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骑鲸出海 Chester
宇树科技正在对行业巨头波士顿动力展开围剿。
宇树科技发布了旗下G1机器人侧空翻的视频,成为全球第一个征服站立侧空翻的人形机器人。
但在全球机器人市场上,宇树科技其实早已翻出一个更大的跟头,就连行业巨头波士顿动力拉开了超10倍的差距:数据显示,2024年宇树科技机器狗销量高达2.37万台,约占全球市场69.75%的份额,波士顿动力机器狗销量却仅为2000台出头。
3月10日,宇树科技入驻了跨境平台速卖通,成为速卖通百亿补贴品牌之一。其四足机器人(机器狗)Go2与人形机器人等产品商家之后就被抢购,单日销售额突破千万美元。
“隐形冠军”走到台前,全球第一的侧空翻,能否打消外界对其应用场景与使用价值的疑虑?
谁在用宇树机器人
宇树科技的机器人不止会翻跟头和扭秧歌。
据外媒报道,宇树科技的四足机器人已经进入52个国家的水电站、炼油厂和考古现场,宇树G1在德国汉诺威工业展上获得奔驰、西门子的联合研发邀约。
2025年第一季度,宇树科技的工业巡检机器人订单同比增长220%,另外,宇树科技与特斯拉达成供应链自动化试点合作,教育版机器狗也在欧美2000余所高校实验室,市占率高达68%。
在伊斯坦布尔海峡的油轮甲板上,宇树机器人能进行腐蚀检测;在埃及金字塔考古现场,其激光雷达扫描精度达到0.1毫米;在新加坡滨海湾金沙酒店,50台G1人形机器人提供客房服务和多语种导览;在迪拜机场,宇树机器人用阿拉伯语为旅客导航。
全球服务机器人市场正以每年41%的复合增长率持续扩张,很多角落都有中国机器人的“身影”。
杭州云深处科技与合作伙伴Eastern Green Power(EGP)合作自研的X30机器狗和数字化技术,用于新加坡能源集团电力隧道巡检,成为国内首台在海外电力系统落地应用的行业级四足机器人。在韩国,某工厂生产线也采用了云深处机器狗,做产线表计识别、托盘搬运、零件夹取等作业。
在2024年德国柏林国际电子消费品展览会上,重庆恒之未来也吸引了大量观众关注,其旗下的哮天SPARKY机器狗体型小巧,主打家用陪伴功能——在欧洲的消费市场,陪伴型机器人有更大吸引力。
宇树机器人也正通过授权经销商、官网以及亚马逊销往北美、欧洲与亚洲等市场,触达一般消费者。
去年12月底,在宇树科技发布了一段B2-W机器狗的展示视频:原地转体两周,再倒立转体三周半;跋山涉水下陡坡:稳定与速度兼顾的性能吸引了不少关注与好评,马斯克也一度转发。根据谷歌趋势搜索热度显示,在视频爆红后,Unitree(宇树科技)这一搜索词在谷歌的搜索量迅速上涨近5倍,不少海外博主下单测评宇树的H1机器人。
但海外网友对人形机器人惊喜开盒,其实更多显示出人形机器人的“大玩具”属性,在家庭情景中,人形机器人仍缺乏具体的应用场景。
宇树科技创始人王兴兴对于人形机器人的担忧,仍阴云未散。
超越对手,商业化之路仍艰难
在宇树G1侧空翻之后不到12小时,波士顿动力也发布了其旗下人形机器人Atlas侧空翻,正面回应宇树科技。但更多网友认为,Atlas在侧空翻时使用了双手撑地,已经不能算真正意义上的侧空翻,最多算侧手翻,宇树G1完全是凌空侧手翻,动作质量更胜一筹。
在工业与商用场景,宇树科技也因价格更低,出货量领先波士顿动力。相比波士顿动力成本高、维护难的液压驱动方案,宇树科技采用了更廉价的电机驱动,宇树科技的新一代机器狗Unitree Go2售价仅9997元起,而波士顿动力的机器狗Spot价格则高达7.5万美元(约合人民币54.6万元)。
选择纯电驱动也不仅有成本的考量,也有比液压更高的控制精度,适应不同环境,满足不同市场场景需求,而且电驱零件更容易标准化规模化生产,更有利于市场化。随着宇树机器人销量上升,又促进其大规模量产,成本与价格还将进一步下降。
作为先行者,波士顿动力也曾有过宇树G1侧手翻这样的惊艳时刻。2013年的Atlas出道即巅峰,在测试中,被棍棒击倒的Atlas还能重新站起来,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认为,这是有史以来最先进的人形机器人,其一系列测试视频也迅速在网上爆红,当年波士顿动力就被谷歌母公司以30亿美金收购。
但商业化成为了波士顿动力的困境,事实上,不止是波士顿动力,整个人形机器人领域至今都没有很好的商业化途径。随后,波士顿动力分别于2017年与2021年,相继被软银与韩国现代机步接手。
波士顿动力的经历,成为了王兴兴在宇树科技成立初期只做机器狗、不做人形机器人的理由。他认为,没有商业化落地的人形机器人只是个大玩具。
王兴兴曾提起宇树科技科技狗便宜的秘诀,还在于自主研发和垂直整合,通过自研自产电机、3D激光雷达等核心部件,成功降低了硬件成本。未来四足机器人(即机器狗)的价格降低到三四千元问题不大,真正进入了消费级时代。
2023年,宇树科技终于陆续发布了H1与G1两款人性机器人,这一次,AI赋予了人形机器人更多的可能性,电驱的“躯体”也更适合AI的心脏。而波士顿动力也没有抓住AI热潮,依然采用传统算法,这让Atlas非常依赖对大量环境参数的预设,平地、楼梯、碎石路面,每种环境都需要单独设置。
波士顿动力不仅跟着宇树翻跟头,2024年起也弃用了30多年的液压而改用电驱。2月24日,波士顿动力创始人Marc Raibert接受采访称:“我们的实验室买了宇树的人形机器人......它们相对便宜。即使我们是竞争对手,我们也可以买来看看它究竟能做些什么。”
海外对手全是自己人
尽管入驻了速卖通,但对人形机器人进入家用场景,王兴兴依然担心在家庭场景下,宇树机器人只是一个大号玩具。
高盛分析师杜茜对宇树科技实地调研后也认为,宇树机器人的硬件虽然表现稳健,但仍无法处理复杂而精细的任务,未来2-3年难以达到与人类工人相同的效率。因此,人形机器人技术拐点仍不明朗,距离商业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在王兴兴仍对人形机器人进入家用领域慎之又慎时,同行已经开始抢夺市场了。
有广东机器人“七剑客”之一的越疆机器人,在3月18日推出了全球首款同时具备灵巧操作和直膝行走的全尺寸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产品Dobot Atom。
Dobot Atom不仅是工业级机器人,在越疆的介绍中,Dobot Atom俨然科幻片里的机器人管家:能够自主完成做早餐,倒牛奶、早餐与水果摆盘、烤面包培根、客户接待、送文件、取快递等任务......并且学会了使用不同工具完成100多种复杂灵巧的操作任务。其公布的19.9万的价格,也降低了进入家用场景的价格门槛。
价格不是宇树独家优势,全球最完整的机器人供应链集群,让成本低是中国机器人产业的普遍优势。中国企业在机器人核心部件的供应占比已达到45%,全产业链份额高达63%。就连摩根大通也曾说:"西方投资者的选择只剩特斯拉和英伟达,而中国已经形成完整生态。"
在产业链的支持下,对于宇树科技来说,国内的同行们是比波士顿动力更大的威胁。小米、蔚来、小鹏、比亚迪等企业也都在布局人形机器人赛道。
在技术生态上,宇树的优势也并非在中国机器人厂商中独树一帜。小鹏在去年11月6日推出了新一代AI机器人Iron,支持端到端大模型,在今年CES 2025展会上,黄仁勋公布了英伟达在人形机器人领域开展合作的伙伴名单,国内厂商就包括宇树科技H1和小鹏汽车Iron。
宇树科技的对手正在迅速大量地涌现,而不止被打败的波士顿动力了。曾经对人形机器人的谨慎,让宇树等到了最正确的时机。但在机器狗卖遍全球之后,宇树科技的优势还能保持多久?是时候在真正的机器“人”上加速了。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