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年,中国铁建助力雄安新区“拔节生长”!

东方网
03 Apr

3月25日9点30分 ,采访人员搭乘 C2705次列车从北京西站驶向雄安,98公里的路程仅耗时50分钟。这条由中国铁建全产业链布局建设的京雄城际铁路开通运营后,重构了京津冀时空版图,让“双城记”化作“同城曲”。

京雄城际铁路

作为雄安新区重要的高铁门户车站,由中国铁建参建的雄安站宛如一颗巨型的“青莲露珠”,其静美之姿与新区火热的建设律动遥相呼应。

雄安站

在大河片区建设现场,36.6万平方米的大河安置房项目建设正酣。中铁十二局200余名建设者在23栋住宅楼间穿梭。“我们正在冲刺一期的精装修收尾和二期的地下结构,争取让2155户居民早日喜迁新居!”项目负责人王瑞刚言语中充满信心。不远处,配套幼儿园、商业楼及设施已封顶,一幅“住有所居、学有优教、生活便捷”的民生画卷正徐徐展开。

大河片区安置房项目建设现场

地下12米深处,综合管廊建设有条不紊。中铁十一局大河片区道路管廊二标项目的建设者正运用BIM技术进行管线“三维排兵布阵”,这里集合了高压线缆、再生水管等七大系统,智慧运维平台实时监测着2.3万个物联网终端,大大提高城市运行效率和水平。“我们要让每根‘毛细血管’都流淌智慧基因。”技术主管马田园的比喻,揭开了“地上一座城、地下一座城”的雄安密码。

雄安市政综合管廊工程

位于起步区的北京交通大学雄安校区西区综合服务楼项目,中铁二十二局参建团队对屋面光伏系统进行最后的调试。该绿色能源系统覆盖826平方米建筑屋顶,通过59.14千瓦光伏瓦装机,预计年均发电量达4.83千瓦时,为打造世界一流大学标杆注入绿色动能。

北京交通大学雄安校区西区综合服务楼项目

从启动区到容东再到容西,公共基础设施、道路交通,产业园区和安置房建设正全面推进,中铁十一局、十二局、十四局、十五局、十六局、十七局、十八局、二十局、二十二局、中铁建设、铁建电气化局、铁建地产、中铁城建等产业集团在雄安新区这片创业热土上践行着中国铁建“诚信创新永恒 精品人品同在”的企业价值观,处处彰显了中国铁建对品质与创新的极致追求。

春风掠过白洋淀,8年前,中铁十八局建设者在“千年秀林”中种下的第一棵树苗已亭亭如盖,如今这里已经郁郁葱葱、蓝绿交织,成为雄安新区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作为参与国家建设的主力军,早在2017年,中国铁建领导就提出要站在“千年大计、国家大事”的战略高度深度参与雄安新区建设,第一时间成立雄安工作组,选派精兵强将奔赴服务国家战略的最前线。

八载耕耘,中国铁建以全产业链优势立体赋能新区建设:累计建造房屋面积约931万平方米,相当于12座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航站楼;修建市政道路和综合管廊300公里,相当于雄安新区起步区至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直线距离的3倍;完成生态修复200万平方米,可以覆盖280个国际标准足球场。这一组组数字,是中国铁建“一张蓝图干到底”的决心,也是他们用奋斗绘出的一幅美好的“雄安画卷”。

从雄安站西广场出发,采访人员步行十分钟内便到达由中铁建河北雄安城市发展公司投资建设的雄安铁建中心项目,这座集商业、办公、住宅于一体的大型TOD综合体,总建筑面积近80万平方米,总投资约100亿元,不仅是雄安新区重要的城市门户,还肩负着展示新区门户形象和自贸区创新试验成果的重任。

项目园区内,一座椭圆玻璃穹顶建筑在阳光下闪耀,穹顶上的光伏玻璃和光伏板正将阳光转化为电能。这便是2023年投用的雄安自贸试验区交流展示中心。      

“这些光伏板每年发电25千瓦时,不仅满足建筑自身需求,还能向电网输送富余电力。”讲解员刘谦向我们介绍,雄安成为创新高地,而中国铁建在新区首批投入运营的零碳展馆中,通过地源热泵系统和建筑光伏一体化技术,年减碳量达190吨。如今,这座“未来之城”的零碳样板,已成为一个低碳转型的实景教学基地,吸引了众多考察团前来参观学习。

3月25日15点,采访人员从奥威路向东驱车15分钟便抵达了位于启动区的雄安创新研究院科技园区,该重点项目由中铁十二局承建,总建筑面积17.2万平方米,堪称雄安新区的“最强大脑”。园区每栋建筑里充满了“黑科技”太阳能集热器与预制轻薄地暖构成供热“双循环”,20余个智能子系统实现能耗监测精度达90%以上。目前,这里已成为人工智能、智慧农业等多学科交叉融合、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重要基地。

距雄安创新研究院科技园区不到一公里,便是雄安科创中心,这座由中铁建设承建的科创综合服务中心项目,总建筑面积达51188平方米。施工过程中,项目团队创新应用BIM技术,实现了管线预埋的“零碰撞”,将工期缩短了20%,更将施工返工率降低了40%;项目采用的轻质高强实心加气块砖、多股四级钢复合结构等创新建材,让楼板荷载强度达到普通建筑的三倍以上,满足了科研机构对实验环境的严苛要求。一楼大厅内的智慧大屏上,展示着近三年来雄安科技成果交易和转化的数据。采访人员了解到,雄安科创中心目前已汇聚了一批前沿科创成果,并吸引大量科技型民营企业落户。

正午的阳光掠过白洋淀燕南堤,公园的水面泛起粼粼波光。中铁建物业公司雄安燕南堤公园项目保安组长代周杨正带领队员,手持长柄滤网探入湖水中,娴熟打捞青苔、漂浮物,清理枯萎水草,以“水面清可见底”的标准守护着“华北明珠”的生态颜值。

“春三月青苔已开始长了,我们要抓紧清理,不然一湖清水可就变成‘绿豆汤’喽。”说话间他手腕一抖,漂浮的杂物裹着青苔被利落地捞进网兜。岸边,一辆运输车已满载而归,这是他们今天的第四车清理成果。在每年藻苔暴发期,他们每天都要完成6到7车的打捞量。园内燕南堤观景台上,中铁建物业公司保洁员正用纳米海绵轻轻擦拭着栏杆,去年这里接待了825场重要考察。燕堤公园项目负责人张敏辉介绍,他们为园内不同材质制定了21项养护标准,这些标准是物业团队多年生态保护的结晶。

位于雄安新区起步区的北部林带公园此时正生机勃勃。中铁十四局(雄安)城市运营管理有限公司运维团队的80名作业人员正开展春季全方位养护作业:维修河道护栏、疏浚水系网络、拆除苗木越冬防护设施、调整乔灌木支撑结构,现场作业人员穿梭在80万平方米的生态空间里,专业呵护着这座“会呼吸”的园林。

这样的精细养护,与雄安容东片区B2组团社区里的温情形成呼应。中午的食堂飘来阵阵饭香,62岁的回迁居民王大娘看到竟有她最喜欢吃的白洋淀特色炖杂鱼,老人眼角的皱纹笑成了花。“这是咱物业特意为大家准备的特色菜,想让大家在社区食堂也能尝到‘老味道’”,物业项目负责人张诚说道。

从生态养护到社区服务,这些平凡人的匠心遍布雄安每个角落。作为首批城市运营商,他们管理着从住宅社区到生态园林养护的13个项目,服务面积覆盖257万平方米安居之所,更将触角延伸至1851万平方米的公共生态空间。

随着雄安新区安置回迁工作的推进和人口持续导入,中国铁建累计运营安置房项目344万平方米,服务回迁群众7万多人;商业委管及物业运营覆盖442万平方米,城市公园与生态廊道运营共约2000万平方米……数据的背后 ,是中国铁建物业人365天的坚守,他们用实际行动,将“城市运营商”五个字拆解成无数个可触摸的日常,以匠心将国家战略转化为可感知的民生获得感。

2025年2月11日清晨,中铁城建北京公司员工刘鹏的工位从北京朝阳区五里桥搬至雄安新区华望城。跨越160公里的不仅是地理坐标,更是一场国家战略与企业使命的“双向奔赴”。随着近千名员工整建制迁入雄安,中国铁建在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答卷上再添重彩。

“5个月完成整体搬迁,速度背后是我们的决心!”2025年3月20日在中铁城建北京公司雄安揭牌仪式上,该公司负责人表示。作为全产业链服务雄安建设的关键落子,中国铁建用“疏解加速度”诠释着对雄安新区建设的坚定支持。截至目前,中国铁建已推动16家各级子公司落户,3000多名职工在疏解中实现事业“再出发”。

中铁二十二局旗下的中铁雄安建设有限公司作为最早落户雄安的建筑类央企子公司之一,通过承接纳污坑塘等生态修复项目、北京交通大学雄安校区西区综合服务楼、世纪大街等8个重点项目,累计为当地提供千余个就业岗位,实现“工程建设推进”与“民生福祉提升”同频共振,中铁二十二局还获得2024年度“雄安质量”杰出贡献单位称号,他们用实干诠释了“疏解即扎根”的使命。

2023年5月,雄安考察时强调“高质量疏解发展并举”,这为中国铁建的实践指明方向。从16家公司迁入释放的“链式效应”,到规划设计、智能建造、生态治理的全产业链布局,疏解带来的不仅是空间腾挪,更是发展能级的跃升。

中国铁建员工以奋斗的足迹伴随着雄安这座“妙不可言、心向往之”的未来之城“拔节生长”。2023年10月,中铁十六局通过“缘聚中国铁建·情定千年雄安”为主题的集体婚礼, 让40对新人在未来之城缘定未来、在雄安新区开启人生新篇章。

这场双向奔赴同样体现在企业与雄安人才培育的互动中。曾参与雄安建设的中国铁建员工张洪达,如今已是雄安住房管理中心业务骨干。目前,中国铁建已经向新区不同领域输送了50多名管理人才,推荐10名工匠进入“雄安工匠团”,他们带着央企经验,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扎根,书写着新的篇章。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

Most Discussed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