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始人及其配偶账面价值合计超76亿元。
作者丨王非
身兼供应商、投资人两职,“宁王”刚刚收获一个A股IPO。
4月2日,光伏和储能解决方案提供商深圳市首航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首航新能)在深交所创业板挂牌上市,募资额从最初的35.12亿元大幅缩水至12.11亿元,主要用于首航储能系统建设项目、新能源产品研发制造项目、研发中心升级项目、营销网络建设项目等。
上市首日,首航新能开盘价40元/股,较11.8元/股的发行价高涨238.98%。盘中,其股价最高达44.80/股,最低报35.56/股。截至收盘,首航新能高涨244.49%报40.65元/股,总市值约167.63亿元。
上市进程显示,首航新能于2022年6月获深交所受理,次月过会,2023年3月过会,今年1月和2月相继提交注册和注册生效。期间,该公司因财务资料过期经历了多次“中止”。
65后“湖南佬”第三次创业,去年上半年收入近15亿净利过亿
出生于1965年12月的许韬,系江苏省镇江市京口区人,毕业于湖南大学工业外贸专业,曾任江苏理工大学讲师、深圳证券信息有限公司员工。
2003年,许韬创办深圳市天时利通讯有限公司任总经理,主要经营无线通信模块等进口电子元器件商贸业务,这也是他的第一次创业。7年后,许韬开启第二段创业旅程,创办的深圳市首航通信股份有限公司,主营汽车智能网联终端及系统的研发、制造与销售。
短短三年后,许韬参与设立首航新能的前身首航有限,现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终于成功完成敲钟,收获属于自己的第一家上市公司。
招股书显示,IPO前,许韬直接和间接合计持有首航新能52.75%股份,为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其配偶徐志英,直接持有公司4.20%股份,并与易德刚和仲其正共同签署一致行动协议,成为许韬的一致行动人。
IPO后,许韬直接持有首航新能37.28%股份,间接持股合计约4.90%,其配偶徐志英持股约3.36%。按照167.63亿元的上市首日收盘市值计算,许韬与其配偶的账面价值合计约76.34亿元。
经过近12年发展,如今的首航新能已经成长为一家专业从事新能源电力设备研发、生产、销售及服务的高新技术企业,专注于太阳能电力的转换、存储与管理,核心产品涵盖光伏并网逆变器、光伏储能逆变器、储能电池等。
根据电力与可再生能源研究机构Wood Mackenzie发布的研究报告,2023年度首航新能在全球光伏逆变器市场出货量位列第十位;另据市场研究机构IHS Markit的调研数据,2021年度该公司在全球户用逆变器市场出货量位列第九位。
2021-2023年及2024年上半年(下称:报告期),首航新能营业收入分别约为18.26亿、44.57亿、37.43亿、14.69亿元;净利润分别约为1.87亿、8.49亿、3.41亿、1.31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约为2.58亿、8.42亿、3.06亿、1.23亿元。
需要注意的是,首航新能的主要销售区域为欧洲等境外地区,主要产品为光伏并网逆变器、光伏储能逆变器及储能电池等。报告期内,该公司主营业务收入中的境外销售收入分别约为16.00亿、39.93亿、28.23亿、12.20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88.01%、89.61%、75.57%、83.19%。
报告期内,首航新能的研发费用分别约为9422.53万、1.93亿、3.08亿、1.54亿元。截至本招股书(注册稿)签署之日,公司及其下属企业拥有28项核心技术、102项发明专利、94项实用新型专利、51项外观设计专利和80项软件著作权。
招股书显示,首航新能预测2024年度营业收入约27.13亿元,归母净利润约2.55亿元,扣非净利润约2.36亿元。 23,586.37 万元。公司盈利预测是管理层在最佳估计 假设的基础上编制的,但所依据的各种假设具有不确定性,投资者进行投资决 策时应谨慎使用。
同时,以2024年盈利预测的营业收入分别下降15%、30%进行敏感性测算,首航新能2025年营业收入分别约为23.06亿、18.99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则分别约为1.50亿、1.19亿元。
“宁王”送钱送订单,最新账面价值超4亿
招股书显示,首航新能生产所需的主要原材料为半导体器件、电子物料、机构件、磁性器件、阻容器件以及电芯、PCB板和包装材料等,主要供应商包括宝惠电子、欣成源、宁德时代、瑞浦兰钧、一和兴、世平国际、亿纬动力等。主要客户则包括ZCS、CORAB、EnergyNAT、天合智慧、翔泰新能、Havells、创维光伏等。
其中,并网逆变器一直是首航新能的第一大收入来源,报告期内的营收分别约11.77亿、18.15亿、20.60亿、7.49亿元,占比分别为64.78%、40.74%、55.14%、51.09%。
翻阅多份招股书可以发现,首航新能的储能电池业务自2021年起获得“爆发式”发展,从2020年的不到700万元,增长超30倍至2.17亿元,并在2022年进一步增长至12.46亿元,营收占比高达27.97%,系近年来最高点。
这一变化的背后与宁德时代的注资、供货不无关系。招股书显示,2021年11月,曾毓群实控的宁德时代(外界戏称为:宁王)旗下100%控股的问鼎投资,以77亿元估值入股首航新能。
稍早前的2021年7月,首航新能首次引入深创投、同创伟业等外部机构股东,投后估值70亿元;短短五个月后,该公司又引入基石资本、华金资本等机构股东,估值升至100亿元。
换言之,为了吸引“宁王”入股,首航新能给出了近乎七折的“优惠”。
而这自然也招致问询,对此,首航新能回复称,“引入问鼎投资有助于更好整合发行人上下游行业资源,符合公司战略规划。发行人已将其增资价格与同期投资者增资价格差额确认股份支付。问鼎投资入股估值差异较大具有合理性。”
事实证明,首航新能与“宁王”的合作确实“双赢”。
2021年当年,宁德时代就成为了首航新能第三大材料供应商,采购金额约7088.35万元,占采购总额的比例为5.18%,主要采购品种正是电芯;2022年,宁德时代一跃成为首航新能第一大材料供应商,采购金额飙升至7.79亿元,占比高达22.30%。
需要注意的是,2023年至今,“宁王”已不在前五大材料供应商之列,电芯供应商更换为亿玮动力。
IPO前,宁德时代旗下问鼎投资持股约3.00%,系第一大外部股东,深创投紧随其后持股约1.34%;IPO后,前述两者持股比例分别降至2.40%、1.07%。
按照167.63亿元的上市首日收盘市值计算,宁德时代账面价值约4.02亿元。相较于“宁王”年报提到的,截至2024年末2.07亿元的账面价值,近乎翻倍。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