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投资家
白手起家、给员工发福利的大强子,又要收获IPO了。
作者 | 老高
白手起家、给员工发福利的大强子,又要收获IPO了。
投资家网获悉,互联网行业近日传出大消息,京东分拆子公司京东工业已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赴港IPO。如若顺利,“京东系”也将迎来继京东、京东物流、京东健康、达达集团、德邦物流之后的第6家上市公司,财富495亿元的京东创始人刘强东,有望再度暴富。
作为京东分拆的重要资产,京东工业承载了刘强东的“智造梦”,专注于工业供应链技术与服务。2017年,京东工业独立运营,凭借刘强东的号召力,京东工业启动外部融资,吸引了中信产业基金、红杉中国、纪源资本、中东财团等一批“顶流”VC/PE、全球资本加盟。
不过,在IPO的路上,京东工业不太顺利,连续IPO折戟。2025年,港股敞开怀抱,拉来了奶茶、盲盒、零食等“各路神仙”。面对宽松机遇,京东工业再战IPO,为刘强东圆梦。
“京东系”的第6家上市公司,向大强子招手了。
一
狠人刘强东,要拿下“京东系”第6家上市公司了。
2025年,中国互联网、科技行业有3个人大火。第一个是,“AI赋能万物”的DeepSeek梁文锋;第二个是,“科幻片走入现实”的宇树科技王兴兴;第三个便是,“发福利感动全网”的京东刘强东。刘强东因反对“算法压榨底层员工”,给老乡、员工发福利,屡登热搜。
他则被网友亲切的誉为“中国良心企业家”。最近,刘强东发表了一次感人的评论,他说,“我们所学的知识、商业模式、技术算法都不该用来压榨社会最底层的兄弟们。”刘强东一席话引起网友共鸣,结合“李嘉诚卖港口给美国”一事感慨,“中国应该多几个刘强东”。
刘强东表示,“京东仅快递小哥就有1200多个兄弟退休了,每人可领取数十万元公积金、每月派发5350元退休金,并享受医保全覆盖。”快递小哥一直被视为劳动弱势群体,刘强东说到做到,增强了快递小哥通往幸福生活的期待,也提振了京东股价向上发力的信心。2025年以来,京东股价由低位78港元/股上涨到161港元/每股,京东市值已逼近5000亿港元。
“好人好报”。京东员工幸福指数攀升,工作更加卖力,使京东业绩全面大爆发。根据京东最新发布的2024年四季度及全年业绩显示,集团全年收入达到11588亿元,第四季度收入3470亿元,同比增长13.4%。其中,商品收入同比增长14%,服务收入同比增长10.8%。
“京东系”板块也很出彩。两大“台柱子”京东健康、京东物流业绩均超预期。2024年,京东健康收入582亿元,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指标下净利润47.9亿元;京东物流收入1828亿元,经调整后净利润达到79亿元,同比增长186.8%。“为了幸福生活,快递小哥拼了。”
京东全体员工奋发图强的决心蔓延着“京东系”的每一处角落。现在,“京东系”板块没有IPO的重要资产京东工业,看到希望了。它们拾起“快递小哥通往幸福大门”的接力棒,以全新姿态吹响港股IPO号角。若成功,刘强东布局“线上+线下”的京东版图就完美了。
二
虽然,刘强东是一位互联网大佬,但他格外关注线下。
在他看来,线上与线下不是敌人,是唇齿相依的关系。而京东工业的作用是提升“京东系”整体硬实力。京东表面是互联网起家,本质是供应链发家。围绕供应链,京东打造了京东物流,买下了达达集团、德邦物流,借助达达集团“即时零售”的地位,京东推出了“秒送”业务,又借助德邦物流全国超9000个营业网点、超90%的乡镇覆盖,京东走进了农村。
达达集团、德邦物流反补京东物流,让快递小哥无处不在。可以说,京东建立了一套围绕供应链的闭环体系。但这套供应链体系的服务对象基本是零售行业及消费者。京东工业成立的目的是什么呢?用供应链体系服务工业、制造业。消费有了闭环,刘强东想做工业闭环。
要是工业闭环实现,中国制造业会有一个很大的飞跃。这亦是刘强东消费赛道之外的超级梦想。这个梦,刘强东在10年前就预见性的做了。据历史资料记载,刘强东发现中国工业有很多痛点,其中一项是采购需求大、效率低。这与消费痛点的逻辑一致,既然京东在消费能成功,那么把逻辑贯穿的工业也能成功。带着新时代的理想,京东工业2017年成立。
早年,京东工业的目标是先探索工业供应链技术。毕竟,消费级与工业级还是不一样的。消费级落地终端偏向于人,工业级落地偏向于产业、场景。所以,京东工业用了几年时间研究工业供应链技术,寻求适配与突破。研究明白之后,京东工业开始寻找工业级客户,作为服务对象,以提升工业级公司的日常运营、设备维护、非生产性物资采购等方面的工作效率。
2020年,“全球黑天鹅”袭来,京东供应链优势凸显,一条新赛道(工业供应链)诞生。“顶流”资本看到了“供应链赋能工业”的庞大市场,纷纷把钱投向京东工业。企查查APP显示,A轮,京东工业融资了2.3亿美元,中信产业基金、红杉中国、纪源资本跑步入场。
在全球VC/PE行业,红杉中国、纪源资本是出了名的“新赛道开发者”。这也符合VC/PE的前瞻性思维,“顶流VC/PE是,赶得早更要赶得巧。”要不怎么赚来超越行业平均水平的回报?当然,无法忽视的是,京东工业背后有京东、刘强东。据说,这场融资不是哪家VC/PE都能进来的,“刘强东十分感激对他有恩的人。”红杉中国曾在刘强东困难无助时送上了融资。
而纪源资本曾与京东失之交臂,“投一次京东”是纪源资本管理合伙人符绩勋的梦想。2022年,京东工业已是工业供应链赛道的巨无霸,服务了超10万个工业制造业相关厂区。公司在2023年再次外部融资,这一次更狠,直接引入中东财团阿布扎比主权基金等“豪门”。
京东工业投后估值达到67亿美元(约487亿元人民币)。同年,京东工业奔赴IPO。
三
奔赴IPO,京东工业的野心是征战全球。
但不幸的是,“未来工业供应链第一股”连续IPO折戟。第一次IPO折戟,分析人士认为是“输在了盈利能力上”。数据显示,京东工业2022年收入141亿元,持续经营业务净亏损13亿元,经营利润率-9.8%(持续经营业务),这反映出公司初期高投入阶段的成本压力。
供应链的特点是烧钱。京东工业跟京东物流的底层逻辑相似,初期要不停地烧钱。京东物流是2021年IPO,抛开充满不确定性的“全球黑天鹅”。2019年,京东物流实现收入498亿元,亏损22亿元。根据时下最火爆的AI大模型DeepSeek解读,“这类重资产业务,要达到一定规模,并通过可行性的优化方案,才能实现盈利,且盈利的周期及回报可能会比较长。”
换句话说,高投入的京东工业需要时间。“穿越周期的最好方式是IPO”。一旦IPO,公司盈利压力就会降低,专心扩大规模,把希望寄托给股民,资本市场会是绝佳的融资通道。2024年,京东工业更新招股书,“计划募资用于供应链能力强化及业务扩张”。结果没有结果。
2023年,京东工业成功逆转扭亏为盈,可IPO失败了。里面的问题是“找不到问题”。反正港股“用脚投票”。“IPO折戟大军”里,极具代表性的是,“中国奶茶最大IPO”蜜雪冰城。别看蜜雪冰城在2025年风光,振兴了消费赛道。蜜雪冰城的港股之旅同样是“未解之谜”。
2024年,蜜雪冰城冲击港股IPO,让满心欢喜的一级市场大失所望。“二级市场完全不给一级市场面子。”蜜雪冰城递交的招股书连聆讯环节都未进入。VC/PE、投行在饭局上哭了。
创投圈称其为“商界未解之谜”。2023年,蜜雪冰城在奶茶赛道业绩“逆天”。数据显示,公司收入达到203.02亿元,同比增长49.6%;净利润31.3亿元,同比增长51.7%。2019年-2023年,蜜雪冰城收入年复合增长率达到惊人的40.05%,净利润年复合增长率29.1%。
那一年,蜜雪冰城的业绩甚至吊打一众上市公司,却IPO无望。唯一合理的解释估计是,“风口不在、时机未到,超人也拯救不了地球。风口来了、时机到了,猪都可以在天上飞。”
2025年,蜜雪冰城IPO了,获得5125倍融资认购倍数,认购金额达到1.77万亿港元。大有一雪前耻的样子。在蜜雪冰城顺利港股IPO的带动下,过往被港股挡在门外的公司,看到了机遇与希望。年初至今,“奶茶大军踊跃IPO”、A股暴富过的各行业龙头,意图港股暴富。
京东工业的机遇也来了。2024年,公司实现收入204亿元,同比增长17.6%。年复合年增长率达到20.1%。净利润大幅提升至7.62亿元,较2023年增长约157倍,经调整净利润10.67亿元。参考蜜雪冰城,业绩大增的京东工业在港股宽松时代,成功率很高。若上市,“京东系”与刘强东,会收获第6家上市公司,财富495亿元的狠人刘强东,财富继续暴涨。
创投圈很期待京东工业港股IPO,中国工业供应链辐射全球,提升全球制造业效率。网友也期待刘强东收获IPO,“区别于上市套现跑路的大佬,刘强东是把福利送给员工、回馈社会。”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