业规则是行业发展的基石,市场规则是撑住行业的基础,企业是行业的顶梁柱,要担当起自己的责任,通过做好作品、挣钱、盈利来反哺行业,让我们的作品越来越丰富,有越来越多的精品。第二,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永远并存的,这是我们艺术的精神,诗和远方。”在龚宇看来,流量是多样化的,原来不是会员就是广告,也还可以有电商及其他更多样形式。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报)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

Most Discussed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