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价日内逆市拉升20cm,荣昌生物(09995)何以成为“资金宠儿”?

智通财经
09 Apr

近期,外部环境震荡加剧,并蔓延至医药板块。4月9日,在传出“美国将对药品征收关税”的消息后,恒生医疗保健指数(800804)早盘跌幅一度超过7%,但随后指数并未持续下探而是一路走高并于午后翻红。

其中医药板块情绪的带动者之一,便是早盘半小时内拉升超15个点的荣昌生物(09995)。

智通财经APP观察到,虽然4月9日开盘时受到整个市场负面情绪影响,荣昌生物深水低开,开盘10分钟内两度探底,最大跌幅达到10.23%,但在触底后,荣昌生物股价先于指数快速反弹,20分钟便将股价从深水拉至0轴,并在接下来10分钟后将股价强势拉升至最高5.33%。

虽然后续在市场震荡影响下,荣昌生物的场内筹码分歧扩大,股价再度走低,但午后荣昌生物股价再度于水下强势拉升,并在20分钟内再度将涨幅从0轴拉升至最高11.19%。

荣昌生物之所以能逆市实现资金合力上攻,股价日内拉升近20%,其背后逻辑在于,当前新一轮“自主可控大周期”已经开启,生物创新药已成为周期内主攻方向之一。

荣昌生物何以成为“资金宠儿”?

4月8日,荣昌生物在美国神经病学学会(AAN)年会上以“最新突破性研究”口头报告形式公布了泰它西普(Telitacicept,RC18,商品名:泰爱®)用于治疗全身型重症肌无力(gMG)Ⅲ期研究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泰它西普可持续显著改善全身型重症肌无力患者的临床状况,且安全耐受:泰它西普治疗4周起,相比安慰剂,MG-ADL和QMG评分明显改善。

具体来看,在评估评MG患者的症状对日常生活质量影响的MG-ADL指标方面,泰它西普治疗24周,MG-ADL评分较基线降低5.74分,安慰剂组降低0.91分;MG-ADL评分改善≥3分的患者比例高达98.1%,远高于安慰剂组的12%,表明患者接受泰它西普治疗后,具有显著的临床意义的改善。

另外,在评估患者全身肌群肌力和耐力的QMG指标上,泰它西普治疗24周,QMG评分较基线降低8.66分,安慰剂组降低2.27分;QMG评分改善≥5分的患者比例达87%,远高于安慰剂组的16%,表明患者在接受治疗后,病情显著减轻。

并且研究结果还显示出来持续改善趋势,即随时间推移,泰它西普组MG-ADL和QMG评分持续下降,并在第24周改善幅度达峰值。

而从安全性来看,泰它西普治疗期间整体安全耐受,总体不良事件(AE)发生率与安慰剂组相当,感染类AE发生率低于安慰剂组(45.6%vs 59.6%)。

从竞争市场来看,当前重症肌无力靶向治疗可分为靶向B细胞通路、补体C5抑制剂及新生儿受体FcRn拮抗剂。其中,补体C5、FcRn靶向治疗均在此前有充分的临床研究证据,从此前临床数据来看,FcRn靶向治疗MG有更好的临床获益。目前已上市的5款MG治疗产品中,均为跨国MNC研发的补体C5抑制剂或新生儿受体FcRn拮抗剂。

而荣昌生物泰它西普此次凭借近100%的患者显著改善数据,首次证实了自身在gMG治疗中的卓越疗效,同时也标志着中国创新药在神经免疫领域的重大突破。

从市场角度来看,目前,泰它西普用于治疗全身型重症肌无力的上市申请已于去年 10 月获 CDE 受理,预计于今年二季度获批在国内上市。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全球MG患者约120万人,包括中国22万,预计2030年全球市场规模为72.4亿美元。

以此前全球上市的Argenx个的艾加莫德为例,该药仅凭MG单适应症,上市两年实现12亿美元销售额;阿斯利康也凭借雷夫利珠单抗在其2022年和2023年分别实现19.65亿美元和29.65亿美元销售额。

在目前全球医药产业受外部因素干扰加大背景下,国产泰它西普的上市能够显著提升国内在全身型重症肌无力适应症治疗上的自主可控性,由此也为荣昌生物带来明显的情绪溢价和价值重估。

已到“真创新”药企价值重估窗口期?

继去年广受热议和期待的《全链条支持创新药发展实施方案》获审议通过后,今年国内政策端再度发力,旗帜鲜明支持国产创新药发展。

例如,在今年2月份业内流传的《关于完善药品价格形成机制的意见(征求意见稿)》中,提出的“价格分层+首发价格+价格保护”策略,便被广泛解读为对源头创新的大力支持;而在今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则首次提出,优化药品集采政策,健全药品价格形成机制,制定创新药目录,支持创新药发展;近期,《进一步优化药品集采政策的方案(征求意见稿)》的推出,修改了此前集采“唯低价”的策略,同样显著利好创新药。

实际上,近年来大力支持国产创新药发展已有显著成效。数据显示,2019年到2024年的5年间,国内创新药上市数量从2019年的51款增至93款,其中国产创新药比例显著提高。

然而,中国医药行业的研发体系相对分散,热门靶点虹吸问题仍然存在,亟待推动FIC/BIC这类“源头创新”和“真创新”药物研发能力的进一步提高。这或许也是此次资金选中ADC研发标的的原因之一。

智通财经APP了解到,近年来国内创新药企在抗体偶联药物(ADC)创新研发上处于世界前列。数据显示,目前中国产ADC新药约占全球管线的40%,并且在全球ADC药物研发数量最多的30家药企中,中国药企独占14家,占比接近一半,显示出中国创新药企已经成为全球ADC研发的核心参与者。

与此同时,国产ADC候选药物靶点相对更加集中。65.8%的临床阶段ADC候选药物都集中在TOP 10 靶点中,较全球TOP 10靶点集中度更高。其中,在HER2、TROP2、CLDN18.2和EGFR这四个靶点上,中国药企开发的ADC候选药物数量分别占全球管线数量的63.6%、76.5%、85.7%和30.8%。而在近年总计19项的总金额超过15亿美元的ADC领域BD交易中,转让方为中国药企的项目就占到8项,突出了国产ADC创新药研发能力。

目前来看,ADC领域展示的只是中国创新药发力的冰山一角。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中国企业研发的活跃状态创新药数量累计已达3575 个,超越美国成为全球首位。目前大多数创新药仍处于临床I期,占比58%。

也就是说,随着未来MNC重仓中国创新药,并将引进重点转向创新成色更高的早研管线,拥有“源头创新”和“真创新”价值的管线品种和创新药企均将迎来价值重估。而这一价值重估进程,有望在当下更偏好创新和自主可控的二级市场实现进一步加速。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

Most Discussed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