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刘润)
周五了。
这一周,过得怎么样?是不是恍如隔世,就像过了一整年?
我甚至看到有人在想,如果几个月前的宾夕法尼亚,刺客那颗子弹,打的再准一些。如今世界会如何?
但除了看热闹。我知道,你一定有特别多好奇。比如:
每年1.2万亿美元逆差,美国为什么还没有崩溃?
特朗普这么折腾,究竟是为了降低逆差,还是降低美债?
为什么特朗普似乎整天都在“发疯”,背后到底有什么逻辑?
老规矩,我争取只用一篇文章,帮你说清楚。
还是允许我打个岔,和你说个故事。
地球村里,有个富二代。他很自信,觉得自己什么都懂。我们暂且叫他“小懂”。
小懂家里有的,不是钱、不是钻石翡翠。而是一样神器:
印钞机。
什么时候缺钱了,打开印钞机,哗啦啦印就行了。
注意,这可不是假币。它印出来的,是货真价实的“懂币”。可以直接去外面花天酒地。不仅商家愿意收,连地球村政府都认可。
太爽了。小懂就这样每天享受、每天享受。到最后,连他自己都觉得,这长期来说不太行吧?花钱全靠印,会通货膨胀的。
于是,小懂给自己定了个规矩,每天只能印多少多少,不能肆无忌惮了。
这样一来,钱没那么多了。可大手大脚的花钱习惯已经养成了,怎么办?
小懂太聪明了。他发现了另外两条路:
要么借,要么忽悠。
这样,我发行一个“懂债”。你们不是赚了我那么多的懂币吗?反正存着也存着,再借给我呗。
这一借,钱就回到小懂手里了。
还有,我家的小猫咪。这个家伙可不得了,抓耗子特别厉害。
这样,我把猫咪当资产,发行一个“懂股”。你们都来买,不仅抓来的耗子给你们分红,以后猫咪还会下小猫咪,会越来越值钱,咱们一起发财。
这一忽悠,钱也回到小懂手里了。
小懂就可以拿着这些钱,继续买买买。
你可能要说,等等,凭什么?凭什么大家这么相信小懂?
借钱,难道不怕他不还吗?买什么懂股,难道不怕竹篮打水一场空吗?
嘿嘿,小懂早就想到了。
想想看,他不用工作、不用做生意。拿着印来的钞票,买各种奢侈品,还雇佣了一大堆小弟,前呼后拥。阵仗大的不得了。
其它人都吓坏了。这是什么了不起的人物啊。
小懂这种身份,怎么会借钱不还?怎么会忽悠我们集资?
相信他,没错的。于是,大家纷纷入局。
你一定看出来了,小懂就是美国、懂币就是美元、懂债就是美债、懂股就是美股。
如果你理解了这个故事,我要恭喜你。你已经透彻理解了这整套逻辑,也理解了开头所有问题。
不信?咱一个个来看。
比如,贸易逆差。
贸易逆差
贸易逆差,用大白话说,就是花出去的钱,比赚回来的钱多。
特朗普天天叫着,贸易逆差对美国不公平。真的是这样吗?
小懂去门口烫个精神小头,200块钱。他对理发师,就有了200块的贸易逆差。
但问题是,小懂你又没有什么东西能卖给理发师。而且你的钱不是赚的,是印的。天天拿它出去买这买那,不逆差才见了鬼了。
所以,不公平,是一个显然的内宣借口。说给美国人自己听的。
真正的问题是,美国现在的贸易逆差,实在太高了。
控不住的贸易逆差
有多高?
2024年,美国商品进口总额3.3万亿,商品出口总额2.1万亿。
也就是说,去年美国人花的钱比挣的钱,多了1.2万亿美元,大约9万亿人民币。
你知道这是什么概念吗?
大概相当于每天中一个500万彩票,连续中5000年。从新石器时代,一直中到今天。
而且,这只是1年的数字哦。过去十几年,每年都是大几千万美元的逆差。
这就奇怪了,每年这么大一笔钱出去,光花不挣。放别人身上早就破产了,美国为什么还不破产?
难道全都靠印吗?肯定不是,印钱虽然好用,但印的太过分,就真成废纸了。
看了开头的故事,你一定可以理解,因为一直靠这样一套逻辑在支撑着:
美债、美股。
美债、美股
想想看,你领了工资,会把一捆捆的钞票藏在床底下吗?
不会。不仅不方便,还坐等它贬值。
那怎么办?稳一点的,存进银行。大胆一点的,拿去投资。
对国家也是一样。把商品卖给美国,赚到不少美元。然后怎么办?
美债和美股,就这样诞生了。
美债。把钱借给我,保证还钱,还给利息。
美股。把钱投资回来。拿分红,增值了还能一波财富自由。
所以,为什么每年1.2万亿的逆差,美国还没崩溃?
因为,美元通过这两种方式,要么借,要么投资,源源不断地流回美国。
然后,美国再拿着这些回流的美元,继续消费,继续在全世界买买买。
当然,相对应的,就是越堆越高的美债,和越长越高的美股。
就拿美债来说吧。到现在,已经达到36万亿美元。如果还拿500万人民币彩票来算,那得连中15万年。每年光利息就是2万亿。
你看,几个主要国家。日本、中国、英国,美国国债规模都是万亿级别的。
这就解释了一个特别常见的误解:特朗普的“发疯”,有人说是解决美债,有人说是解决逆差,甚至还会吵起来。
但其实,美债和逆差,可以看成一件事,是一枚硬币的两面。
正是因为逆差,才需要借美债。正是因为美债,才有钱逆差。美债是逆差的哥哥,逆差是美债的弟弟。
实际上,解释这种现象,还有一句专业术语:
经常账户逆差,金融账户顺差。
经常账户、金融账户
假设,你是新来地球村的小弟。有一门生产衬衫的手艺,但家境不太好。你找到小懂,希望他帮你。
这时,小懂有两种方法帮你:
第一种,买你的东西。
你生产衬衫对吧,付你10万块,买走一火车皮衬衫。
以后,我的衬衫都包给你。冬天连羽绒服都不要了,套50层衬衫保暖。
第二种,直接借钱给你。
你缺钱对吧,直接借给你10万。先记着账,等你发达了慢慢还。
注意,虽然看起来,都是小懂给了你10万块。但在财务上,这两者却完全不同。
第一种,有实实在在的商品贸易。第二种,只是单纯的资产转移。
在金融术语上,第一种是“经常账户”,第二种是“金融账户”。
回看前面那个过程。各个国家生产商品,卖给美国人,换来美元。再把美元,通过美债和美股的形式,流回美国。
这就叫“经常账户逆差,金融账户顺差”。
我特别喜欢的财经UP主“小Lin说”,在她的节目里做过一张精彩的图。尊重她的劳动,我把原图贴出来,也特别推荐你去看看这期节目。
你看,如果把美国的经常账户逆差,和金融账户顺差,画在一张图上。是不是啪的一下,简直是完美的对称?
所以,小懂你只盯着拼图的一个小块,只看经常账户,那当然是逆差。
但如果看金融账户呢?简直是顺的不能再顺。其它国家辛辛苦苦卖货赚来的钱,全这么还回去了。
你可能要说,这也太爽了吧?
合着中国打工人996生产商品。美国人什么都不用干,直接印钱就能买走。然后中国人还把钱再借给美国人,美国人拿着借来的钱,继续买?
没错,就是这么爽。
这种现象,还有一个专有名词:
美元霸权。
美元霸权
什么叫美元霸权?
我用10个字来总结:收益美国化、代价世界化。
你看,无论是人还是国家,你想要别人的商品,是得凭本事去买的。
你得先自己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换来了钱,再拿着钱去买别人的商品。
没有人或者国家,可以跳过前面那个过程。直接印,拿着印出来的钱去买。
只有一个例外:美国。
美元世界货币的地位,给了它一种独一无二的优势。
首先,美国在这个过程里,没有付出任何劳动。他只是拿着一张张印着富兰克林头像的绿纸,就去全世界买走了货真价实的商品。
其次,我们都知道印钱会导致通货膨胀。但其它国家的通货膨胀,都只会在本国内部传导。因为其它国家又不用你这种货币。
而美元不一样,美元会被输送到全世界。好东西买回美国,通货膨胀的好处由美国人自己享受。物价上涨的后果,却由全世界人民一起承担。
这种现象,就是很多国家说的“输入型通胀”。
至于美元为什么能成为世界货币?背后原因超级复杂,有金融原因、军事原因、科技原因、文化原因...写起来又是好几万字,回头找篇文章单独说。
总之,下次你看到美国政客说,中国廉价商品抢走了美国人的工作岗位。你就能知道这个逻辑完全是反了。是美国政府滥发的美元去全世界采购,让普通美国人也能过上舒服的生活。
这么看来,美国人这么些年,真是占了大便宜,应该洋洋自得吧。
哎呦,可不是。
你觉得占便宜,人家感觉自己吃亏了呢。
因为这背后,存在着一个最深层次的悖论:
特里芬悖论。
特里芬悖论
这是个特别专业的金融术语,有点复杂。
但别急,一定听得懂。因为咱们有小懂。
假设,小懂想同时达成两个目标:
1、当地球村大哥,让懂币成为全村通用货币。
2、贸易顺差,或者说赚钱。用超强的生产能力,让街坊四邻都来买小懂家生产的东西。
这有可能吗?
不可能。从逻辑上就不可能。
因为,这两个目标之间,本身就是矛盾的。
你想让懂币变成通用货币,那就得大家手上有足够的懂币。这懂币从哪来?当然是靠你消费,靠你买别人家的东西,花出去。
但与此同时,你又想要贸易顺差,想让街坊四邻都来买你的东西。那请问,他们哪来的懂币,去抢吗?
美国不逆差,其它国家就不可能有足够的美元。没有足够的美元,那美元就不可能成为全球货币。
这就是特里芬悖论。
美元世界货币的地位,和美国的贸易逆差必然同时存在。
你不可能既要赚走所有人的钱,又要所有人用你发行的货币。
既然你享受了美元世界货币的好处,那巨额贸易逆差,就是理所当然的。
然而,有人不这样认为。
他就是小懂的父亲,懂王。
懂王背着小手,闪亮登场。
在懂王看来,小懂岂止是吃亏,简直是吃了大亏。
懂王出场
懂王看着桌子上的一张张报表,咬牙切齿,把桌子砸的噼啪乱响。
骗局,都是骗局。
你们骗得了前面那些傻总统,可骗不了我。
你们这帮混蛋,靠我家小懂的消费,赚的盆满钵满。
看我家小懂呢?被惯成什么样子了,他有什么工作技能吗?什么都不会,只有三高和一身赘肉。
你看我们的制造业,都毁成什么样子了?
宇航员上天,大半年接不回来。森林大火,几个月灭不掉。这还不是被你们掏空了?
还有,村里那个叫小中的,叫小俄的。别看现在客客气气,万一有一天打起来,小懂这一身赘肉,可怎么打得过?国家安全还要不要了?
这套空中楼阁的玩意,竟然还没崩?你们感谢上帝吧。全都是泡沫,只一刹的花火。
我,懂王,要改变这一切。
你们都看着吧。我干成这件事的那一天,就是美国再次伟大的那一天。
到时候,1美元上的那个老头。把他拿掉,把我印上去。
那,懂王会怎么做?
加税
加税,通通给我加税。
小懂找你理发,不是付你200块吗?我挡在门口,200块我拿走100块,看谁还敢再给他理发。
这都是爱,我一定得逼小懂学会自己理发。
这还没完,你们还得买小懂生产的东西。
你看小懂折的千纸鹤,多好啊。虽然没什么用,但这可是美国人生产的啊。这样,我们吃点亏,卖你50一个吧。
什么?你居然嫌贵?再加税,200块拿走199块。
你不买小懂的千纸鹤,就别想小懂找你理发。
特别是那个叫小中的。对,别往旁边看,就是你。
我懂王最恨的就是你。别人只是赚点懂币,你竟然还想自己研发验钞机了?这不是想断我懂家的根吗?
加倍,加倍。别人收20%,你收54%。
什么?居然不认怂?还敢还手?
再加,再加,104%,124%。日子不过了。我看你什么时候打电话给我。
特朗普就像一位严父,要好好修理一下美国,这个被前几任总统惯坏的混账儿子。
所以我说,特朗普不是来盖楼的,他是来拆庙的。最终,他想重构整套世界秩序。
特朗普剃刀
听到这里,还跟得上吗?
这样,咱们总结一下。
过去几十年,全世界一直在玩这样一种游戏:
你们生产,美国来买。
既然玩玩美钞,就能去全世界买好东西,为什么要累呼呼的拧螺丝?于是,美国的制造业越来越空心化。
我的美元不够用怎么办?
没关系,来投资我,买我的股票,把股价推得高高的,嘻嘻。
或者,借给我也行。
美债?那就没打算还,至少本金不会还的,美国从地球上消失的那天都不会还的。反正只要一直付着利息,四舍五入就等于没欠。
这样,美国获得了商品,其它国家获得了经济增长。虽然总感觉不太对劲,但一时也说不出哪里不对劲,就这么着吧
直到懂王特朗普出场。
特朗普觉得,这一切都是骗局,都是空中楼阁。他挥舞着他的大棒,希望重构整套世界秩序。
有些学者甚至认为,自从金本位解体以来,美国最重要的商品有且只有一个:美元。其它商品,哪怕是芯片和苹果手机,和美元的威力比起来,都弱爆了。
而特朗普做的这一切,就像是在亲手终结掉美元的强势地位,把美国拉回100年前制造业立国的时代。
特朗普玩的,全是阳谋。他不怕你知道他的想法,他最怕你不知道他的想法。尽管很多人认为这个想法疯了。
我们都知道奥卡姆剃刀,如无必要,无增实体。
或许咱们可以来一个“特朗普剃刀”:对于他的行为,能用疯了解释的,就不要解释为下大棋。
能不能成功?没人知道,至少主流的学界,大都不看好。
但他手上有大棒,他未必能建立一个新世界,却能砸烂这个旧世界。让我们这整整一代人,生活在他制造的不确定性中。
国际政治,真的太过复杂。
我们这些小民,只是其中的一粒尘埃。
咬咬牙自己洗车,省了50。晚上打开基金一看,车没了。
能做点什么呢?真的很有限。
或许,看懂这些逻辑,能我们带来一丝丝智力上的愉悦与快感吧。
哎,这一天天的。
P.S.
很多人相信,人工智能是未来。却不知道,该如何拥抱这个未来。
很多人认为,人工智能是机会。却不知道,如何才能不错过机会。
所以今年,我和我的团队,也正式推出了,2025“进化的力量·刘润年中大课”。
6月7日,在上海影城,我会用一天的时间,和你好好聊聊人工智能。
不做现场直播。也不做事后回放。就让我与你,独家分享。
6月7日,就让我们,现场见!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观点 / 刘润 主笔 / 歌平 编辑 / 歌平 版面 / 黄静
这是刘润公众号的第2566原创文章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