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数据安全公司,凭什么让谷歌如此执着?

蓝鲸财经
09 Apr

文|数据猿

近期,谷歌以320亿美元(2312.6 亿元人民币)全现金收购以色列网络安全公司Wiz的消息震动科技界,这不仅刷新了谷歌史上最高收购纪录,也为云计算与AI时代的网络安全格局投下重磅变量。

透过这件事,更进一步展示了目前全球范围对网络安全的高度重视。根据《中国网络安全产业分析报告2024年》中的数据显示,2019年至2024年全球网络安全支出同比增速呈现上升趋势,预计2024年将达到2149.5亿美元,同比增长14.3%,全球网络安全需求仍然强劲。细分领域看,安全服务、基础设施保护、网络安全设备支出占比最高,2024年将分别达到41.9%、15.5%、11.3%。

来源:《中国网络安全产业分析报告2024年》

不过,说来也有意思,去年,谷歌欲以230亿美元收购Wiz,结果Wiz“不好意思,婉拒了哈~”(开个玩笑)。估计不少人都和作者一样,好奇Wiz公司到底是何方神圣?既有拒绝230亿美元的魄力,又有再+100亿美元的底气。

收购与被收购本是商界常态,为何这两家公司会引起轩然大波?

难不成这事儿还是随了“没有什么原因是钱解决不了的,如果有,那就是钱不够多”这句老话?

战略价值与技术壁垒

谷歌为何非Wiz不可?

Wiz的故事始于以色列国防军神秘的8200情报部队,创始人Assaf Rappaport(首席执行官)与三位联合创始人,Amy Luttwak(首席技术官)、Roy Reznik(研发副总裁)和 Yinon Costic,均在这支以孵化科技人才著称的部队中磨砺出顶尖技术能力。

2012年,他们共同创立云安全公司Adallom,凭借发现微软Office 365关键漏洞一战成名,三年后以3.2亿美元被微软收入囊中。此后四人执掌微软Azure云安全业务,推动该部门营收突破15亿美元,服务超4万家企业。

2020年,这支“老兵”团队再度集结,在纽约创立Wiz,瞄准云计算浪潮下的安全蓝海。

来源:Wiz

成立仅18个月,Wiz的年度经常性收入(ARR)便突破1亿美元,创下全球软件公司最快纪录;9个月后这一数字翻倍至2亿美元,2023年ARR达3.5亿美元,45%的财富100强企业成为其客户。

支撑这一火箭速度的,是其独创的“无代理”云安全架构,通过API扫描云端工作负载,无需部署代理程序即可实现风险可视化,解决了传统方案拖慢系统速度的痛点。摩根士丹利、宝马、LVMH等巨头纷纷买单,印证了其技术路线的颠覆性。

除此以外,2021年连续完成1.3亿美元、1.2亿美元和2.5亿美元三轮融资,估值从20亿美元飙升至60亿美元;2023年D轮融资3亿美元,估值突破100亿美元;2024年5月再获10亿美元注资,估值攀至120亿美元。

来源:Wiz官网

期间,Wiz以5000万美元收购以色列云平台Raftt,约3.5亿美元吞并纽约威胁检测公司Gem Security,快速补强技术生态。

红杉、Index、光速创投等顶级风投累计投入19亿美元,最终在这次谷歌的收购中斩获超25倍回报,以色列基金Cyberstarts更以640万美元种子投资撬动14亿美元收益,回报率高达222倍。

这么看下来,Wiz作为独角兽公司,其估值增长飞速,高调拒绝谷歌230亿美元的投资,似乎也是情理之中。

不过,据业内人士指出,Wiz当时拒绝谷歌收购的部分原因还在于对反垄断诉讼的担忧和部分投资者的不看好。在2024年5月的最新一轮私募融资中,Wiz的估值达到120亿美元。还有外媒报道称,原因之一是两家公司未能就Wiz是保留为独立部门还是整合到谷歌云达成一致。

所以,除了经济原因,谷歌为什么如此执着于收购Wiz?

首先,一定要考虑的是宏观维度的战略价值。人工智能风头正盛,但也伴随着新的风险,多云和混合云成为常态,企业迫切需要能够跨多个云平台的解决方案,Wiz正好满足这一需求。

其次,Wiz能够从AWS、Azure、Cloud等多个云环境中获取数据,扫描应用程序、数据和网络流程中的安全风险因素,并提供全面的风险分析和修复建议。在新浪财经、网易新闻等媒体之前的报道描述中,a16z的普通合伙人Sarah Wang直言:“在云安全领域,没有任何产品能与Wiz直接竞争。”

中国云安全企业的 “本土化拼图”

其实,不止国外的网络安全产业波涛汹涌,中国本土科技企业也在通过资本运作重构行业格局。

根据《中国网络安全产业分析报告20204年》的数据,从区域来看,2023年,华北、华东、华南地区网络安全市场份额分别为38%、23%及14%;从客户行业属性来看,政府部门对网络安全项目的需求较大,近年来一直占据最大份额;能源、企业、金融、电信、军工、公检法司、医疗、交通、教育等与国计民生紧密相关的领域紧随其后,网络安全需求和投入均十分可观,预计到2026年市场规模将超过800亿元。

来源:《中国网络安全产业分析报告20204年》

根据安全419的不完全统计,“2024年度网络安全行业投融资事件(未计算IPO、并购、上市)共有74起,涉及71家企业,基本与2023年度(71起)持平,略有增长;

数据安全领域16起,名列前茅,软件供应链安全8起,商用密码6起,工业互联网安全6起,AI安全5起紧随其后;

千万级投资29起,接近50%,超亿元投资7起,其中长亭科技以超10亿元分拆轮融资占据榜首,天地和兴以8亿元E轮融资紧随其后。”

尽管国内网络安全交易规模相较于国际巨头动辄数十亿美元的金额存在差异,但国内企业的并购动作,同样折射出国内安全赛道的技术升级与战略竞合,比如亚信安全三未信安

亚信安全3亿元控股云安全厂商安全狗:全栈能力的拼图

2023年10月,亚信安全以自有资金3.03亿元收购厦门服云信息75.96%股权,将其旗下品牌“安全狗”纳入版图。

作为国内较早布局云工作负载安全(CWPP)的厂商,安全狗在云原生安全(CNAPP)、云安全态势管理(CSPM)领域积累了核心技术,尤其在云主机加固、容器安全及微隔离方面形成差异化优势。

来源:亚信安全官网

在每经网报道中,安全狗创始人&CEO陈奋表示,双方在云安全方面的产品、技术和市场布局有着极强的互补性,这是双方最终能走到一起的核心基础。

亚信安全董事长何政表示,收购后,将进一步提升公司在安全领域的整体竞争力、扩展用户群覆盖量、扩大亚信安全在云安全领域的市场份额和影响力。

三未信安并购江南天安:密码技术的 “双雄合璧”

江南天安是国内知名的商用密码企业,拥有完善的国产化密码产品和技术体系,广泛应用于金融支付、云计算、数字版权与视频监控等领域;在云密码原生、云密码集群管理、密码资源调度和安全隔离等方面拥有显著优势,已持续为多家云服务商提供云密码产品和服务。

来源:三未信安官网

2025年1月,三未信安官网正式发文发文称,已与北京江南天安科技有限公司达成协议,收购江南天安81.8181%的股权,本次交易完成后,江南天安成为三未信安的控股子公司。

在这场收购中,三未信安花费自有资金1.72亿元及部分超募资金9000万元,并且进一步巩固了自己在云密码安全领域的领先地位,通过两者融合,三未信安现已成为国内拥有最齐全高安全信创密码产品的企业之一。

亚信安全13亿港元反向收购亚信科技:云网安一体化的战略重构

2024 年 11 月,亚信安全通过跨境并购完成对亚信科技的控股权收购,交易金额达13.85 亿港元。

来源:亚信安全官网《亚信安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重大资产购买暨关联交易实施情况报告书》

亚信科技在5G、云计算、大数据领域积累深厚,而亚信安全专注于云安全、数据安全。双方整合后,形成“云网安一体化”能力体系,从网络基础设施到安全防护实现协同,服务于国家数字化转型战略。

此次交易不仅创下科创板首例“A收港”案例,更通过合并报表将亚信安全营收规模提升至近百亿元,进一步巩固其在云安全市场的领导地位。

中国云安全本土拼图的特色

上边这几个国内案例,与谷歌收购Wiz类似,国内企业的并购逻辑同样围绕技术整合与市场扩张展开,但同时又呈现显著本土特征:

其一,交易规模来看,国内交易规模集中在数亿元人民币级别,反映出国内云安全市场尚处成长期;

其二,技术路径上来看,技术方向更聚焦密码技术、云原生安全等细分领域,而Wiz的AI驱动多云架构更具前瞻性;

其三,市场定位以服务本土化需求为主,尚未形成直接参与全球竞争的技术输出能力。然而,随着数据安全法规强化及AI与云计算深度融合,本土企业通过资本运作加速技术迭代的趋势已愈发明显,未来或出现更具国际影响力的并购案例。

这些并购事件不仅重塑了国内云安全行业的竞争格局,更标志着本土企业正从单点技术突破转向体系化能力构建。在全球云安全市场的浪潮中,中国企业正以独特的路径书写属于自己的“安全故事”。

最后,还有一个问题是,你觉得藏在这场收购背后是什么?

其实不止商业布局,还有谷歌对AI时代安全话语权的争夺。

谷歌云CEO托马斯・库里安直言:“整合Wiz将重新定义云安全设计范式。”对于常年屈居亚马逊、微软之后的谷歌而言,此举既补强了多云战略短板,更在AI军备竞赛中筑牢护城河。

从拒绝230亿美元收购到接受320亿美元报价,Wiz的抉择暗藏玄机,2024年美股IPO窗口收紧,加之谷歌承诺保留其独立运营权并支付超30亿美元分手费,最终将这支独角兽团队收归门下。

而谷歌押注的不仅是技术,更是四位创始人深耕微软云安全的经验、8200部队校友网络的资源,或许才是这场天价交易中更隐秘的筹码。

当云计算战场从基础设施转向安全生态,这笔交易或将重塑下一个十年(甚至更短)的行业版图。

(注:文中涉及数据来自网络上已公开的资料,具体以实际为准。)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

Most Discussed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