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7日深夜,路透社一则“宁德时代拟收购蔚来能源控股权”的报道引爆资本市场。受此消息刺激,次日开盘,蔚来港股早盘一度暴涨8%。
这场交易的底层逻辑,是动力电池霸主与换电先驱的“双向奔赴”——宁德时代试图突破制造业的利润天花板,蔚来亟需摆脱重资产的财务泥潭。但更深层的意义在于,当“宁王”将触角伸向3000座换电站,一场关于补能话语权的战争已悄然升级。
宁王的“阳谋”
此举被业内认为是宁德时代利润焦虑下的战略突围。
宁德时代2024年净利润虽达507亿元,但营收同比下滑9.7%的隐忧已现,动力电池和储能的价格战导致行业整体毛利率从2021年的28%跌至2024年的16%。“未来企业的竞争力不在电池产能,而在能源服务的渗透率。”
这也推动宁德时代加速向“综合能源服务商”转型,而换电业务是其战略核心之一。
宁德时代的布局呈现清晰的“三步走”。
首先是技术卡位。推出标准化“巧克力换电块”,兼容长安、吉利等10款车型,试图解决行业标准分裂的痛点;
其次是基建扩张:与中石化合作建设万座换电站,计划2025年建成500座,长期目标扩展至3万座,打造“油电同站”网络;
最后是资产掌控,如果收购,那么通过控股蔚来能源整合其3182座换电站(占全国总量1/3),并介入武汉蔚能的20GWh电池资产管理,有望实现“电池生产-租赁-回收”全链条闭环。
这一布局将电池从“一次性消费品”变为“循环资产”。据测算,每块电池租赁5年即可回本,那么15年全生命周期利润有望大幅增长。
蔚来的“求生”
而蔚来方面,则是从孤勇者到生态共建者的角色转变。
蔚来累计投入超300亿元建设的换电网络,日均服务量突破3000次,却成为吞噬利润的“黑洞”:2024年净亏损226亿元,单站年运营成本高达50万元。投资机构坦言:“换电是蔚来的护城河,但独自扛旗的时代结束了。”
既如此,那么就得走上开放生态的破局之路。
如果兜售蔚来能源,那么宁德时代的注资可直接填补蔚来27亿元的资金缺口,缓解其2024年现金流紧张的局面;在模式转型上,蔚来能源从“自建自营”转向“标准输出”,通过服务第三方品牌提升网络利用率,非蔚来用户占比提升。
这标志着蔚来从“重资产运营商”向“技术服务商”的转身——用换电网络的控制权换取生态话语权。
不过,理想丰满背后的现实骨感仍不得不面对。
当前仅20%的换电站实现盈亏平衡,即便宁德时代计划将单站成本压缩至150万元,要实现3万座站点的盈利仍需日均服务量突破100次——这要求电动车渗透率从2024年的35%提升至2030年的60%。
而特斯拉、比亚迪等头部企业更倾向自建超充网络。行业人士指出:“没有车企愿意将能源命脉交给供应商。”宁德时代需在“生态主导权”与“合作开放性”间找到平衡,例如通过“双网并行”模式保留蔚来专属站,同时推广标准化换电站。
此外,固态电池、800V高压平台等创新可能颠覆现有补能逻辑。研究数据显示,若超快充实现10分钟充至80%,换电模式的效率优势将大幅缩小,这要求换电网络必须加速规模化和智能化升级。
值得一提的是,宁德时代在德国、匈牙利的换电站试点已启动,试图将中国模式复制至海外。若换电标准成为全球主流,中国有望掌握新能源汽车时代的“加油站话语权”。
结语
这场收购的本质,是产业链上下游的“能力置换”——宁德时代用资金与技术换取终端网络,蔚来用资产控制权换取生态生存权。对于行业而言,这或许是中国换电模式从“试验田”走向“基础设施”的关键尝试。
“未来的能源世界,不属于最会造电池的企业,而属于最懂能源服务的企业。”
当产业巨头携手点燃换电革命的火种,困扰电动车十年的里程焦虑,或许将化为历史尘埃。
爆料及投稿| editors@ofweek.com
广告及商务合作 | 焦女士:19168597392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