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华商韬略 刘柏铖
前一秒还认为马斯克请走创始团队不正确,后一秒血洗自己公司的高层:曾经的创始成员半退休,曾经的12位高管仅剩2人。
不再做老好人的何小鹏,翻身了。
【1】
“我相信这是一个全新的时代!”
3月13日,何小鹏带着改款换代的小鹏G6、G9登上发布会舞台。
超高性价比,短短4天,大定超过25000辆,两辆新车已成爆款,已然是一场大胜仗。
1月交付30350台,同比增长268%,重归造车新势力们冠军宝座;2月稳住超3万台的成绩,同时也稳住冠军宝座。而对于整个第一季度,小鹏汽车已经给出最新数据,累计交付新车94008台,同比增长331%。
2025开年以来—系列数据,显示小鹏汽车确实正在开启新的时代,但发布会当天,何小鹏却这样描述公司处境:“有人说我们已经到了KTV,但其实我们刚走到ICU的门口”。
开启新时代的G9,也曾让小鹏汽车进入至暗时刻——“那是创业以来最绝望的时刻”。
时间拨回到2022年9月21日,小鹏全新车型G9的发布会。
彼时,几乎所有人都对G9寄予厚望。
何小鹏直接喊出:“50万以内最强SUV”,并声称“会接棒保时捷,超越奥迪”。
整个公司则将其视为小鹏汽车挑战高端战略的开始,坐等震惊同行,血洗车圈。
然而,等到发布会正式结束,所有的乐观都消失了。
“你们疯了吗?”
有媒体朋友直接站起来怒喷小鹏高管。
这可是小鹏发布会现场,能参与进来的媒体基本都要“给点面子”,现在“面子”彻底被撕掉了。
能把现场媒体气成这样,是因为彼时的G9确实离谱。
多种选配方案,复杂到销售都难以记清。
更可怕的是,明明是一家以智驾为卖点的车企,但G9最低配竟然连最基础、最低端的辅助驾驶都没有,而就这,竟然还售价31万。
瞬间,从直播间到车友群再到媒体,骂声铺天盖地,原本的订单大规模退订。
很快,何小鹏也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当即留下一部分媒体,第二天紧急召开两场媒体沟通会议。
本来就是讨要意见的,这下媒体们彻底不端着了,现场直接变成批斗会,“你们完全是在恶心用户”。
48小时后,小鹏紧急推出了全新配置表,可市场却丝毫没有给小鹏后悔的机会。
不但G9三个月的总交付量仅仅6000多辆,就连小鹏整体的销量都被带崩,从2022上半年的近7万台交付量暴跌到下半年的2万多台交付量,被同为造车新势力的蔚来和理想按在地上摩擦。
此后,小鹏汽车的股价更是一度跌去80%。
其实,早在发布之前,何小鹏就不太支持G9的配置表,可产品、供应链、制造、财务各有各的道理,于是一个董事长兼CEO不太支持的配置表竟然就这样通过了。
但在彼时的小鹏汽车,出现这样的事情并不意外。
与很多人想象中不同,严格意义上讲,何小鹏并不算小鹏汽车真正的创始人。
互联网出身的何小鹏,原本只想默默地当一个投资人,等到小鹏汽车创办3年后的2017年,才真正加入到小鹏汽车中,成为一名“空降”的CEO。
这样的原因,再加上本身就“最不喜欢搞一堆经营的事情,虽然它们很重要”,让何小鹏对经营相关的事情放得很开,公司的重大决策则主要靠包括何小鹏在内的4个人构成的“总裁办”通过商量后得出。
这在何小鹏看来,是民主,是信任,是无为而治。
但雷军却一盆水泼来:“我觉得小鹏汽车最大的问题在你,因为你只想做董事长,不想做CEO。”
一个不再老实的,甚至有些铁血的何小鹏即将诞生。
【2】
2022年G9发布会的两个月后,何小鹏干掉了“总裁办”,开始将权利集中在自己手中。
但他仍在和媒体记者争论“独裁与民主”的问题。
记者委婉举例“马斯克接管特斯拉之后,就把创始团队陆续请走了”。
何小鹏则直言:“我不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案例,只是他成功了”。
此时,何小鹏依然有着“无为而治”的态度,想着“需要一个充当CEO的角色进来”。
当时他不会想到,这番言论很快就会被自己打脸,他更想不到的是后来的发现,公司快被这帮人掏空了!
恰巧,素有“车圈铁娘子”之称的王凤英,刚刚从为之服务了31年的长城离场,这是长城内部“唯一一个敢跟魏建军拍桌子的人”。
何小鹏决定,引入强势的铁娘子做总裁。
于是,经历太多次失眠后,何小鹏亲自开着小鹏汽车去劝说王凤英加盟。当王凤英第三次坐在小鹏汽车上时,她开始相信“在城市内,也能放松地开智能汽车”。
或许正是这几次“试驾”,王凤英在即将入职之前,就已经看出:“你们公司的钢有问题”。
何小鹏当时就懵了,直言“不可能,这是直购的最好的公司的钢!”
但王凤英不会在这种事情上空口无凭——这甚至可能会将一些人送进监狱。
带着怀疑,何小鹏开始深入产品的管理,经常三更半夜就紧急给高管打电话“灵魂之问”,重新审视公司。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花了妈的9个月”,何小鹏才终于弄明白,那条链路的人竟然一直在合伙欺骗自己。
彼时,小鹏汽车的部门告诉何小鹏,P7和比亚迪汉的成本差不多,已经是全国最便宜的了。
何小鹏当然不信,可他不是专业出身,没法证明自己的观点,反倒是对方立马就能拿出无数数据,证明这已经是全国最便宜的了。
于是,何小鹏突击学习具体业务问题,亲自深入一线了解、检查,后来他还以此为鉴告诉蔚来创始人李斌:
“供应链要亲自管,而且要懂。不亲自管跟不懂,都不行。”
此后,负责供应链的高管接连两次换人,不但有员工在上班路上就被警察带走,就连副总裁、采购部负责人李丰也在2023年10月被警察带走。
出问题的还不只供应链,小鹏汽车的营销部门同样问题重重,直营和授权两个体系各自独立,内耗严重,甚至“哪家授权店卖得好,直营店就会围着它开”。
于是,何小鹏的老部下王桐成为新的“救火队长”,自2023年12月接手小鹏汽车销售业务后,同样开始铁血改革。
仅仅2个月,王桐就将直营和授权两个团队完成合并。
短短3天,他就将大区总经理的管理权限从100家店削减为10余家,同时规定销量目标“只允许超额完成”,效率低下的门店直接被淘汰。
王凤英自2023年2月入职后,更狠!
一桌20个人,王凤英能骂上一个小时,有时就连何小鹏也不放过。各项成本也被管理到最细微之处,小到员工差旅,大到广告营销费,包括何小鹏的支出全部被严控起来。
等到2023年9月,二战G9的发布会,何小鹏直接搞成了反思大会。
他现场痛陈“七宗罪”,直言:“小鹏汽车出的问题,核心在人,而人的问题又一定出在他这个CEO身上”“去年,小鹏财报里有12位高管,到了今天,剩下来的只有两位。”
小鹏汽车由此正式跨入到以何小鹏、顾宏地、王凤英为核心的领导时代,而曾经的联合创始人夏珩、何涛则已接近半退休状态。
【3】
“做小鹏汽车的这几年,是我自己性格转变最大的几年。”
这几年,曾经总是自言老实人的何小鹏,开始“折腾”所有人,“绝不顾及个体感受”,公司发展压倒一切。
经历了2022年的惨败,小鹏汽车急需一次“扬眉吐气”。
彼时,小鹏汽车内部还并没有真正确定未来的方向。
销售背景的营销负责人黄泓霖一直不服:“站在销售的角度,我肯定愿意卖硬件更便宜的车,因为它更好卖”。
以前,或许何小鹏会听从对方的意见,但这次何小鹏的态度开始强硬,甚至不留情面地直接在内部会议上点名:“Bruce,你是不相信自动驾驶的,开完会你找新宙拿一台内测版本的车好好开一下”。
无奈,黄泓霖被逼着一边开着智驾,一边处理工作,没想到“没有开车却被送到了目的地”。
很快,2023年7月,黄泓霖主导营销的G6车型成为小鹏汽车的iPhone4,将小鹏捧上智驾第一梯队。
只可惜,G6仍算不得大胜,只能算是“止颓”,小鹏汽车翻身的希望仍未到来。
联合创始人夏珩一度在媒体面前喃喃自语:“我们内部评审机制难道已经完全失灵了吗?”
何小鹏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2024年春节刚过,何小鹏就动了起来,短短3个月,他累计与600多名员工吃了30多场饭,动员、拍照、喝酒,也重复了30多遍。
只是员工们也没想到,这边刚建立好信心,回到公司就要直面最严肃的问题:
“你觉得公司做得最不好的是什么?你部门做得最差的是什么?你身边最烂的那个人是谁?”
何小鹏没准备放过任何人,每周两次,每次一个人,面对面,亲自倾听员工的想法。
没有太多次,何小鹏就意识到,“董事长可以做好人,但CEO不能”。
当时,何小鹏发现公司部门墙严重,就直接跑到管流程的部门。
刚开始,那个负责人还想搪塞过去,讲了一堆——正如曾经负责采购的那些人一样。
只是没想到,何小鹏已经不是曾经的何小鹏了,态度相当强硬:“别讲这些,立刻把云文档目录给我看”。
负责人直接心虚了,说要准备一下,但在何小鹏连续说了两次“现在”后,还是被逼着打开了文档。
再之后,这位负责人不见了,整个部门也被何小鹏拆掉。
紧接着,整个公司各个部门都被抓紧,何小鹏也从此开始“玩命”,一周工作六天,早上10点前到岗,晚上10点还留在公司,直管到一线。
最关键的采购部门,每天都要向何小鹏开会汇报。
开会效率低下,先是叫HR去谈,无法解决就进一步叫业务主管去谈,如果开会时长还是太长,何小鹏甚至会叫人去亲自旁听。
随后,更多的P10被拿下,而大量P9被何小鹏提拔上来,一年时间内,30个一级中心,何小鹏换掉了85%的负责人。
程序员去管HR,让HR管营销,让供应商出身的人去管动力和汽车技术,所有人被迫去做没做过的业务,把不同的思维理念带到业务中。
等到2024年年中,何小鹏底气十足,突然就向公众宣布:从2024年第三季度开始,小鹏汽车将进入一个超高速的正循环。
果然,从2024年8月发布MONA M03后,小鹏汽车开始爆发,挣脱出总市值500亿港元的泥潭,等到2025年3月发布最新款G6和G9发布时,已经一路突破超1800亿港元,回归到三年前的巅峰市值。
小鹏失去的东西,夺回来了!
如今,已经是小鹏汽车的第11年,在大厂开始反内卷的当下,“苦”和“累”却已经成为何小鹏嘴里的高频词。
这个曾经以好相处著称的企业家,在付出了跌超1000亿港元市值的惨痛代价后,开始学会集权,开始学会“折腾”员工,开始不“顾及个体感受”。
或许,这些气质并不讨人喜欢,但一个这样的何小鹏,总比一个让公司倒掉的何小鹏强多了。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