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通财经APP获悉,在贸易战阴云与全球资本暗流涌动的当下,美国国债这个传统避险王冠正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随着特朗普关税大棒频频挥动,基准10年期美债收益率年内暴跌40个基点,一度失守4%大关,经济衰退警报声渐响。而欧日债市却逆势而起:德国10年期债收益率攀升至2.66%,日本同期债更是从"零利率深渊"飙升至1.25%附近。
图1
尽管欧洲和日本的国债收益率仍低于美国国债,但对于在购买美股时对冲美元风险的投资者来说,它们的吸引力正在上升。这促使投资者考虑将资金转移回政策前景更稳定的本土市场。
德意志银行美国利率研究主管马修·拉斯金指出,市场越来越流行一种观点,即美国政府的政策可能削弱外国对美国国债的需求。这种变化正在重塑全球金融格局,德意志银行警告美元可能出现“信心危机”,而瑞银集团则认为,这将提升欧元作为全球储备货币的地位。
不过,在这种转变完全发生之前,市场仍需保持适度的怀疑。2023年中期,德国国债也曾因类似原因显得吸引力十足,但美国国债的大幅抛售导致10年期国债收益率降至5%,迅速削弱了欧洲的收益率优势。如果关税重新引发通胀,美国国债收益率可能再次攀升。
近期资金流动的变化表明,随着资本竞争的加剧,投资者正准备迎接欧洲在全球市场中发挥更大作用的时代。这可能使美国国债市场变得更加脆弱,近年来,美国国债市场已因担心供应激增而容易受到买家罢工的影响。
本周二,美国政府将出售580亿美元的3年期债券,随后还将出售10年期和30年期债券,这将是一次早期测试,用以观察市场对美国国债的需求。
债券交易员正在密切关注,试图判断美联储和特朗普谁会先退缩。如果双方都坚持目前的立场,每次国债拍卖都可能成为投资者的“雷区”。
美债避风港悖论:资金潮涌推高价格 收益率反噬新买家
目前,投资者正面临一个悖论:在贸易战引发的动荡中,美国国债作为避风港吸引了大量资金,推高了价格,为现有持有者带来了收益。然而,由于收益率与价格呈反向关系,这些债券对新买家的吸引力降低,因为他们获得的回报更少。
传统上,美国的预算赤字部分由全球资本浪潮融资,这些资本寻求购买美国国债。巴克莱银行的分析显示,外国持有的美国国债约占市场的三分之一,去年外国部门是美国债券需求的最大来源,净购买量达9100亿美元,其中约一半是美国国债。
先锋集团国际利率主管阿莱斯·考特尼表示,外国持有的美国国债期限较长,这意味着随着外国需求的减弱,美国收益率曲线可能会趋陡,长期利率相对于短期利率上升。
图2
日本的新财年刚刚开始,日本投资者的资金配置策略可能会发生变化。日本是全球债券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其央行的超低利率政策促使投资者寻求更高的回报。
Fivestar Asset Management Co.的高级投资组合经理下村秀夫表示,由于欧洲的收益率更具吸引力,日本投资者可能会将资金转移至欧洲。
德国在3月初宣布计划为国防和基础设施投入数千亿欧元,导致德国国债收益率飙升,因为投资者预期德国将发行大量债券来支付这些支出。
欧盟拥有庞大的过剩储蓄,是美国公共债务的最大外国持有者,并在美国企业融资中扮演重要角色。如果欧洲国家大幅增加投资,这些储蓄可能会留在国内。
与此同时,特朗普的政策似乎让国际市场感到困惑,这可能会削弱美国国债的吸引力。除了贸易战之外,特朗普还通过大幅缩减联邦政府规模等举措疏远了长期盟友。
法国巴黎银行高级多策略分析师马克·霍华德表示,国际市场对美国政策的稳定性和对未来预期回报的确定性感到困惑。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和策略师正在为欧洲利率上升做准备,预计投资过程将逐渐回归到更加民族主义的阶段。
Capital Group Inc.投资组合经理奇特朗·普拉尼指出,如果长期进入进一步去全球化的阶段,这可能成为影响美国国债供需平衡的一个因素。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