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以骂小米,但雷军也必须要回应

蓝鲸财经
02 Apr

文|唐辰同学

如果雷军不回应呢?

“小米SU7高速车祸致3死”事件持续热搜,4月1日晚,雷军以小米当家人的身份公开回应。

他称,对高速车祸致三位年轻女孩离世表示心情沉重,并表示团队第一时间成立专项小组,30日赶赴现场、31日配合警方提交车辆数据,因事故在调查,未接触事故车,现代表小米承诺无论如何不会回避,会持续配合警方调查、跟进进展、尽力回应家属及社会关切,还表示听到并记下大家的关注和批评,会用行动作答。

这番不长的回应,显然是经过多轮打磨的。很多人也注意到,与雷军往日高频更新社交状态的节奏不同,此次距离其上一条微博动态,已超过24小时 。

雷军发文4分钟前,小米汽车官方微博发布了“关于大家关心问题的回答”——并没有被雷军转发。如“安徽事故发生后,小米官方为什么不联系家属?”“事故车辆已经被拉回北京”等网上传闻。

巨大的舆论风波背后,是大众,包括米粉的支持、疑惑、批评、责骂、旁观的情绪关注。各种声音夹杂成一股洪流,将雷军和他的小米汽车推入到最严峻的信任危机中。

这些讨论里,不少业界人士关注的重点落在:雷军该不该立刻发声?雷军的回应是不是太晚了?这是一类“教大公司做公关”的技术性讨论。有网友在小米汽车“回答”下的一条高赞评论,可以作为答案:“这是我最欣赏小米的一点,你骂他,他会回复”。

显然,讨论是必要的,比如智驾安全、事故原因、车企营销、善后措施等,雷军和小米也必须做出回应,接受骂声。但在当前事故所有的细节都没有完全披露,特别是警方调查报告没有出来之前——雷军也只能说,“因事故在调查,没有接触到事故车”——进行事故归因都太早,其中不乏所谓的“专家分析”。

正如虎嗅所表达的观点,绝大部分人会关注错事故真正重要的“关键点”,也忽视了引发这次事故的真凶——所有参与方(包括车企、消费者、道路、监管)的不够作为。

实际上,完全没必要过度关注雷军或者小米回应的公关技巧,是鸡贼的诱导,还是真诚的回应。因为这个时候任何的技术性操作,在公众面前都是“皇帝的新衣”,都会引来滔天的情绪反噬。

作为小米的一号位,也几乎是小米公司唯一的公关策略,考虑到其个人的流量以及与小米的捆绑,雷军在官方调查结果出来之前,站出来表态,就已经是推演了各种预案的最好回应。但在生命和安全面前,这种“诚意”根本无法抵消之前过度营销、狂立人设时挖下的坑。

就在小米汽车疯狂上热搜时,特斯拉等友商纷纷表达类似的观点,“造车的首要原则永远是安全”。雷军和小米掀起一轮行业性的智驾安全冷思考,但代价太大了。这或是一个转折点:对智能驾驶的盲目追捧,将进入冷静期。

早在2021年,李想就在朋友圈发文,拒绝夸张宣传。他呼吁,媒体和行业机构统一自动驾驶的中文名词的标准,L2=辅助驾驶;L3=自动辅助驾驶;L4=自动驾驶;L5=无人驾驶。一个多余的中文字也不有,避免夸张的宣传造成用户使用的误解。并提出,“在推广上克制,在技术上投入,对用户、行业、企业都长期有利。”

他的表态有一个背景,当年8月,31岁的企业家林文钦,驾驶蔚来ES8汽车启用自动驾驶功能(NOP领航状态)后,在沈海高速涵江段发生交通事故,不幸逝世。李想并没有提及此事,从其呼吁内容可见,他认为是行业的夸张宣传导致了用户在使用系统时存在误解。

进入2025年,智能驾驶再次成为车企特别是造车新势力的宣传王牌,甚至成为核心竞争力的标志。比如特斯拉FSD多次被传进入国内市场,狼真的来了;比亚迪喊出智驾平权的口号,要开创全民智驾时代。

对雷军来说,这起爆燃事故也当引起其对造车思路的重新思考。他曾表示,智能电动汽车本质上就是“汽车×电动×智能”。过去十年,已经解决了电动化的问题;未来十年,将是智能化的十年。智能化将成为这个时代的决胜点。“智驾+智舱+生态”将会成为小米汽车参与竞争的技术制高点。

目前来看,作为后入局者,小米在智驾技术上并没有太多优势,“人-车-家”的生态优势才是其杀手锏。2024年,小米SU7上市即大卖,雷军在复盘小米SU7成功的原因时,他分享了几条心得:

“我们在产品定义的第一条就是,颜值是王道,车好看是第一位的”。

“我们在产品规格书的第一条,就是要做好看”。

“这一次,我们一定要让一半的女生喜欢我们,所以我们要做一个女生喜欢的车”。

这与他在决定正式造车前的思考,并没有本质不同。当时,他认为,这个时代杰出的智能电动汽车,必须做好三点:首先是一辆好看、好开、舒适、安全的好车;第二,是可移动的智能终端;第三,更是先进的移动智能空间。

所以,小米汽车设立的目标就是:打造汽车工业新时代的梦想之车,做好看、好开、舒适、安全的移动智能空间。

这很难不让人指着鼻子骂,小米汽车首要考虑的是好看、好开,驾驶安全并没有放在首位。虽然雷军也多次强调安全,比如小米的电池技术经过了包含碰撞、挤压、火烧在内的1050项安全标准测试,这些测试项目数是国家标准的20倍。

在普通受众眼里,特别是经过小米手机、小米“全家桶”洗礼的米粉,雷军给小米汽车所渲染的形象就是“好看,好开,舒适,而且具有性价比”。

小米用户、米粉给雷军的印象分太高了,其IP效应溢出到小米汽车上,就成为财务报表中的销售量、销售额,但安全对于车主用户来说,却是永远也不能降权的首要原则。

放在更长维度里看,智能驾驶以及自动驾驶是未来发展不可回避的趋势。但如何平衡技术进步、车企功能迭代和宣传、用户驾乘认知、监管部门作为等各方面的关系,也是道路各参与方都需要思考的问题。‍‍‍

“雷军造车,天命之选”,“小米造车,三年就成”的神话也需要被打破了。《流浪地球》里那句话,永远不会过时:“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

Most Discussed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