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润饮料(02460)2024财报:一场静悄悄的效率革命和第二曲线的增长逻辑

智通财经
07 Apr

华润饮料(02460)近期公布了2024年的财报,财报显示其2024年收入 135.21 亿元,实现平稳发展,净利润 16.61 亿元,同比增长 24.7%,净利润远超营收增长。这一增长的底层支撑源于毛利率的突破性提升——从2023年的 44.7% 提升至 47.3%,有力带动净利润率从2023年的9.9%升至2024年的12.3%。

2024年每股拟派发年度股息0.307元、成立40周年特别股息0.176元,合计分红率70.8%,不仅延续了华润系的高分红基因,更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对股东的慷慨回馈。目前港股2789家主板上市公司中,超过10亿元以上的分红加上70%以上的派息率仅有不足1%。高派息股的核心优势,在于其稳定的现金流回报与低估值安全边际的结合,为投资者提供了穿越经济周期的确定性收益。

华润饮料选择在上市初期实施高分红,实为一场精妙的资本叙事——通过“利益绑定”强化机构投资者信心,同时以“ROE导向”引导管理效率提升。展望2025年,华润饮料计划对其内部的“生产、运营、营销”三大中心进行全面升级,将系统性优化供应链效率、降低运营成本、提升品牌溢价能力。

通过这些改进措施,预计公司盈利能力将持续提升,为公司的长期增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意味着,当前的分红盛宴绝非昙花一现,而是建立在可持续盈利增长的坚实城堡之上,而这种这种“稳定高分红+成长预期”的超级白马标的,在目前风云开阖的资本市场中更凸显其稀缺性。

效率优先,成本控制是利润基石

作为对比,2021-2023年,华润饮料的毛利率分别为43.8%、41.7%、44.7%,2024年47.3%创下了有财报历史以来的新高。拉长到过往两年,华润饮料的毛利率直接抬升了近6个百分点,逼近50%的关键中枢,这是一个值得注意的关键信号。

净利润率持续提升,从 2021 年的 7.57% 提升至 2024 年的 12.28%,净利润四年复合增长率是24.6%,显著跑赢行业平均增速。

在2024年财报和业绩会上,华润饮料总结了毛利率提升的主因,主要依靠以下三点重构了成本方程式:

A.自有产能比例提升:自有工厂生产比例从2023年的36%增到2024年超过50%,新增22 条产线,减少代工依赖,制造成本显著节降。

B.价值链延伸与费率调整:注坯吹瓶工序自有化大幅提升,同时对合作生产伙伴的费率优化——服务费综合降幅达20%,进一步压缩生产成本。

C.原材料+技术双杀:PET 瓶片等包材价格下降,叠加包装轻量化设计,形成“价格下跌+技术降本”的双重红利。

得益于多项降本增效举措,华润饮料2024年销售成本直接下降4.8%,至3.55亿元,与当年新增的3.3亿元净利润相仿。

但在这成熟的市场里,又直面残酷的价格战拼刺刀,华润饮料仍能创下历史最高的毛利率,其实向外面展现的是其另一面的核心竞争力:对“效率”的极致追求。

无论是生产自有化减少代工成本,还是包装轻量化降低物料消耗,本质上都是通过优化价值链提升单位效益。华润饮料的模式证明,即使在低增长的市场中,企业仍可通过内部效率革命创造超额利润。

更重要的是,在快消品同质化竞争中,供应链自主权是实现“效率”的底层支撑。华润饮料通过“自有产能投入→工序整合→规模效应”的路径,将成本控制从战术动作升级为战略能力,这在瓶装水价格战中尤为重要。

这一场始于车间的效率革命仍行驶在高速公路上。2024财报业绩会披露,前两个月瓶装水与饮料业务增速令人鼓舞,符合预期增长轨迹。未来会通过运营杠杆作用、进一步提高内部生产比例以及持续节省服务费率,实现利润率的持续扩张。

战术层面聚焦三点:一是瓶装水业务,坚守价格纪律,开拓下沉市场与大包装产品,拓展餐饮等消费场景;二是物流优化,拓展水路、铁路运输,布局前置仓,降低运输成本;三是饮料加强复用瓶装水渠道,扩充产品SKU,优化冰柜投入产出比,提升渠道效率。

这一战略图谱揭示企业正从生产驱动向系统效能升级转型:前端产品、消费场景创新构筑市场纵深,中台物流网络革新重塑成本结构,后端渠道资源整合释放协同价值,形成攻守兼备的立体增长模型。

包装饮用水基本盘稳固 饮料业务崛起成第二增长曲线成形

分产品来看,2024年,华润饮料的包装饮用水产品实现收入121.24亿元,在总收入中的占比为89.7%;而饮料产品作为华润饮料的“第二增长曲线”,实现收入13.97亿元,同比增长30.8%,在总收入中的占比为10.3%。

此中,“至本清润” 菊花茶在细分市场份额达 38.5%,销量增长 122%,成为饮料业务的核心增长极,显示新品类的成功突破。

华润饮料的饮料业务布局始于2011 年,彼时推出咖啡饮料火咖、午后奶茶饮料、运动饮料魔力;2018 年起开始加速,陆续推出富含维 C 饮品蜜水系列、草本植物的至本清润系列等果汁类、茶类饮料。经过多年的精心培育,形成强劲增长态势。

饮料业务的突破,源于两点核心策略:“在大赛道里做小品类”,针对健康化、细分化的消费趋势,推出符合市场需求的新品,成功开辟新赛道;坚持“长期主义”实践,即对第二增长曲线的长期投入和持之以恒的耐心,而非短期投机。

饮料之外,在包装饮用水层面,面对激烈的竞争,华润饮料通过多元化产品布局与场景创新实现突破,使得基本盘得以稳固。公司采取“高低协同”策略:一方面,通过促销活动与渠道下沉稳固基础市场;另一方面,加速产品推新、升级,推出多元水种及不同规格包装饮用水产品。

数据显示,华润饮料推出 “本优”矿泉水、 天然水等多元水种产品,销售快速放量,并通过 “怡宝露” 高端矿泉水提升品牌美誉度和礼赠属性。尤其是重点推中大规格包装饮用水(1L-15L)产品,2024年该品类收入增长 8.6%,占比提升至 34.1%,收入结构得到优化,更反映出产品结构调整对效益的积极影响。

避开价格战的小瓶水正面战场,迎合消费升级大趋势,以高端化和场景细分去对抗价格战。正是通过此一战略的转变,华润饮料在保持市场份额的同时,提升了产品的品牌溢价能力。

另一方面,快消品行业的竞争最终是 “渠道力”和 “供应链效率” 的竞争。

2024年,华润饮料终端零售网点数量增长 15%,冷柜保有量增长超 20%,产能扩张 21%。这些基础设施的投入为产品销售和成本控制提供了坚实支撑。

已至的2025年,从两大品类业务来看,包装水行业整体竞争回归理性,今年公司包装水业务有望在更温和的环境下获得提速增长。饮料方面,公司将重启运动饮料产品“魔力”,包装、口味已全新升级,新推柠檬味、柚子味用于赛事赞助——中国国家队合作伙伴的角色将有助于提升品牌及市场号召力,并于 2025 年上市运动盖包装以及 1L 装大包装,后续将继续强化适配的体育运动场景,有望成为继“至本清润”之后的又一饮料大单品贡献收入增长。

在2024年财报发布后,高盛申万宏源、银河等多家券商均相继跟进出炉研报。市场看好的不仅是华润饮料的效率革命,更是其“包装饮用水护城河+饮料新品种”的双轮驱动模式,故此全部给予以“买入”评级。

未来的估值

如果说华润饮料 2024 年财报的核心亮点,在于通过成本控制实现利润高增长,加快打造饮料业务第二增长曲线,以及多元化产品策略应对竞争。那么在2025年,旧有的战略车轮仍旧前行,但新的战略引擎已经在轰鸣。

首先是供应链红利持续释放。华润饮料提出,至2025年自有产能会提升至60%。银河证券则预测至2026年此一数据将会提升至70%。供应链是“利润调节器”,自有率提升可以降低成本,提升毛利率,多家券商预测2025年华润饮料的毛利率将持续快速提升。

其次是北方战略的纵深突破。华润饮料过往收入高度集中于长江流域及以南(占比近 90%),未来将通过渠道下沉和品牌渗透开拓北方市场,将打开新的增长空间。

产品多元化是另一个关键点。饮料业务的增速很快,近三年40%的复合年增长率远超行业平均,这说明其在第二增长曲线上有巨大潜力——对比农夫山泉耗时10年将饮料占比提升至30%的路径,如果保持这一增速,有可能在未来5-6年达到30%左右的营收比例。

再次,华润饮料的资本运作,比如上市后募集资金用于并购,可能会通过收购其他品牌或企业来扩展市场,实现外延式增长。这也是未来的一个看点。

最后是对快消品高分红的预期。2024年财报宣布,华润饮料拟派发股息总额 11.58 亿元,股息支付率达 70.8%。

这种“毛利率抬升+费效比优化+高股息”的三击效应,恰是消费白马股价值重估的经典前兆,但当前估值未能反映其成本控制能力、战略转型价值和强势型消费白马股的价值。

华润饮料当前股价(截至4月3日收盘)仅有19.89倍PE,相较农夫山泉29.6倍存在显著折价。但若饮料业务占比提升至20%(对应2026年预测),其估值中枢有望上移至25倍PE,存在25%修复空间。

总结

当市场沉迷于包装水价格战的表象时,华润饮料已悄然完成“效率革命+品类卡位”的双重布局。这场静默的供应链革命,或将成为中国快消行业存量博弈时代的经典案例。

将历史的望远镜向前看,华润饮料正从“防守型龙头”向“进攻型平台”转型,短期看供应链提效与北方市场拓展,中期看饮料大单品孵化,长期需突破“纯净水代名词”认知,重塑多元化健康饮品生态体系。其核心关键点在于:能否在包装饮用水赛道复制渠道优势,并在饮料红海中培育超级单品,这将决定其能否打破估值天花板。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

Most Discussed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