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晶泰科技称提前达成联交所对已商业化公司2.5亿港元的收入门槛要求。
4月7日,国内“AI制药第一股”晶泰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晶泰科技”)发布2024年年报,这也是公司上市后首份年报。
研发开支同比收缩
此前3月28日发布年度业绩公告后,晶泰科技宣布将“脱P”消息。公司称,已获联交所批准,公司将不再被视为未商业化公司,公司股份将以新英文股份简称“XTALPI”及中文股份简称“晶泰控股”于联交所买卖,取代现有简称“XTALPI-P”和“晶泰控股-P”,自2025年4月9日上午九时正起生效。
2024年6月,晶泰控股-P(02228.HK)作为第一家根据上市规则第18C章的特专科技公司在香港联交所上市。3月28日,晶泰科技发布年度业绩公告,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2.6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3%,由此提前达成联交所对已商业化公司2.5亿港元的收入门槛要求。
然而公司亏损的状态仍未改变,2024年晶泰科技经调整净亏损近4.57亿元,同比收窄12.5%。如果不考虑调整项,公司2024年亏损15.15亿元。高额的研发投入是重要亏损原因,2024年晶泰科技发生研发开支4.18亿元,同比减少13%。公司对减少原因解释称,系技术平台能力的增强和研发活动效率的提高,以及在验证某些研发平台能力后耗材减少导致的样品材料成本下降。
不难发现,晶泰科技过去一年录得的营收和亏损规模相比仍有明显差距,即便收入高增、研发开支同比减少,何时盈利看起来仍未可知。与此同时,顶着国内“AI制药第一股”的光环上市至今快一年的时间,晶泰科技和“AI制药”的关系却显得越来越远。
药物发现业务收入增速更慢
在官方介绍中,晶泰科技将其自身定位为基于量子物理、以人工智能赋能和机器人驱动的创新型研发平台,公司为客户提供包括固态研发服务、自动化化学合成服务、XtalPi研发解决方案等在内的智能机器人解决方案,以及药物发现解决方案。
据华创证券研报,这里的固态研发服务包括计算服务、湿实验室实验服务和综合解决方案,自动化化学合成服务可以看成是对客户化合物合成流程的优化,借助自动化机器人实现更高通量的反应条件筛选和优化。
2024年,晶泰科技的智能机器人解决方案和药物发现解决方案分别贡献了1.63亿元和1.04亿元的收入。其中智能机器人解决方案收入2024年较2023年同比增加了87.8%,明显高于药物发现解决方案收入同期18.2%的增幅。
对于智能机器人解决方案收入的显著增加,晶泰科技解释称,主要由于XtalPi研发解决方案(如中药及电解质机器人解决方案)的大幅增长推动了收入的强劲增长,以及自动化化学合成服务产生的收入增加所致,略微由固态研发服务产生的收入减少所抵销。
值得注意的是,就有公开数据的近几年的情况看,和2024年一样,晶泰科技智能机器人解决方案此前的年收入增长也快于药物发现解决方案。据招股书,2021年到2023年间,药物发现解决方案收入按49.3%的CAGR增长,而智能机器人解决方案收入按92.3%的CAGR增长。
或许正是这一差异,让存在商业化压力的晶泰科技向制药以外的领域持续拓展。2024年8月,晶泰科技宣布与协鑫集团有限公司签订为期5年的战略研发合作协议,共同开发多种新能源材料领域的AI大模型,优化钙钛矿等新能源新材料,总合作金额约10亿元,受到广泛关注。2024年11月,晶泰科技公告与一间印尼的领先金融服务公司SMMA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以在东南亚的人工智能及自动化领域进行合作。
2024年12月,晶泰科技公告更改公司名称及证券简称,其中英文名称由“QuantumPharm Inc.”更改为“XtalPi Holdings Limited”,名称不再与医药相关。据2024年年报,晶泰科技在2025年还加码碳基材料、超级塑料领域的投入。
按公司的业务介绍,“我们采用基于量子物理的第一性原理计算、人工智能、高性能云计算以及可扩展及标准化的机器人自动化相结合的方式,为制药及材料科学(包括农业技术、能源及新型化学品以及化妆品)等产业的全球和国内公司提供药物及材料科学研发解决方案及服务”,未来落地的业务领域或持续增加。
AI制药发展仍面临挑战
银柿财经注意到,晶泰科技的系列动作背后是AI制药目前发展面临的挑战。起初,AI制药因被认为能解决新药研发的“双十定律”困境被寄予厚望。据海通证券研报,通常需要至少10年的时间才能完成从研发到营销的完整的创新药物开发过程,及超过10亿美元的投资。
AI制药是以医药大数据为基础,通过运用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AI技术模拟和加速实验,对药物靶点、结构、化合物等进行快速分析,以优化药物研发环节的技术手段。海通证券指出,相较于传统药物研发,AI技术能将药物发现、临床前研究的时间缩短近40%,将临床新药研发的成功率从12%提高到约14%。
然而目前即便在全球范围内,AI制药企业的商业化进程也并不顺利。据华创证券研报,目前AI制药的商业模式主要有AI+SaaS、AI+CRO、AI+Biotech这三种,AI+SaaS主要提供AI辅助药物开发软件服务平台,国内选择这种商业模式的企业较少。
AI+Biotech以自主研发、对外授权或合作方式推进自研药物管线上市,利用AI技术赋能药物研发,寄希望于AI制药带来的效率突破。AI+CRO通过技术服务外包方式与下游共同推进管线并获得服务收入,更聚焦于产业赋能。
晶泰科技被认为是AI+CRO的典型代表。然而华创证券指出,目前AI制药未有商业化产品上市,客户还在探索尝试阶段,投入不会很大,外包给AI+CRO的订单金额相对有限。
此次晶泰科技在3月28日盘后发布年度业绩后,股价连续多个交易日下跌,在4月7日创下2025年以来的新低3.94港元/股。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