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想(00992)“横扫”AI市场

智通财经网
04 Apr

这个昔日传统PC巨头,如今正摇身一变,成为AI时代的先锋。

它不再是一家PC厂商,而已蜕变为一家全栈AI产品、解决方案和服务提供商。

大模型战争,历经几年角逐,格局已逐渐清晰。

但技术要真正落地,进入千家万户,变成红利,还需要突破最后一公里。那么,谁是中国AI落地最大的推手呢?

腾讯、阿里、百度、字节,还是华为?

这些产业巨头在各自领域,都拥有极强的实力,比如字节和BAT的优势在于云计算、终端应用,华为的优势是底层软硬件技术。

如果以业务布局的广度这一指标来评价,有一个巨头的实力,长期被人们低估了。

2025年3月31日,联想(00992)中国区誓师大会在北京国家网球中心举行。会上,联想集团执行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刘军强调:

未来十年,联想将聚焦混合式人工智能。

过去几年,人工智能在不同领域不断推进,但同时也形成了个人智能、企业智能和公共智能相互之间割裂的局面。

这既有技术原因,也受限于单个企业的业务布局广度。

而联想,早在2023年就提出混合式人工智能的技术路径,即个人智能、企业智能和公共智能共存互补、混合并用,并认定:

混合式人工智能是AI普惠的必由之路!

联想之所以敢提出混合式人工智能,与它在AI领域的业务布局广度,密不可分。

这些年,外界对联想的刻板印象,还停留在全球PC市场份额第一的辉煌历史。

但鲜有人注意到,自2017年启动智能化转型以来,联想中国区已在“端-边-云-网-智”新IT技术架构基础上,构建起覆盖个人智能和企业智能的全栈AI能力。

在AI终端领域,联想发布了全球首款AI PC,并领跑市场。

以此为中心,联想中国区还围绕天禧AS(新财年升级为天禧个人超级智能体),不断为用户提供AI手机、AI平板等终端产品,打造了一体多端格局。

在AI基础设施领域,联想服务器稳居全球前三,尤其高性能计算集群,更是连续十几次摘得榜首。

以此为基础,联想中国区搭建了万全异构智算平台,涵盖服务器、存储、数据网络、软件及超融合、支持运维服务五大领域,形成一横五纵格局。

在AI解决方案及服务领域,联想中国区则打造了“一擎三箭”,面向政企、中小企业及消费提供服务。

截至目前,已发布联想擎天、联想百应、想帮帮三大AI服务品牌,全面覆盖B端和C端客户。

这样的AI业务布局广度,在业内堪称少见。

当人们还在讨论大模型,讨论明星创业公司时,联想已在悄然间,将AI部署在个人终端乃至从田间地头到工厂车间……经济活动的每一个毛细血管。

联想在AI时代的转身,让人有一种脱胎换骨之感。

而就像任何一次重大事件一样,这场觉醒并非浪漫之举,而来自七年前,一场触及灵魂的变革。

2017年的联想中国区,面临巨大的考验。

一方面,是严峻的外部环境。彼时,传统PC产业早已过了巅峰期,步入下行轨道,联想PC业务因此陷入瓶颈。

另一方面,内部长期形成以产品为中心的业务模式,已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面对压力和质疑,临危受命的刘军,经过100余天的调研、走访客户,最终带领中国区管理团队制定了“日出东方”战略。

新战略的愿景是:联想,智慧中国。

这看似简单的一句话,暗藏着这个传统IT巨头进军智能化,以科技赋能中国智能化转型的决心。

彼时的联想中国区,已经预见到了智能化革命孕育的巨大机会。

但要实现这个战略并非易事。

为此,联想中国区在新战略指导下,推动了两大转型,并构筑起三大基石。

首先,是以客户为中心的转型。

过去,联想中国区以产品线划分组织。这种传统的业务模式,在内部延续了很多年,逐渐跟不上形势。

转型后的组织,以客户为中心,划分为政企、中小企业和消费群组,能够针对不同客户群需求,做出快速响应,实现客户直达。

其次,是3S转型。

过去,常年稳居全球PC第一的联想,一直被业界认为是传统“硬件制造商”。面对市场变化下的增长瓶颈,联想毅然决定重振PC业务,并寻找“新奶酪”。沿着这个思路,联想中国区将业务重构为三大板块:智能设备(AI终端)、智能基础设施(AI基础设施)和智能方案与服务(AI解决方案及服务)。转型后,联想推动自身成为全栈AI的产品、解决方案与服务提供商,并致力于全栈全周期加速行业智能化转型,实现AI普惠。但这些调整,还不足以改变联想的基因,要想把智能化刻入公司的DNA,还需要一场深入骨髓的手术。

因此,在以客户为中心和3S两大转型的同时,联想中国区还努力构筑了三大基石。

其中,最重要的基石之一,是对原来的IT引擎进行彻底重构,打造了一个全新的智能IT引擎,也就是擎天。

新的擎天智能IT引擎已经升级到擎天4.0,以多模态和强推理为特征,既支持自身的智能化转型,又支持智慧城市、智慧教育、智能制造、智慧能源等千行百业的智能化转型。

智能IT引擎之外,联想中国区还通过敏捷、高效、优质的中国创造能力,以及AI原生组织等,构筑起AI时代的核心竞争力。

正是有了这些基础,今天的联想,才能厚积薄发,在AI时代给了人们很多惊喜。

比如,随着智能体的爆发,人们突然发现,联想是最早对智能体和AI PC做出明确定义的企业之一。

不仅最早定义,联想还全球首发了AI PC。

同时,发布和亮相了很多智能体,包括针对个人的天禧个人超级智能体,以及为中小企业量身打造的百应智能体。

这些智能体,已成为个人和中小企业奔赴AI的重要入口。

七年多来,联想中国区的日出东方战略不断升级迭代,尤其在两大转型方面,建立起业内领先的客户直达模式,形成了全栈AI的战略布局。

以客户直达为例。

目前,在三大客户群体中,政企业务群客户的覆盖从七年前的53%提升到今天90%以上,可以直接触达的中小企业客户从微乎其微到超过700万家,而消费客户更是达到超过2亿会员的规模。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战略布局还在不断迭代。

2025年联想中国区誓师大会,日出东方战略迎来全新升级,更新了使命:混合式AI加速中国智能化转型。

会上,刘军还宣布了2025年三大策略:

首先是以智能体军团,深化客户直达模式。

大会正式亮相联想超级智能体——乐享。它将与营销、销售、服务等领域智能体,组成联想中国区第一支硅基战队,全面提升组织效率和客户服务能力。

联想乐享作为面向公众、客户、大联想伙伴的新一代官方入口,担纲意图理解和任务规划,并调度指挥研发、供应链、营销、销售、服务和运营等领域智能体为用户提供服务。

这支硅基战队在刘军眼中,是联想中国区直达客户模式的特种部队。

其次是以全栈AI,重装出击,加速3S转型。

在个人智能方面,刘军宣布升级天禧AS为天禧个人超级智能体,联想个人云也将于5月发布。

依托个人云,天禧个人超级智能体将升级到端云一体技术架构,嵌入联想AI PC、AI 手机、AI 平板,全面打爆“一体多端”。

在企业智能方面,基础设施业务群将坚持“一横五纵”布局,抓住AI机遇,实现弯道超车。方案服务业务群将以“一擎三箭”引领IT服务向AI服务转型。

最后是以三大法宝,扭转乾坤。

新财年,联想中国区将基于多模态和推理大模型,将智能IT引擎升级至擎天4.0,争取快速达到L3智能水平。

同时,还将继续强化中国创造能力,并在文化上倡导人机共生,大规模组建硅基战队。

从2017年启动日出东方战略以来,联想中国区一直在推动智能化转型,而这场变革或许没有终点。

随着大模型的迭代,当下AI已从过去炒作概念,进入到落地、普及的深水区。

尤其是今年初以来,以DeepSeek为代表的高性能、低成本、开源大模型的出现,大幅降低了AI训练成本。

AI普惠新时代的大门,已徐徐开启。这是IT行业一个史诗级的历史机遇。

然而,很多互联网和AI公司,却由于业务布局上的缺失,始终困于技术-场景的断层,难以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比之下,提前布局智能化赛道,并打造了全栈AI能力的联想,在这场智能化的升维战争中脱颖而出,占据了有利地形。

得益于全栈AI能力,以及过去几十年,在IT行业积累的用户、行业经验等,联想打破了行业内存在的“技术空转”的陷阱。

今天,联想AI PC能够在消费级设备上,流畅运行70亿参数的DeepSeek端侧大模型。

天禧个人智能体系统,将不仅能够跨终端、跨操作系统运行,还能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和场景化融合能力。

擎天智能体“超级工厂”,凭借上万个模型、数百个企业智能体模板,能够做到72小时帮助企业蒸馏大模型。

智能化,带来了生产效率的突飞猛进。

在合肥联宝科技,这里的“灯塔工厂”每天可处理8000多笔订单,而且八成以上是小于5台的个性化订单。

过去,工人每天排产需要6小时,智能化后,每天排产时间缩减至1.5分钟。

不止个人,也不止企业,在祖国大西北,东数西算的算力枢纽上,同样跳动着联想的智能终端、基础设施和解决方案。

这种全栈AI的能力,使得联想并没有痴迷于单点技术的炫技,而是将AI注入到产业链的毛细血管。

在算力基建、终端生态与行业解决方案的交汇处,在AI落地的最后一公里,编织着AI普惠的神经网络。

这些看似不性感的业务,恰恰是其在AI时代的关键壁垒和护城河,它成功带领联想走出了传统业务的瓶颈。

刚刚过去的财年,联想中国区全面打超预设最高目标。

相比上一个财年,整体营收和贡献利润同比增长均超过20%,非PC业务收入更是同比大增近60%。

这个昔日传统PC巨头,如今正摇身一变,成为AI时代的先锋。

它不再是一家PC厂商,而已蜕变为一家全栈AI产品、解决方案和服务提供商。

站在今天这个时间节点上,回望过去。

七年前,联想中国区这场触及灵魂的改革,可谓颇具战略前瞻性,如果不是这场变革,联想可能至今依旧困在传统PC业务中。

全栈AI战略布局改变了它的命运,使其不但走出了过去的阴霾,还成为未来中国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推手。

本文转自微信公号“华商韬略”,作者:张静波,智通财经编辑:李程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

Most Discussed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