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机构投资者看好中国市场前景!汇丰最新调查

券商中国
10 Apr

  日前,汇丰最新发布的“新兴市场投资意向调查”(下称“调查”)显示,中国新一轮促进经济增长的措施,提振了投资者对新兴市场的整体信心,叠加中国科技板块投资吸引力提升等积极因素,受访的全球机构投资者尤其看好中国市场前景。

  根据该项调查结果,当被问及“预期未来12个月增长速度最快的新兴市场”时,有四分之一的受访机构投资者选择了中国,这一比例在新兴市场经济体中位居首位。

新兴市场前景利好

  汇丰调查显示,约半数(45%)的受访机构投资者认为,中国市场的强劲表现对于新兴市场前景是最大的利好因素,较去年12月上一轮调查中29%的占比出现大幅提升。

  同时,超过三分之一(34%)的受访机构投资者认为,中国股票市场的前景更为乐观,高于其他新兴市场,且该比例相较于上次调查上升了15个百分点。基于这一看法,中国股票市场被受访者列为近期在新兴市场中的投资者首选。

  “投资者对中国市场的增长前景持乐观态度。这不仅反映出市场对中国提振经济活动的信心,也体现了科技板块投资吸引力的提升所带来的积极影响,以及市场对更多经济刺激政策的期待。”汇丰新兴市场研究全球主管Murat Ulgen在报告中表示。

  此外,受访机构投资者对于中国经济刺激措施的作用也保持乐观。他们认为,无论从短期还是长期来看,这些措施都将对中国的经济前景带来积极影响,并有助于实现经济增长目标。

  据了解,此次“新兴市场投资意向调查”在2025年1月24日至3月12日期间开展,来自125家机构的100多名投资人完成了该项调查问卷,涉及的新兴市场资产管理总规模达4390亿美元。

二季度全球市场新机遇

  近日,市场广泛关注二季度全球市场的新机遇。汇丰环球私人银行及财富管理中国首席投资总监匡正在分享2025年第二季度全球投资展望时表示,尽管面临美国关税压力,亚洲多个市场拥有强劲的内需动力,使其能够保持竞争优势。

  “在亚洲,我们看好中国股票,并调高了对亚洲市场股票的配置力度。此外,我们也看好新加坡、日本和印度三个市场。”匡正此前表示。

  具体来看,中国科技发展迅速,预计将为多个行业创造庞大的机遇。“日本受益于温和的通胀及企业盈利前景改善,印度则受到强劲的结构性增长趋势和政府刺激措施的支持,而新加坡具有吸引力的估值和股息也利好市场表现。”匡正表示。

  由于美国关税消息的不确定性引发市场猜测,早前也有分析师预计,近期市场将持续保持波动。

  今年3月份,基于美国股市回落之后考虑到仍然脆弱的市场情绪,以及投资者有可能进一步分散配置到美国以外的市场,汇丰将美国股票观点下调到中性,并同时下调全球股票观点至中性。

人工智能或将持续受益

  在今年2月中旬,汇丰调升中国股票观点至偏高。“人工智能推动者及应用者或将持续受益,而更多的刺激政策或将带动市场更大范围内的重估,利好消费、金融、工业等板块。”彼时,汇丰方面指出。

  稍早前,DeepSeek的横空出世,引发了市场对中国人工智能发展前景的重估,也带动了人工智能及创新在全球迅速发展,而中国及亚洲其他市场的人工智能应用以及支持政策,正促使企业及政府加大投资以保持竞争力。

  不过,虽然与人工智能相关的机遇令人瞩目,但难以忽视的是,通胀压力、全球地缘政治的紧张局势及政策不确定性,仍然是今年第二季度全球市场的主要风险。

  匡正表示,预计在软件和自动化方面的投资将进一步增长,数据中心的需求也持续上升,这将带动能源及基础设施的需求,“我们认为,亚洲市场的科技、通信和工业领域蕴藏丰富机遇。”

(文章来源:券商中国)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

Most Discussed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