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山上 张文
01
对于中国的新能源车企来说,每月的 1 日都是庆祝的日子。大多数车企都会在这天公布上月的产销情况,4 月 1 日也不例外。
鉴于一季度是车市的淡季,过去车企们在年初的销量往往不及其他时段。但今年算是一个例外,几家销量排名前列的新势力车企都在 3 月交出了不错的答卷。
零跑汽车 3 月份交付了 37,095 台车,同比增长超 154%,成为新势力车企月度销量第一。零跑汽车上月发布新车 B10 将在本月上市,他们发布的海报称“待我上场,即刻霸榜”。
理想汽车 3 月交付 36,674 台车,同比增长 26.5%。理想 L 系列累计交付量已经突破 100 万辆,用时 31 个月。李想称他们已经连续 12 个月拿下 20 万以上新能源车市场中国汽车品牌销量冠军。
去年打了一场漂亮翻身仗的小鹏汽车交付了 33,205 台车,整个一季度累计交付 94,008 台,同比增长 331%,甚至比四季度交付量还要高,创下单季交付历史新高,也是一季度新势力车企累计交付第一。
“蔚小理”中的蔚来汽车已经大幅落后于另外两家。3 月份蔚来交付了 15,039 台车,蔚来品牌 10,219 台,乐道品牌 4,820 台。
这已经是乐道连续 2 月交付未突破 5000 台,乐道总裁艾铁成于 4 月 2 日宣布离职,此前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不会下课。过去一个月来,李斌正在密集对外释放内部调整信号,几天前蔚来宣布了 40.3 亿港元增资新股发行。
小米汽车在 3 月份交付了超 29,000 台车,这还是在他们目前只有一款车的情况下。小米称目前提产进展顺利,有信心达成 35 万台车的全年交付目标。媒体已经喊话小米汽车新工厂选址未定,“但扩产刻不容缓”。
去年小米 SU7 共交付了 136,854 辆车。雷军在上月末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说,“我们不到一年的时间交付了 20 万辆,算是在行业创造了一个小小的奇迹。”
这是雷军第一次参加百人会论坛。他说,“当他们开始做车的时候,所有人都说他们造车造晚了,今天看来可能是刚刚好。”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中国最大的新能源车企比亚迪今年一季度累计销量突破 100 万辆,同比增长 59.81%。比亚迪今年的销量目标是 550 万辆,较去年销量增长 30%。
《上海证券报》引述乘联会专家发言称,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新年开局总体好于预期,预计今年中国新能源车批发销量将突破 1600 万辆。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发文称,今年前 2 月中国车市处于历年峰值水平,1-2 月中国汽车销量占到世界汽车的 33.7%的份额。他说,近期中国新能源乘用车的增速强于世界平均增长速度,去年全年中国占到世界新能源车份额的 70%,最后两个月一度占到 75%份额。
但这些都不是 4 月 1 日关注度最高的话题。昨日无论是社交平台还是媒体报道中,人们关注最多的都是一场交通事故。
在车市一片繁荣的景象之下,这起事故开始让更多人讨论起智能驾驶与新能源汽车的安全问题。
02
3 月 29 日晚,在雷军参加电动汽车百人会的次日,一辆小米 SU7 在安徽高速公路上发生严重交通事故,车上驾驶员及两名乘客遇难。三人均为在校大学生。
事故直至 4 月 1 日才在社交媒体上发酵并引起公众关注。舆论质疑小米汽车未能及时对外公布进展,包括小米智能辅助驾驶安全、AEB 是否发挥作用、车门是否正常打开以及电池起火等都成为人们讨论的焦点。
雷军是当下中国知名度与美誉度最高的企业家。他几乎一整年都挂在热搜榜单上,比如前段时间媒体粗略统计他即将成为中国首富,又或者 315 期间网友喊话小米造卫生巾。他在两会期间接受媒体采访时连连摆手,说“我真的不能接受采访了,不然又要上热搜了,现在已经挂了三条了。”
这些流量过去曾助推雷军实现了奇迹般的销量传奇,现在也放大了小米汽车的这起事故。
“小米公司发言人”于昨日 12:46 对外发布通告,初步披露事故车辆遭遇碰撞前后的车速、智能辅助驾驶 NOA 情况等,尚未对外回应包括 AEB、车门以及电池问题。
小米对外回应
这一回应未打消外界疑虑,某种程度上甚至加重了公众对小米汽车的不满。小米汽车在回应中两次提及车辆在 NOA 激活中发出“轻度分心报警”、“脱手预警提示”也被部分人士指责,一些汽车博主称这种做法不太体面。
昨日下午,小米公司股价跌去 5.49%,创下自 2 月 18 日以来新低,较此前雷军成为“首富”时的高位蒸发 3000 亿港元。
雷军昨日直至晚 10 点前都未发声。过去他几乎每天都会发布数条微博,从早上打卡健身到小米日常活动,少有间断。
更鉴于不久前雷军在 5 分钟内即于群聊中响应用户试驾遇到的服务问题,被人称作“车企 CEO 服务响应速度已内卷至分钟级”,此次雷军遇到车辆事故长时间的沉默引发不少公众不满。
昨日有不少喊话雷军不应继续沉默的声音。一些评论认为雷军已将个人形象与小米汽车牢牢绑定,许多车主因为喜欢雷军而选择小米汽车,雷军不能只享受流量红利而不承担相应责任。
小米汽车于昨日 22:15 发布了更详细的事故情况答疑,包括是否已与家属取得联系、车辆为何起火、事故后车门是否正常打开以及 AEB 等主打安全功能是否触发等。
但鉴于目前小米尚未接触事故车辆,起火及车门问题都未有结论。小米称 AEB 等主动安全功能目前不响应锥桶、水马、石头、动物等障碍物,强调小米 AEB 与行业同配置的 AEB 功能类似。截至昨日问答发出时止,他们还在等待与家属的会面通知。
雷军几乎于同一时间发布了回应微博。他在回应中称,“由于事故还在调查,我们一直没有接触到事故车,很多问题此刻还没有办法回答。”
“等到此时,我觉得我不应该再等了,我必须站出来,代表小米承诺:无论发生什么,小米都不会回避,我们将持续配合警方调查,跟进事情处理的进展,并尽最大努力回应家属和社会关心的问题。”雷军说。
雷军微博
03
一起普通的交通事故本来不会引起如此巨大的关注度。《中国统计年鉴 2024》显示,2023 年我国发生 25.5 万起交通事故,造成 6 万多人死亡。 20 多万事故中大多数都不会见诸报端,也极少会引起全民关注。
媒体与公众对于此次小米 SU7 事故的持续追踪,部分原因来自于小米及雷军在网络上的超高关注度,部分原因或许来自于当下中国新能源车产业正处于“智驾元年”,智能辅助驾驶正在以比新能源车更快的普及速度在整个产业推广。
但无论是车企对外的夸大宣传,还是公众对于智能辅助驾驶这一新鲜事物的认知度,都还处于混乱阶段。去年至今,不断有新能源车在“智驾”过程中发生严重交通事故,车企们在发布会中大谈的主动安全与零接管,并不能在危急时刻保证绝对安全。
此次小米 SU7 遇难驾驶员家属在接受媒体采访、社交媒体发言中均指出,驾驶员生前十分信赖“智驾”,多次称智驾“方便、安全”。驾驶员母亲对媒体说,自己曾告诫女儿,现在技术不完善,不能盲目相信,自己开才放心,但女儿反驳她说有各种(证明安全)的依据。
昨日至今,包括汽车行业媒体、专家乃至汽车从业者对外强调不能完全依赖智能辅助驾驶。自媒体“太阳照常升起”指出,截至目前,中国大陆的法律法规中还没有出现“智驾”两个字,智驾完全是车企的广告用词,“自动驾驶”以及“辅助驾驶”也没有在现行有效的法律中出现过。
事实上,与车企们在发布会中引入的诸如高阶智驾、NCA、NOA乃至端到端、纯视觉等一系列或技术或营销名词相比,当下所有的智能驾驶功能都属于辅助驾驶,驾驶员仍然是车辆的第一责任人。
在小米 SU7 事故发生后,理想汽车创始人李想此前在朋友圈呼吁统一自动驾驶的中文名词标准的发言也被人翻出。李想当时称,L2=辅助驾驶、L3=自动辅助驾驶、L4=自动驾驶,L5=无人驾驶。“一个多余的中文字也不要用,避免夸张的宣传造成用户使用的误解。”
汽车行业将今年称之为“智驾元年”。在此之前所谓智能驾驶仍只局限在 20 万乃至 30 万以上的新能源车型中,但今年智驾已经逐渐下放至 10 万元车型上。比亚迪在年初发布了“天神之眼”智驾系统,号称将掀起汽车行业的“智驾平权”,最低 7.88 万元海鸥车型也可具备智能驾驶功能。
越来越多搭载了智能驾驶的燃油车型也将在今年上市,除了自主品牌的车企,也包括外资及合资品牌。无论通过自研、采购或者合作等方式,智能驾驶基本已成为今年汽车市场的标准配置。地平线创始人兼 CEO 余凯最近说,自动驾驶类似于智能手机的基带,将成为智能汽车的重要基础设施,是标准化功能。
只是,即将成为智能汽车标准化功能的自动驾驶现在还称不上安全。即便是行业公认在自动驾驶领域技术最先进的特斯拉,此前也接连在美国发生多起智驾造成的交通事故。《华尔街日报》去年发布了一份针对特斯拉自动驾驶系统的调查,称 222 起事故中,有 41 起事故是系统突然转向,31 起未识别到障碍物直接碰撞。
在此前的电动汽车百人会上,博世智能驾控系统中国区总裁吴永桥说,特斯拉一段式端到端的基座模型算法水平断代式领先国内所有智驾方案,“至少领先一到两年。”元戎启行 CEO 周光也说,“从技术角度看,特斯拉 FSD V13 确实领先一代。”
04
围绕此次小米 SU7 的事故,仍不断有更多讨论。比如电池起火问题。多家媒体引述事发当地医院及交管部门人员发言称,到达事故现场时车辆正在起火。遇难者家属对外发布的事故车辆照片显示,车身上有显著高温炙烤痕迹。
去年底,国家消防救援局消防监督司一级指挥长王天瑞说,从近几年来新能源火灾来看,锂电池的热失控不可避免,灭火救援的难题还没有有效解决。
他提醒广大新能源车车主,“在驾驶新能源车辆当中,一旦遇到突然断电、冒白气等异常情况,一定要第一时间逃生,第一时间报警,确保人身安全。”
央视新闻去年年中报道称,他们找到了近三年来国内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和火灾数量,统计计算后发现,新能源汽车的火灾发生率从 2021 年的 1.85/10000,降低到了 2023 年的万分之 0.96,而燃油车的起火率则在 1.5/10000 左右。整体来看,当前新能源汽车的起火率甚至低于燃油车。
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理事长董扬接受央视新闻采访时称,电动汽车着火的事故率小于油车,但行业 对于电动汽车事故后应该如何处理,并不像油车那么有经验。
“尽管新能源汽车起火概率并没有比燃油车更高,但是电池起火比汽油起火更难扑灭,复燃率较高,这也是新能源汽车起火备受关注的重要原因之一。”他说。
中国汽车市场内卷程度远超世界其他地区,过去几年车企们对外宣传的重心之一即是车辆安全。在不少车企负责人接连开通社交媒体账号后,他们热衷于对外发布自家车辆在经受严重交通事故后仍能保证车辆安全的案例。
小米 SU7 事故发生后,比亚迪腾势品牌负责人赵长江昨日在微博上分享一位腾势车主在高速追尾后安全脱险的案例,称该车以 120km/h 速度追尾大货车,A 柱未断、电池完好无损更没有起火自燃。赵长江目前已删除这条微博。
特斯拉官微也于昨日转发了一条公司副总裁陶琳强调特斯拉汽车安全的微博。3 月 31 日,特斯拉副总裁陶琳发布微博称,“大家决定买车的时候,最关心的因素是什么?颜值、价格还是品牌?对于特斯拉来说,我们造车的首要原则永远是安全。”特斯拉官微昨日下午全文转发。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