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假闭源”炸锅全球科技圈,操作系统的“真警钟”被敲响

智东西
04 Apr

作者 | 云鹏

编辑 | 漠影

就在上周,海外科技媒体Android Authority的一篇报道可以说让整个科技圈炸了锅。

谷歌安卓要“闭源”了?这样的言论一时间充斥互联网。

简单来说,谷歌安卓开源项目AOSP(Android Open Source Project)依然会保持开源,只是源代码公布的方式、频率有所变化,对消费者和手机厂商影响不大。

虽然不“炸”,但这件事给行业带来的思考和影响却远没有表面看上去这么简单。

操作系统底层技术的突破,近年来愈发成为厂商们关注的焦点。尤其在AI手机浪潮涌起的当下,AI智能体、AI OS的实现,都离不开AI与操作系统层面的深度融合。

谷歌AOSP风波无疑让业界开始意识到一件事:通向AI手机这一确定未来的门票,似乎正被别人攥在手里。

当下除了鸿蒙操作系统 5之外,各大手机厂商的操作系统,仍然是基于谷歌AOSP进行深度定制的,一旦失去了系统核心层面的技术支撑,一切都可能成为空中楼阁。

谷歌作为开源安卓的发起者,手握迭代了16年的AOSP,做出了自己的“必然”选择,而智能终端厂商们要如何把操作系统这一“命门”攥在自己手里?这同样是一个必须要回答的问题。

一、谷歌“闭源”虽是假,但已从双分支走向完全私有化开发

首先,回到谷歌AOSP事件本身,上周,Android Authority发布了一篇标题为《独家:谷歌将完全私有化开发Android系统,原因如下》的文章。

这篇文章中释放了三个关键信息:

第一,谷歌向Android Authority确认,安卓操作系统的开发将很快完全转向内部进行。

第二,目前谷歌在公共AOSP代码库(Gerrit)上分享部分工作,但未来这一流程将彻底私有化。

第三,此举旨在简化安卓系统开发,而非限制外部开发者,因此仍将在每次版本发布后向AOSP公开源代码。

简单来说,谷歌并非现在就要“闭源”安卓彻底私有化,而是在开发和更新代码的方式上做了一些调整。根据谷歌官方说法,谷歌希望借此来提升效率。

2007年,谷歌联合84家硬件制造商、运营商和软件开发商成立了开放手机联盟(Open Handset Alliance),希望通过开源来对抗当时的大火的iOS和Windows Mobile,发布了基于Apache 2.0的AOSP。

Apache 2.0允许任何人免费使用、分发或修改AOSP,这在当时对于打破封闭移动操作系统格局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也催生了各类定制化系统分支。

2010年,谷歌进一步推出了谷歌移动服务(GMS),将搜索、地图等核心应用一并打包为闭源服务,与开源AOSP形成互补,从而可以让谷歌通过GMS授权获取商业收益。

AOSP接受第三方代码贡献,我们熟悉的国内厂商,比如华为、小米、OPPO、vivo都曾向AOSP贡献过大量代码。

在这个过程中,为了平衡开源特性与产品开发策略,谷歌在AOSP的维护方面形成了两条主要分支:公共AOSP分支和内部开发分支。

前者对所有人开放,后者仅限与谷歌签订GMS(谷歌移动服务)许可协议的厂商能访问到。

而这次开发模式的转变,就是从双分支到完全的私有化开发。

此前,蓝牙协议栈等部分系统组件是在AOSP中公开开发的,但包括核心框架在内的大部分组件均是谷歌内部开发的。

谷歌已经向Android Authority确认,未来所有开发将迁移至内部分支,也就是完全内部开发。

二、“披着开源外衣的闭源系统”

谷歌AOSP这一模式,至今已经持续了16年,长期以来,谷歌安卓以开源模式为人所津津乐道,但实际上安卓开源并非全是“美好”的一面。

一方面,由于谷歌有大量的开发工作都是在内部完成的,公共AOSP分支长期滞后于私有版本,开发者们可能需要自行解决很多兼容性的问题。

与此同时,双线差异也给谷歌自身内部带来了开发层面的挑战。

纯净AOSP构建与基于内部分支的Android 16测试版在功能和API可用性上存在不小的差异,合并代码产生的各种问题层出不穷。

比如一个补丁为导航栏和键盘启用了屏幕放大镜功能,并且引入了一个新的无障碍设置选项,将这个选项设置在无障碍设置列表的末尾。

但这就导致了合并冲突,这个列表的长度在AOSP与谷歌内部分支中并不相同。类似问题不胜枚举。

▲屏幕放大镜功能在代码合并中遇到问题

据报道,这也是谷歌决定放弃双线并行的安卓开发、转而将所有开发工作集中至内部进行的关键因素。

除了谷歌自身因素,AOSP在经过漫长发展后,其本身涌现出的一些问题对于开发者和OEM厂商来说也是需要在意的。

比如版本碎片化问题已经是老生常谈,即使到2025年,仍有23%的设备运行着Android 11以及更早的版本,安全更新滞后的问题十分突出。

另一方面,从实际情况来看,谷歌对AOSP代码合并和版本发布拥有最终决定权。同时,尽管AOSP是开源的,但谷歌长期通过GMS授权和CTS(兼容性测试套件)掌握着生态主导权,也有人称AOSP为“披着开源外衣的闭源系统”。

三、谷歌模式祛魅,“真闭源”敲响警钟,操作系统突围势在必行

所以回到大家最关心的一个问题,谷歌的调整对于开发者、厂商和行业有着怎样的影响?

从多位业内人士给出的答案来看,短期来看此次调整影响比较有限,但后续如果谷歌有进一步动作仍然值得关注。

虽然现阶段AOSP仍然可以说是开源的,但谷歌逐渐“收紧”、“转向内部开发”的一系列动作不得不引起业界重视。

未来,所有安卓系统的开发工作都将在谷歌内部分支中进行,相关源代码的变更只有当谷歌发布包含这些变更的新分支时才会对外公开,同步至AOSP。

这次改动对于那些热衷于为AOSP做出贡献的外部中小开发者们来说,是有一定影响的,他们不再能通过AOSP来提前了解谷歌开发的新进展。

简单来说,没有GMS许可的“免费玩家”,参与安卓操作系统开发的难度可能会增加,因为获取代码的速度可能会滞后数周乃至数月。

每次大版本更新,这些发者们就需要抓紧学习,开发的成本和时间均有增加,对开发效率有一定影响。

对广大普通用户来说,此次变动并不会有可感知的影响,安卓系统大版本的更新速度并不会有大的变化,各家手机厂商操作系统的更新速度也不会受到影响,依然会按照各家自己的节奏来。

对于各路安卓手机厂商们来说,虽然作为“付费玩家”,他们仍然可以通过内部分支获取源代码更新,但谷歌的动作不由得让大家意识到一个问题:AOSP这事,归根结底还是掌握在谷歌手上。

改不改、怎么改、什么时候改,仍然是谷歌最后拍板。

十余年来,安卓与iOS阵营一直在焦灼竞争,安卓厂商在AOSP基础上“大展拳脚”,形成自己的独家优势体验,似乎已经形成了一定程度的“依赖”。

虽然各家都在高举“自研操作系统”大旗,但仔细看来,这些自研操作系统更多是停留在IoT设备生态层面,在核心操作系统领域,目前仍然只有鸿蒙5实现了从OS内核、文件系统、数据库、编程语言到AI、多媒体、图形、集成开发环境等各方面技术的全栈自研。

可以说,即便当下有商业合作的基础,但风险依然存在。说得更直白一些,如今仍处于开源状态的AOSP,实则已经成为谷歌自家的“后花园”。

有业内人士提到,谷歌将安卓开发完全内部化,必然可以提升其效率、简化操作系统开发与源代码发布的流程,同时可以保持通过定期代码发布来维持开源合规性。

但归根结底,谷歌这么做的一条重要考量是为了自身更好的发展。面对当下AI手机的大变局,谷歌需要提升自己在移动生态领域的话语权和竞争力。

从公司自身发展的角度来看,谷歌这么做是有充足理由的,但同样的,各路终端设备厂商也必须从自身生存发展的角度出发,去重新思考操作系统的底层运作逻辑。

All in Android,绝不该成为唯一玩法。谷歌AOSP风波让广大厂商及开发者更深刻地理解了这一点。

结语:操作系统发展走向多元化,掌握核心技术才能手握王牌

今天,终端操作系统正在经历一场深度变革,而拥有真正自主可控的操作系统,正愈发成为整个国内科技圈的期待。

在目前的国内生态系统中,显然鸿蒙已经成为国产操作系统底层突围的代表,也是中国操作系统发展的一个里程碑节点,实现了终端操作系统的自主可控,将核心技术攥在了自己手里。

如今快速成长的鸿蒙生态也成为与苹果iOS、谷歌安卓并行的三大移动操作系统生态之一。

未来毫无疑问是AI万物互融互联的时代,多智能设备之间的高效协同,跨设备的服务流转、数据流转都是当下各家科技终端大厂和系统开发者们聚焦的重点方向,而这些都离不开终端操作系统底层的打通。

今天的谷歌看起来只是在全球终端操作系统生态中煽动了一次翅膀,但在未来,这或许会演变成一场席卷全球科技圈的技术风暴,无数厂商可能都将面临被“断粮”的风险。

谷歌AOSP风波让所有人都开始重新审视整个操作系统的生态格局,核心技术自有化愈发成为整个行业关注的焦点。闭源暂且是假,但操作系统自主可控的“警钟”,是实实在在地被敲响了。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

Most Discussed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