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亏超11亿,仅交付10台人形机器人,优必选难过盈利关

南方都市报
07 Apr

  优必选近日发布了2024年全年业绩报告。尽管公司营收达到人民币13.05亿元,同比增长23.7%,但巨额亏损的阴影依然挥之不去——2024年全年亏损人民币11.60亿元,同比仅收窄8.3%。这也是优必选连续多年亏损的又一个年度,盈利之路任重道远。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优必选的营收在增长,但推动这一增长的主要动力来自消费级机器人业务,而非市场更为关注的人形机器人板块。

  根据业绩交流会上透露的数据,2024年公司的人形机器人业务收入仅为人民币3500万元,全年交付的数量仅有10台。与公司高调宣传的产业化落地形成鲜明对比,数据的差距引发了市场对于其商业化能力的质疑。

  面对亏损与市场信心的双重压力,优必选的高管团队在2025年4月1日宣布增持公司股票,总金额不超过5000万元。这已经是自2025年1月27日以来的第二次增持行动。管理层试图通过这一举措来提振市场信心,但从目前的股价表现来看,投资者的态度依然谨慎。优必选的市值自2024年下半年以来持续下滑,并在8月底跌破90港元/股的发行价。

  盈利困局下的收入构成与增长难题

  从财报数据来看,2024年,优必选的总营收达到人民币13.05亿元,同比增长23.7%。在整体营收增长的背后,毛利也从上一年的人民币3.33亿元增加至人民币3.74亿元,同比增长12.4%。不过,毛利率却从31.5%下降至28.7%,这一下滑主要归因于公司业务结构的调整,尤其是消费级机器人收入占比的提升。

  按照财报披露,优必选的收入主要来自四大业务板块:教育智能机器人及智能机器人解决方案、物流智能机器人及智能机器人解决方案、行业定制智能机器人及智能机器人解决方案,以及消费级机器人及其他硬件设备。

  其中,表现最为亮眼的是消费级机器人业务,全年收入为人民币4.77亿元,同比增长88.1%。这一板块的快速增长,主要得益于智能宠物用品和家庭智能设备在国内外市场的热销。

  然而,消费级机器人的毛利率相对较低,反而拖累了公司整体的毛利表现。优必选在财报中明确指出,毛利率的下降与产品组合变化密切相关。消费级机器人业务的快速增长,使其在总收入中占比达到36.5%。但这一板块利润率的劣势却削弱了公司在盈利改善上的努力。尽管销售额显著提升,亏损幅度却未能有效缩减,这也成为优必选当前面临的矛盾之一。

  相较之下,优必选的其他业务板块表现则显得不尽人意。2024年,物流智能机器人及智能机器人解决方案的收入为人民币3.22亿元,同比下降17.5%。公司将此归因于部分项目交付与验收的延迟,导致收入确认的推迟。物流机器人本是公司过去几年内表现最为稳健的板块,如今的业绩下滑也使得公司整体收入增速受到明显抑制。

  教育智能机器人及智能机器人解决方案业务的表现同样平淡。2024年,这一板块实现收入人民币3.63亿元,同比增长4.6%。在优必选早期的市场规划中,这一领域曾被寄予厚望。然而,随着行业竞争的加剧和市场需求的变化,这一业务的增速已经显著放缓。

  倒是其他行业定制智能机器人业务在2024年录得了较为可观的增幅,收入达到人民币1.41亿元,同比增长126.1%。不过,即便是如此亮眼的增长,也无法掩盖其在公司整体收入中占比依然较小的事实,仅为10.8%。

  优必选方面解释称,这一增长主要来自于新应用场景的拓展与人形机器人销量的增加。然而,从全年人形机器人仅交付10台的数据来看,这一说法显得颇为尴尬。

  当前的财报数据表明,优必选的营收增长更多依赖于消费级机器人业务的突破,但这一突破并未转化为相应的盈利能力。同时,其他业务板块的表现参差不齐,尤其是物流机器人板块的收入下滑更是拖累了整体的营收表现。对于优必选而言,如何平衡高成长性业务与盈利能力的矛盾,仍然是一个待解的难题。

  人形机器人的“救命稻草”?高管增持背后的压力与焦虑

  优必选在人形机器人赛道上的执念,早已不是秘密。自2024年上市以来,公司便不断通过各种场合强调人形机器人业务的战略重要性。

  然而,从2024年全年的财报来看,这一“门面”业务的商业化进展远未达到市场预期。全年仅交付10台人形机器人,收入约为人民币3500万元,这一数字与公司宣传中所描绘的产业化落地蓝图相去甚远。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优必选在消费级机器人上的销售额持续走高,尤其是在海外市场。2024年,公司境外收入为人民币4.28亿元,同比增长85.5%,占总收入比例达到32.8%。优必选的宠物机器人、割草机器人、泳池机器人等消费级产品,在国外市场取得了显著成绩。然而,这一成绩并未有效改善公司的整体毛利率,反而因为毛利率较低而拖累了公司的盈利表现。

  人形机器人业务的进展缓慢,显然让优必选的高管团队感受到了压力。2025年4月1日,优必选董事会宣布,公司高管集体在公开市场增持公司股票,总金额不超过5000万元人民币。这已经是优必选在短短三个月内的第二次增持行为。今年1月27日,公司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曾以自有资金增持H股,试图通过这种自救行为来提振市场信心。

  然而,从资本市场的表现来看,这一举措似乎收效甚微。自2024年下半年以来,优必选的股价持续走低,并跌破90港元/股的发行价。公司在年内多次通过配股募资,总额超过20亿港元,却依旧未能扭转市场对其前景的悲观态度。对于优必选来说,高管的增持行为或许更多是一次“姿态上的自救”,而非真正的信心表现。

  究其原因,还是在人形机器人业务的商业化路径上,优必选始终未能找到突破口。虽然公司不断宣称人形机器人已经在工业制造、智能物流等场景中实现应用,但从实际数据来看,这一“高精尖”技术距离规模化生产与盈利仍然遥远。与消费级机器人相比,人形机器人的高昂研发成本与较低的商业化落地效率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与优必选同样布局人形机器人的达闼机器人,在2025年初曝出资金链断裂的消息。这家曾被誉为行业“独角兽”的公司,由于资金流动性问题而陷入停摆,引发了整个行业对人形机器人赛道高成本、高风险的深刻反思。与之相比,优必选虽然未面临如此严重的财务危机,但其多次配股融资的举动也反映出公司在资金链上的压力。

  更大的问题在于,优必选的人形机器人业务不仅面临商业化路径的不确定性,还要直面价格战的冲击。数据显示,优必选Walker系列人形机器人合计卖出10台,累计收入5980万元,约合每台近600万元。而当前市场上,宇树科技的G1量产版定价为9.9万元、乐聚“夸父”人形机器人计划将价格降至十万元级别、越疆科技的DobotAtom起售价也仅为19.9万元。在这样的对比下,优必选的Walker系列的价格显得“高高在上”,与市场化普及的目标渐行渐远。

  意识到高价策略难以为继,优必选在2024年推出了全尺寸科研教育人形机器人“天工行者”,定价为29.9万元。这一价格虽较以往大幅降低,但依然比竞争对手的产品价格更高。公司方面表示,未来将通过优化生产工艺、扩大规模效应来进一步降低成本。然而,面对市场上不断涌现的低价竞争者,优必选能否通过价格策略与技术优势实现突围,依然是一个问号。

  面对竞争对手的冲击与自身亏损的持续,优必选的人形机器人业务走到一个关键节点。如果在未来优必选无法在市场竞争中实现有效突围,那么人形机器人这一“救命稻草”或将变成沉重的负担。

(文章来源:南方都市报)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

Most Discussed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