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财立方 记者 王宁宁 深圳报道】“能量饮料第一股”东鹏饮料向港股二次上市迈出了重要一步。
4月3日下午,港交所官网显示,东鹏饮料已递交IPO申请书,目标直指全球化,“A+H”上市队伍有望再添一位千亿市值选手。
2024年,东鹏饮料营收与净利润双增,为其冲刺二次上市赢得了一波好感。但功能性饮料营收占比仍超八成,短期内单一品类独大的局面不会打破,产品多元化战略仍然面临挑战。
东鹏饮料上市路:从濒临破产到千亿饮料巨头
东鹏饮料发展背后,是创始人林木勤30多年的奋斗史。
官网显示,东鹏饮料成立于1994年,前身是深圳市东鹏饮料实业公司(下称东鹏实业),2003年东鹏实业濒临破产,时任东鹏实业销售总经理的林木勤,接手买下公司的品牌和生产设备,继续做饮料。
2003年,东鹏实业完成企业改制。东鹏特饮问世于1997年,但彼时中国红牛发展正盛。东鹏饮料崛起是从2009年起,林木勤推出带有防尘盖的瓶装东鹏特饮,以红牛平替价格切入市场,在广东区域率先铺货。
2016年前后,功能饮料市场格局发生变化,“红牛”内部版权矛盾逐渐显现,市场竞争态势也随之发生改变。那时的东鹏饮料,签约谢霆锋为代言人,喊出“累了困了喝东鹏特饮”的宣传语,同时开启全国化战略,推出沿用至今的500ML瓶装东鹏特饮。
2021年东鹏饮料登陆A股主板上市,被称为“能量饮料第一股”。2025年4月3日,东鹏饮料又向港股发起冲刺。截至4月4日,公司A股总市值1347.35亿元。
财报显示,根据尼尔森IQ数据,按销量计,东鹏特饮在中国能量饮料市场自2021年起连续4年排名第一,全国市场份额从2023年的30.9%增长到2024年的34.9%。
2024年,东鹏饮料营收和净利润分别为158.30亿元和33.26亿元,分别同比增长40.62%和63.08%。
对于业绩显著增长,东鹏饮料在2024年财报中表示,主要由于公司不断优化产品和客户结构,积极拓展全国市场传统渠道,进一步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覆盖范围等。
此前,“红牛平替”让东鹏饮料一路崛起,但依赖于单一品类难以打开高成长性,东鹏饮料的产品多元化问题仍待解决。
超八成收入来源东鹏特饮,多元化战略面临挑战
多元化、拓展新增长曲线是东鹏饮料资金投向的重要方向之一。
2023年1月,东鹏饮料推出电解质饮料“东鹏补水啦”之后,2024年,东鹏饮料又提出“1+6”多品类战略,“1”指核心产品东鹏特饮,“6”是电解质饮料、咖啡饮料、无糖茶、鸡尾酒、椰汁及大包装六大品类。
从年报情况来看,东鹏饮料多元化战略初显成效,但依旧面临挑战。2023年至2024年,东鹏饮料电解质饮料营收分别为3.93亿元、14.95亿元,占总营收的比重分别为3.5%和9.4%。其他新品类,如无糖茶、果汁茶等产品,暂时还未打出知名度。
在业内人士看来,东鹏饮料高度依赖东鹏特饮这一大单品,一旦该产品市场需求下降或出现质量问题,将对公司整体业绩产生影响。
财报数据显示,2022年至2024年,东鹏特饮的营收分别为82.11亿元、103.54亿元、133.04亿元,占总营收的比重分别为96.6%、91.9%、84.0%。这对于想借港股上市探索海外市场的东鹏饮料而言,功能性饮料一家独大的局面,短期内可能继续维持。
“从2024年东鹏补水啦的业绩表现可以看出,东鹏饮料已经在试图打造第二增长曲线,但距离真正形成结构性平衡,还有距离。”努曼陀罗(丽江)管理咨询合伙企业执行事务合伙人霍虹屹告诉大河财立方记者,东鹏饮料占据了“提神”场景,接下来要进入“运动补水”“日常养生”等多元需求地带,不是推出一款新品就能解决,需要一整套品牌策略、渠道系统和供应链的适配和重构。
在电解质饮料市场,东鹏饮料需要与老牌选手元气森林“外星人”,以及从运动饮料类跨界电解质水赛道的种子选手农夫山泉尖叫、达能集团脉动等多个品牌竞争。
记者注意到,在新品驱动下,东鹏饮料不断强化营销,与之相对应的销售费用不断增长。2024年东鹏饮料销售费用为26.81亿元,同比增长37.09%,同期东鹏饮料研发费用虽同比增长15.22%,但体量仅有0.63亿元。
关于东鹏饮料赴港上市计划等情况,4月3日下午,大河财立方记者致电并向东鹏饮料发送采访提纲,截至发稿暂未获回复。
赴港上市谋全球化,消费类企业“出海”提速
“2025年公司将乘胜追击,计划丰富‘东鹏补水啦’的口味选择,推出更多规格包装。”近日在东鹏饮料业绩说明会上,记者以投资人身份提问,东鹏饮料副总裁、董秘张磊回答表示,将以核心产品东鹏特饮作为先锋,有序推进“东鹏补水啦”等适配产品出口业务,布局全球市场。
“东鹏饮料一直践行多品牌、多品类、多场景、多渠道和多人群战略,用于匹配可持续发展。但现在市场变了,消费者比较‘喜新厌旧’,并不反感新品牌。”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接受大河财立方记者采访时说,关键是品牌能否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同时企业要考虑整个产品线的均衡度。
以农夫山泉为例,2024年公司茶饮产品营收167.45亿元,同比增长32.3%,单品类营收已经超过了包装饮用水产品;功能性饮料收益达到了49.32亿元。
就茶饮赛道而言,2024年农夫山泉旗下品牌东方树叶,在不同季节限定回归了“龙井新茶”“桂花乌龙”等单品,功能性饮料“尖叫”推出乳钙型、茶氨酸型新口味,线下开展“尖叫新口味上场”篮球校园行派新品等活动。
记者注意到,不少新茶饮品牌和饮料企业都在为出海做准备,将海外市场作为新增长空间。2024年,东鹏饮料已将产品出口海外25个国家和地区,并在越南、印度尼西亚建立子公司,正在建设的海南和昆明基地也是为面向东南亚市场做布局。农夫山泉也表示,2025年将继续加强探索海外市场。
但讲好“出海”故事,并非易事。记者梳理财报发现,农夫山泉2024财年约99%的收益均来自中国内地客户。
“当下国内饮料市场逐渐进入存量竞争阶段,港股带来的‘国际身份’升级,对任何一个立志于全球化的消费品牌而言,都是关键一环。”霍虹屹表示,出海要面对更为复杂的文化差异、消费偏好,仅靠一款单品是远远不够的。
霍虹屹认为,中国饮料品牌要建立全球竞争力,需要完成三重转型,从卖产品转型到输出文化,从本土逻辑到全球视角,从渠道驱动到品牌驱动。“消费类企业想要掘金东南亚市场,就需要企业去读懂东南亚人们的生活节奏、健康观念,甚至是社会文化,推出的产品才会聚焦于用户需求。”
责编:陈玉尧 | 审校:张翼鹏 | 审核:李震 | 监审:万军伟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