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军是该给小米汽车,降降温了

蓝鲸财经
02 Apr

文|新品略财经  吴文武

正在高速发展的小米汽车,首次陷入舆论漩涡,一直以来小米汽车都处于高光时刻,很显然雷军是时候该给小米汽车降降温了,更为重要的是,这场智驾狂奔热浪潮里,需要冷思考的不只是小米汽车。

01 小米汽车陷入漩涡

一直热搜不断的小米汽车,还在上热搜,不过这两天小米的热搜和以往的热搜相比,很显然是冰火两重天。

4月1日,与小米汽车有关的热搜关注度最高的一条是“安徽小米SU7高速碰撞爆燃事故”。

据央广网、红星新闻等媒体报道,3月29日晚,安徽一新能源汽车撞上高速公路中间护栏起火燃烧,后来媒体报道显示事故车辆为小米SU7。

随着车祸遇难者家属爆料和媒体报道,后来证实此次事故中造成三位年轻人身亡,媒体报道视频和画面的场景令人惋惜。

4月1日午间,小米官方发布声明,公告了事故发生详细时间线和相关信息,但对外界较为关注的“车门是否在事故发生时锁死无法打开”等问题并未提及。

尴尬的是,据腾讯新闻深网报道,事发后,有自称事故遇难者家属在社交平台透露,“从事件发生到现在,小米从来没有人联系过我,也没有给我来过一个慰问电话。”

目前,这一交通事故正在被有关部门的调查中,最终结果还有待正式通报。

这起严重的交通事故,涉及到小米汽车,对小米汽车来说,这是其进入其汽车赛道以来,和以往的热搜相比,这是小米汽车至今第一次陷入复杂的舆论漩涡,网络上出现了各种声音。

有不少网友表示,对小米汽车对事故发生后的处理方式和态度持以批评态度,更有网友期待雷军能公开发声。

自媒体“三表龙门阵”发文称,敦促雷军尽快发声,称流量的放大镜下,容不得隐身和沉默。这篇文章的评论区上演了观点大碰撞,显示出了很明显的撕裂感。

4月1日晚间,雷军才公开回应称,很多问题此刻还没办法回答,承诺无论发生什么小米都不会回避。

受此事件影响,4月1日,小米午后持续跳水,截至收盘跌幅为5.49%,报46.50港元,相比于3月31日,市值减少了近700亿港元。

也就在4月1日同一天,“3月小米SU7交付量超过29000台”话题冲上百度热搜财经榜,可见,小米汽车凭借着小米SU7这款爆款车型,依然展示出了强劲的市场吸引力。

和以往相比,小米的这两条热搜对比很鲜明,小米汽车也第一次陷入了巨大的争议和舆论漩涡,必然会引发市场关注和热议。

02 雷军是该给小米汽车,降降温了

小米汽车首款车型小米SU7于2024年3月28日正式上市,一炮而红,现如今销量持续稳增,常上新能源汽车造车新势力销量榜。

雷军和小米全力以赴地造车,在研发力、产品力、车型设计,以及在市场吸引力、粉丝影响力、品牌知名度等多方面都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路上也见到了越来越多的小米汽车。

如今小米汽车的成功案例经常被国内外媒体报道,更有不少媒体报道分析,为什么小米三年就能造车,为什么苹果不能。

小米这家科技巨头的灵魂人物和代言人就是雷军,在手机时代,雷军被网友们评论称为“雷布斯”,当小米造车后,雷军又被网友们评论称为“雷斯克”。

雷军压上所有声誉造车,全力以赴造车,处处为小米汽车代言,雷军是小米汽车最佳的代言人。

雷军是千万级粉丝的大V,知名企业家IP,同时雷军是连续成功创业者,更是草根逆袭的形象,和很多企业家不同,雷军的企业家形象显得很接地气,很有亲和力,这让雷军成为企业家超级IP,就连华为的余承东都很羡慕,更是让一心想做网红的周鸿祎更是羡慕不已。

特别是去年自小米SU7上市后,整个汽车行业都掀起了一阵“雷军式营销风潮”,各家车企老板和职业经理人都纷纷学起雷军做营销,可见雷军IP营销效应有多大。

雷军身为小米汽车最好的代言人,头号营销人物,给小米和小米汽车省下了很多的广告代言费,能实现营销倍增效应。

然而凡事都有AB两面,企业家超级IP和企业热度营销也同样有AB两面,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更是一把双刃剑。

正如在这次小米SU7的高速事故发生后,有很多网友都期待和希望雷军能出面发声,而此时在事件调查结果未出炉前,小米、小米汽车和雷军很显然是很审慎的。

企业需要热度营销,也需要持续的热度营销,但持续的热度营销也得有个度。

近些年来,互联网出现了一个新词叫热度排斥症。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博导,四川大学文化传播研究中心主任王炎龙就曾撰文分析当代年轻人为何排斥热度营销。

王炎龙教授分析称,在互联网场景中,“包场式热搜”“按头式安利”等现象在各大社交平台不时出现,创造流量游戏等,但热点事件总有限,网民的注意力是稀缺的,最终用户跳出信息茧房的途径之一就是对平台进行反驯化和再驯化,应激反应后就会迎来理性审美。

对于当前热度持续的小米汽车而言,虽说是超级明星级造车新势力企业,还有雷军这个超级企业家IP的加持,很显然有很高的热度了。

上个月,小米集团宣布以折让6.6%的价格配股净筹425亿港元,引发小米股价单日暴跌逾6%,市值跌破1.4万亿元。财富中文网报道称,雷军疑似主动为持续高烧的小米股价降温,这一报道引发市场关注。

现在小米汽车又遇到了一起严重的交通事故,虽然最终事故调查结果还未出炉,但整体上对小米汽车在此次危机公关中的表现,外界已经出现了不同的观点和声音。

很显然,一直是热搜常客,而且一直是享受习惯了正面和积极热搜的小米汽车,是需要做一次冷静的思考了,虽然很多车企都会出现交通事故,但此次小米汽车后续的危机公关表现 ,对以后会产生很大影响。

或许,现在雷军是该给小米汽车,降降温了。

03 狂奔的智驾热浪潮,小米们都需要冷思考

现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已经进入了成熟发展期,行业淘汰赛加速,强者只会越来越强,而弱者只能被市场抛弃。

在行业发展初期,很多造车新势力纷纷涌现,卷技术、卷产品、卷融资、卷服务,不同的造车新势力企业打出了不同的卖点。

汽车行业历来是一个很同质化的行业,在燃油车时代如此,进入新能源汽车时代,也是如此,很多车企都是相互之间抄作业,某某平替,颠覆某某等,本质上行业同质化现象没有改变。

进入2024年之后,特别是进入2025年之后,整个汽车行业,特别是造车新势力们都纷纷打起了智驾牌,一场史无前例的新能源汽车智驾浪潮已经掀起。

今年2月,行业巨头比亚迪举行智能化战略发布会,高喊智驾平权,开创全民智驾时代,以往智驾都是车企高配版车型的专属,当比亚迪打出全民智驾牌的时候,这场智驾竞赛越来越激烈。

也正好是在2月,特斯拉FSD突然入华,一时间掀起了一阵汽车博主、媒体、特斯拉用户的路测潮,虽说特斯拉的FSD现在在中国市场有点“水土不服”,但至少给中国汽车行业和智能驾驶行业激起了不小的浪花。

当然以小鹏汽车为代表的造车新势力在智驾方面的实力也不俗,也更懂得中国交通路况和中国消费者的驾驶习惯。

另外就是华为智驾系统也取得了不错的市场效果,不仅华为系合作的车型搭载,就连合资车企和豪华车企也都搭载了华为智驾系统,以增强车型销售市场吸引力。

汽车行业智驾,特别是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智驾浪潮正在加速狂奔,汽车智驾和未来的自动驾驶是行业大势所趋。

相比而言,我们也同时更应该看到智能驾驶狂飙的B面,甚至是更多面,这样才能更客观地去看行业发展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当前多家造车新势力都在极力宣传智驾,都说自己是行业领先,投入了多少资金等,智驾已经是每家车企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与此同时,车企终端门店在向用户销售的时候,多家车企也主推智驾,在非正常和紧急情况下,又该如何关闭和接手,或介绍得并不清楚。以往有交通事故中,智驾或成了“替罪羊”。

近年来,网络上流传出不少车主双手脱离方向盘,甚至是躺在后排睡大觉等视频,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一个很值得关注的问题,很多用户愿意接受智驾,但有一些用户过度依赖智驾。

监管部门应要求车企对智驾营销宣传等方面做出严格规范和指引,车企在销售汽车时,也需要如实全盘相告,毕竟安全是对一家车企的最低标准。

新能源汽车行业虽已发展多年,智驾也发展了多年,但仍处于行业探索期,技术领先只是一个层面,各路市场玩家角逐掀起智驾热浪,更为关键是要“热实践”,同时也需要“冷思考”。

太平洋科技报道,此次小米汽车交通事故中处于智驾状态,碰撞前1秒进入人驾驶状态。在这种情况下,驾驶员很难反应,这也给整个行业留下了思考题。

总而言之,正在高速发展和处于高光时刻的小米汽车,虽然无法避免很多意外情况,但也同样需要冷思考,雷军是该给小米汽车降降温了,未尝不可。

此次小米汽车交通事故,如果放到整个行业来看,其实值得整个行业企业来一场集体的热潮下的冷思考。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

Most Discussed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