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致命撞击,小米冤吗

上观新闻
02 Apr

  今天收盘,小米股价又跌了。

  互联网上,对近期小米SU7车主高速公路上撞击事故的讨论沸沸扬扬。和此前很多高速公路事故不同的是,这一次讨论的焦点,落到了智能驾驶和车企身上。

  目前事故的具体责任报告还没有公布,一些小米公关声明中未提及的细节,比如车门是否能正常打开等尚且没有定论,到底该如何定责也未可知。

  有不少人觉得,现在就把小米推上风口浪尖,恐怕有点冤枉人:“驾驶员当然手不能离开方向盘,这事不能这么怪小米。”

  股价暴跌的小米,冤枉吗?要我说,报告结果没出来前,小米可能有冤,但是在一个更普遍的情况里,小米等新能源车企,作为“AI技术乐观”的实际受益者,其实没那么冤。

  按遇难者家属的说法,遇难者生前是小米的“忠粉”,甚至会向家长推荐智驾系统。熟悉一点互联网的恐怕都知道,这一年来,小米su7系列“风很大”,不少车圈测评博主,也很乐于拍摄一些小米汽车安全问题的测评视频,助推一波流量。甚至,小米品牌最早的宣传,就是和质量好、价格低、高性价比这样的标签挂钩的。

  对于很多消费者来说,他们其实搞不清楚L2、L3这些字母数字代表的智能驾驶级别实际上的区别,也不太了解隐藏式门锁到底有什么原理。很多时候,让他们留下印象的是一个个宣传某品牌车有多“扛撞”的段子,或是视觉刺激更直接的小视频。

  而车企是否从中受益呢?答案是肯定的。这些宣传营销的内容,尤其是智能驾驶所指向的一种更自由、更解放双手、甚至更安全(因为大众很容易想到,系统不会像人一样疲劳)的开车体验,对消费者有直接的吸引力。就像创新扩散的曲线所揭示的,在新技术推广的时候,最初阶段怀疑的人群一定占据主流,能助推新技术扩散的因素,就有正面宣传和乐观预期。

  曾经默许、放任甚至助推类似宣传的企业,既然已经从中得到了实打实的利益,那么如果在事故面前继续沉默,显然不太公允。

  也不是不能理解这种技术乐观。往更深处说,这种对新技术的乐观和期待,本身就是符合人性的。像一个广为人知的调侃:人类懒得走路,才发明了汽车。很多时候,新技术的发展,的确是由人们对更便利、更舒适的生活的向往来驱动的。

  所以说,不能因为一次事故的发生而阻止新技术的探索,这是一条我们目前能达成的共识。

  商业力量推动技术不断迭代扩散的趋势,本就很难阻挡。拿智能驾驶来说,不管各种产业分析的结果如何,有一点在业内已经很明确:汽车行业仍将坚定迈向研发全自动驾驶汽车的道路,未来的理想图景不会改变。

  这恰是中国市场的优势之一。新技术往往能快速应用于庞大市场,借助产业化的力量迅速大面积复制推广,从而积累庞大的案例和数据,为后续的技术迭代、完善和创新提供更加坚实的支撑。社会对此抱有一定的“容错率”,技术研发才能不断逼近更完美、更便利的状态。

  但在此之上,更重要的是尽可能减少技术探索过程中付出的代价,特别是当我们谈论之事关乎生命时。

  在汽车、医疗等与生命安全高度绑定的“高敏性”领域,哪怕出现万分之一的失误,哪怕失误发生在毫厘之间,都可能对个体和家庭造成百分之百的悲剧,这是任何技术手段都无法挽回的损失,也是消费者和全社会都难以接受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新技术的产业化应用必然要慎之又慎,也必然要提前考虑到最糟糕局面的发生,基于此作出专业审慎的评估,而不是陷入某种技术的“狂欢”和“军备竞赛”无法自拔。若技术尚未完全成熟到对生命安全有坚实的托底,一味“冒进”地将其推向应用市场是不负责任的。永远将生命安全摆在第一位,这是任何新技术探索都不能突破的底线。

  守牢这条底线,既不能因噎废食,更不能放任不管,在两个极端之间,有很多可以作为的空间。

  最迫切的一条就是对漏洞的及时填补。回到小米SU7爆燃事故,既然事故已然发生,就不能让其白白发生,甚至陷入某种徒劳的口水战,而应该将重点拉回基本事实的认定,基于此发现可能的问题,把该打的补丁打上,把可能的隐患排除掉。

  此次事故引起的关于电池燃烧、车门锁死、留给车主的反应时间过短等问题的讨论,也应当成为一次行业讨论和反思的契机,完善可能本就缺失的行业标准和相应的责任边界,这需要企业、管理部门、司法机关等多元主体的共通参与和发力。

  追逐新技术带来的便利,似乎已成为时代的某种本能。我不知道人类什么时候可以彻底放开手中的方向盘,但对生命的尊重,什么时候都不能放下。

(文章来源:上观新闻)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

Most Discussed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