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Luke,火星财经
美国金融市场正经历剧烈动荡。3 月 CPI 数据意外显示通胀降温,核心 CPI 同比增速创四年来最低,环比五年来首次下降。然而,特朗普政府高关税政策的威胁迅速掩盖了这一利好,引发贸易战升级的担忧。美股、美元和加密货币遭遇抛售,避险资产黄金、日元和瑞郎强势上涨。在市场恐慌中,一个大胆猜测浮现:特朗普炒掉美联储主席鲍威尔,会成为救市的关键吗?本文从市场现状出发,分析这一可能性,深入探讨法律、程序和市场影响,揭示特朗普与美联储的博弈。
3 月美国 CPI 数据本应为市场注入信心。核心 CPI 同比增速跌至四年来最低,环比下降更是五年来首次,暗示通胀压力缓解。然而,特朗普对华 145% 关税及对墨西哥、加拿大的高关税威胁,点燃了全球贸易战恐慌。关税可能推高物价的预期迅速压倒利好,投资者转向避险。
周四,美股三大指数未能延续周三反弹,标普 500 盘中一度跌超 6%,逼近熔断线,收盘跌 3.46%。科技股领跌,特斯拉下挫超 7%。加密货币市场同样低迷,比特币跌 5.2%,以太坊重挫 11.7%。美元指数创 2022 年以来最大单日跌幅,盘中下跌超 2%。避险货币瑞郎兑美元涨近 4%,创 2015 年最大盘中涨幅;日元同步反弹。黄金表现抢眼,现货金盘中突破 3170 美元,创历史新高,涨幅约 3%。
债券市场反映了复杂情绪。十年期美债收益率一度涨超 10 个基点,显示通胀预期升温。CPI 数据公布后,两年期美债收益率跳水超 10 个基点,短端收益率回落。市场动荡源于关税战的双重威胁:推高物价和拖累增长。这使得美联储政策备受关注,而特朗普与鲍威尔的矛盾成为市场焦点。
市场低迷中,特朗普炒掉鲍威尔被一些投资者视为潜在转机。设想是:若鲍威尔被替换为倾向宽松的主席,美联储可能快速降息,缓解高利率对股市和加密货币的压力。若关税战推高美元,新主席可能配合汇率干预,提振出口竞争力。这种预期在降息渴望下颇具吸引力。
然而,现实远非如此简单。解雇鲍威尔可能动摇美联储独立性,引发市场剧烈波动。新主席未必完全顺从特朗普,历史上主席更替常伴随不确定性,而非即刻利好。此外,关税引发的通胀压力可能限制降息空间。炒掉鲍威尔是否真能成为“救市灵药”,需从法律和程序角度深入剖析。
特朗普与美联储的冲突是一场赤裸裸的政治对决,核心在于他坚信美联储在鲍威尔领导下有意“配合拜登、针对自己”。这种感知不仅源于政策分歧,更深深植根于特朗普对政治忠诚的执着和对“建制派”操控的怀疑。
特朗普反复指责美联储在拜登任期内“过于配合”。2021-2022 年,美联储维持低利率以支持疫情后复苏,恰逢拜登推动大规模刺激计划,特朗普将其解读为对民主党议程的“暗中助力”。反观其任期,鲍威尔自 2018 年起逐步加息,2023-2024 年又因通胀高企保持高利率,特朗普认为这直接削弱了他的经济增长承诺和贸易战攻势。他在 2024 年竞选集会上多次宣称:“鲍威尔对拜登言听计从,却对我搞破坏。”这种叙事虽缺乏直接证据,却迎合了其支持者对“深层国家”的不信任,强化了特朗普作为体制挑战者的形象。
从政治立场看,美联储的独立性本身就是特朗普的靶子。鲍威尔强调决策基于数据,但特朗普将其视为“政治伪装”。他认为,美联储作为华盛顿建制派的一部分,天生倾向于维护民主党偏好的稳定主义,而非支持其激进的“美国优先”变革。例如,鲍威尔在拜登任期初对通胀的宽容被特朗普解读为“给民主党放水”,而对其任期内的高利率则被视为“故意掣肘”。这种认知偏差源于特朗普对忠诚的极高要求:任何不完全配合的机构都被贴上“敌对”标签。
特朗普的怀疑并非空穴来风。美联储历史上与共和党总统的摩擦并不少见,如里根时期对沃克尔的批评。但特朗普的处境更特殊:他以“反建制”姿态上台,视美联储为精英阶层的象征。鲍威尔由特朗普提名,却未展现预期忠诚,反而在公开场合多次强调独立性,2023 年甚至暗示不会因白宫压力调整政策。这种“背叛”感让特朗普确信,鲍威尔领导的联储有意站在其政治对立面,延续了民主党“温和派”的路线。
特朗普将美联储塑造成“反民意”的官僚机器,点燃了基层选民对精英机构的怒火。他宣称鲍威尔“让工人和企业受苦”,将高利率归咎为“对普通美国人的背叛”。这种政治修辞不仅强化了其“斗士”形象,也掩盖了美联储独立性的复杂性,进一步固化了“针对特朗普”的叙事。
特朗普对鲍威尔的不满早已公开。2024 年竞选期间,他多次扬言要解雇鲍威尔。2 月,他称鲍威尔“误判通胀”,威胁“若不听话就炒了他”。7 月,他表示美联储主席应“像顾问一样”听命。这些言论曾引发美元和美债收益率波动,显示市场对其意图的敏感。
特朗普的行动不止于口头。4 月 9 日,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罗伯茨签署命令,暂时允许特朗普解雇 NLRB 和 MSPB 成员,暂停下级法院(哥伦比亚特区巡回上诉法院)的恢复职务裁决,要求相关方在 4 月 15 日前回应。此案挑战《汉弗莱执行人》先例,意在扩大总统对独立机构的控制。若成功,可能为解雇鲍威尔打开法律缺口。特朗普第一任期曾尝试干预美联储,施压降息并提名亲信进入理事会,均未完全得逞,显示其长期目标是重塑行政权力。
特朗普能否炒掉鲍威尔,取决于法律、程序和市场三重因素,以下逐一分析。
1. 法律约束与最高法院的关键角色
《汉弗莱执行人》规定,独立机构领导人只能因“正当理由”(如渎职)被解雇。《联邦储备法》为美联储主席提供类似保护,鲍威尔任期至 2026 年 5 月。特朗普的最高法院请求主张,NLRB 等机构行使“实质性行政权力”,不应受免职保护。他可能对美联储提出类似论点,称货币政策影响深远,主席应受总统直接控制。
最高法院近年倾向于扩大总统权力。2020 年 Seila Law 案裁定,单一领导的 CFPB 主任免职保护违宪;2021 年 Collins 案进一步限缩保护。但美联储由七人理事会管理,符合《汉弗莱执行人》的“多成员专家委员会”标准,其独立性更难撼动。4 月 9 日的临时命令显示法院对特朗普诉求持开放态度,但最终裁决(预计 2025 年夏)可能仅针对 NLRB/MSPB,未必涵盖美联储。
若《汉弗莱执行人》被推翻,特朗普可能以政策分歧为由解雇鲍威尔,但需证明“正当理由”。鲍威尔以数据驱动的立场难以被指渎职,若被解雇,他可能提起诉讼,拖延进程。
2. 程序与政治阻力
解雇鲍威尔后,特朗普需提名新主席并经参议院确认。共和党控制参议院,但温和派可能反对激进人选,提名过程或耗时数月。过渡期内,副主席或理事暂代主席,政策可能延续现状,削弱特朗普预期效果。
政治上,炒掉鲍威尔可能引发党内分歧。部分共和党人支持美联储独立性,担心干预引发经济动荡。鲍威尔在金融界颇受信任,其被解雇可能触发舆论反弹。国际上,美联储独立性受损可能削弱美元信誉,影响资本流入。
3. 市场与经济后果
解雇鲍威尔可能引发短期市场震荡。美元可能因独立性担忧下跌,股市或因降息预期短暂上涨,但美债收益率可能因通胀预期攀升。长期看,货币政策若受政治干预,可能导致通胀失控,损害经济稳定。关税战加剧通胀压力,新主席若配合降息或汇率干预,可能缓解美元高估,但通胀风险将放大。
4. 可能性评估
高可能性(25%):最高法院推翻《汉弗莱执行人》,特朗普尝试解雇鲍威尔,但诉讼和参议院阻力可能受阻。
中等可能性(55%):法院限缩免职保护,特朗普施压鲍威尔辞职,但直接解雇难度大。
低可能性(20%):法院维持现状,特朗普只能通过提名理事间接影响美联储。
美股与加密货币在通胀降温和关税战夹击下陷入低谷,避险资产成为资金避风港。特朗普炒掉鲍威尔被视为潜在利好,但法律和程序障碍使其前景复杂。最高法院的裁决将决定总统对独立机构的控制权,鲍威尔的去留则取决于特朗普的策略和市场反应。短期内,市场将在不确定性中挣扎,炒掉鲍威尔能否扭转颓势,仍需时间验证。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