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价狂飙,拼多多不信AI

蓝鲸财经
04 Apr

作者 |源媒汇 柯基

当阿里豪赌AI、京东押注本地生活与人文关怀时,拼多多依旧在“百亿补贴”和“砍一刀”的旧轨道上疾驰。

守成,非错。短期内,这依然能带来账面上的增长数字。毕竟,这种看似简单粗暴的策略,让拼多多在短短几年内从电商新秀成长为行业巨头,甚至一度市值超越阿里巴巴

只是,当流量红利见顶,当消费者不再只对低价敏感,一成不变的打法,还能否支撑拼多多长期暴走?

它的“不创新”,是审时度势的选择,还是路径依赖的无奈?这是一个值得所有电商从业者,乃至互联网观察家深思的问题。

 不同的选择

电商行业变量丛生,阿里、京东、拼多多,三巨头给出了三个截然不同的答案。

答案背后,是商业模式的底层逻辑差异。

阿里至少在对外公关说辞上,十分笃信科技的力量。它把自己定义为科技公司,而非单纯的电商平台。拥抱AI和大模型,是阿里商业模式的自然延伸——用技术提升运营效率,用技术优化用户体验。

截图来源于阿里云官网

阿里的目标,是通过技术创新,为商家提供更智能的工具,为消费者提供更个性化的服务,最终构建一个更高效、更智能的电商生态系统。

若不是Manus的意外爆火,今年3月讨论度最高的AI话题,当属性能比肩DeepSeek R1的阿里开源推理模型通义千问QwQ-32B。

阿里财报的数据也佐证了这一点:技术研发投入持续增长,AI相关技术在电商、物流、金融等领域全面渗透。

京东则选择了另一条道路——本地生活与人文关怀。

广州京东MALL

京东的商业模式,根基是自营物流和正品行货。外卖业务的布局,既能与现有物流体系产生协同效应,又能开辟新的增长空间。

更深层次的考量在于,京东试图通过为骑手缴纳社保等举措,对外传递“人文关怀”的品牌形象,以此赢得消费者的情感认同和品牌忠诚度。

京东为外卖骑手提供商业保险等举措,都是这种人文关怀的具象体现。京东的社会责任报告也显示,其在环保、公益、员工关怀等方面的投入巨大。

拼多多似乎选择了另一条路——增长惯性。

它的商业模式,核心是低价策略和社交裂变。在移动互联网流量红利期,这套打法帮助拼多多迅速崛起。

然而当红利消退,拼多多依然无非摆脱路径依赖,坚持依靠“百亿补贴”、“砍一刀”等传统打法来维持增长。

据接近拼多多管理层的人士透露,公司已成立百人AI团队,重点攻关智能选品和动态定价。但相比阿里对外宣称的3800亿元的投入,拼多多的技术储备仍显单薄。

财报数据也显示,2024年,拼多多营业成本和运营费用分别达1539.004亿元和1315.129亿元,同比增长68%和35%。

也就是说,拼多多虽然做出了相应的AI布局,但营销费用居高不下,补贴和促销依然是其增长的引擎。未来,拼多多的“百亿补贴”会持续加码,热门商品同样会大幅降价促销。

 各自的底牌

商业模式的不同,决定了三家电商平台的核心竞争力,也塑造了它们面对行业新变量时的不同选择。

拼多多的底牌,是对下沉市场的深刻理解,和对低价策略的极致运用。社交裂变叠加低价促销,为拼多多收割了海量对价格敏感的用户。

这种核心竞争力,在初期为拼多多带来了惊人的流量和增长速度。但硬币的另一面是,公司的品牌形象,也与“廉价”、“低质”等标签深度绑定。

因此,AI和人文关怀,一个在前期需要巨大投入,另一个难以在显性上助推业绩增长,与拼多多强调的低价策略,适配度并不高。

不过,拼多多的快速崛起,深刻地改变了电商行业的竞争格局。其他电商平台被迫下沉,纷纷推出低价促销策略。“百亿补贴”几乎成为行业标配,电商行业的利润率也被整体拉低。

拼多多“百亿补贴”宣传图

“如今不拿一百个亿出来做补贴,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电商网站。” 这句调侃,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电商竞争的白热化。

为了应对拼多多的攻势,阿里推出了淘宝特价版,京东也上线了京喜等低价平台,甚至在公司掌门人刘强东回归之后,直接就将“低价”视为公司T0级的战略部署。

不过,品牌形象和商业模式的差异,使得阿里和京东很难完全复制拼多多的打法。

拼多多的用户画像,也清晰地指向下沉市场——三线及以下城市用户是主力,他们对价格高度敏感。拼多多的客单价相对较低,但用户活跃度极高。

阿里的底牌,是强大的技术实力和庞大的生态系统。技术创新是阿里不断提升运营效率、优化用户体验的基石,也是其为商家提供增值服务的底气。庞大的生态系统,则为阿里提供了多元化的增长机遇。

阿里对技术的持续投入,推动了整个电商行业的技术进步。其构建的电商生态系统,也为其他企业提供了合作和发展的平台。

但庞大的体量,也使得阿里在创新方面面临“大公司病”的挑战。船大难调头,如何在保持规模优势的同时,激发创新活力,是阿里需要长期面对的问题。

京东的底牌,是自营物流和正品行货构筑的品牌护城河。自建物流体系,确保了京东能够提供更快速、更可靠的配送服务。“正品行货”的承诺,则赢得了对品质有更高要求的消费者的信任。

京东对物流的重投入,提升了整个电商行业的物流服务标准。其对商品品质的把控,也促使其他平台更加重视商品质量。

但自营模式也意味着更高的运营成本,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京东的扩张速度和盈利能力。相较于阿里和拼多多,京东的盈利能力和营收规模仍有差距。

京东的用户画像,则明显偏向一二线城市,他们对商品质量和物流服务有更高的要求。京东用户的复购率和用户粘性相对较高。

 新的变数

拼多多、阿里、京东,三大电商巨头,站在相似的市场节点,却做出了截然不同的战略选择。而不同的选择,也必然导致不同的结果。

拼多多选择“稳健”的策略,短期来看,无疑是明智的。通过持续的补贴和对基本盘的巩固,拼多多能够继续吸引价格敏感的用户,牢牢占据下沉市场,并保持业绩的稳定增长。同时,拼多多对供应链的优化和对商家的扶持,也能够持续提升其运营效率和盈利能力,为未来的发展积蓄力量。

但“稳健”的另一面,也意味着保守和缺乏想象力。过度依赖既有模式,可能会让拼多多在未来的竞争中,逐渐丧失优势。随着消费升级的加速,以及用户需求日趋多元化,单纯的低价策略,可能难以满足所有用户的需求。拼多多对高端用户的吸引力,也将面临挑战。

更重要的是,当电商行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技术创新和模式变革成为主旋律时,固守原有模式的拼多多,可能会在新一轮的竞争中落后于时代。

反观阿里和京东的“主动求变”,虽然蕴含着更大的风险,但也可能带来更高的回报。阿里“All in AI”,如果能够在大模型技术上取得突破,不仅能够成功重塑电商体验,还能引领整个科技行业的新风向。

京东发力本地生活服务,虽然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以及线下运营的重重挑战,但如果能够成功构建“一公里服务圈”,将电商服务与本地生活深度融合,也将为其带来巨大的想象空间,并构筑起更具粘性的用户关系。

京东的“自营+平台”的混合模式,需要强大的供应链和物流体系支撑。拓展本地生活服务,可以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提升服务效率和用户体验。同时,强调人文关怀也有助于提升品牌形象,赢得用户信任。京东的为骑手缴纳社保等举措,在商业逻辑之外更添一层社会价值。

历史上的拼多多,就是在外界以为电商行业格局已定的情况下,以果敢创新的姿态切入其中,拿出“砍一刀”这种具有创新意义的商业模式。如今,当低价、补贴、拼团这类已经成为行业常规操作之时,需要拼多多再度拿出新想法与新思路。

短期看,拼多多仍是经济下行期的受益者——当消费者捂紧钱包时,低价永远有市场;但长期而言,若不能解决“低质-低价”的恶性循环,拼多多或许会重蹈凡客的覆辙——在巅峰时年销30亿元,却因品控崩塌而迅速陨落。

商业史上从无完美战略。阿里的技术投入可能遭遇算力瓶颈;京东的重资产模式或受制于利润率压力;而拼多多的增长焦虑,本质是所有“流量型平台”的宿命。

唯一确定的是,电商行业的竞争已进入深水区。此间没有简单的对错,只有选择与代价。当仰望星空者遭遇技术泡沫,深耕土地者面临增长枯竭,或许真正的赢家,会是那些既能脚踏实地、又不忘抬头看路的人。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

Most Discussed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