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准AI,阿里又有新动作

蓝鲸财经
11 Apr

文|猎云精选 孙媛

AI眼镜,又跑来一个头号玩家。

4月7日,据维深信息Wellsenn XR深夜爆料,阿里已正式敲定AI智能眼镜项目方案,并正加速招聘和扩充团队,预计将于2025年底发布。

同时,爆料称,该项目由智能信息事业群天猫精灵团队主导,硬件规格将超越Ray-Ban Meta智能眼镜,并将分为两个版本,不带显示的AI智能眼镜,以及带显示的AI+AR智能眼镜,后者优先级更高。

此外,AI功能方面,基于通义大模型技术,眼镜还将深度整合阿里AI旗舰应用“夸克”的“AI超级框”体验。

简单来看,做AI眼镜的两大要素,阿里直接要内部“齐活”。

虽然截至目前,阿里方面还未对此公开回应,但显然,这份涉足早有端倪可循。

此前,阿里早就“投合”入局,阿里旗下通义AI搭载于Rokid Glasses AR眼镜,雷鸟创新RayNeo也与阿里云AI眼镜领域达成独家战略合作,阿里甚至还投资了AR眼镜品牌“致敬未知”。

再到2月,阿里宣布天猫精灵硬件团队与夸克团队融合,AI眼镜更是被直接指明为探索的新硬件方向之一。

现如今亲自组队下场的消息进一步释放,又一巨头跑步进场,势必赛道又会掀起新风浪。

亲自下场,阿里手持三板斧

具体来看,此次消息主要更新了阿里AI智能眼镜的三方面信息。

首先,在阿里AI智能眼镜的硬件规格上,其不仅采用高通AR1芯片+恒玄BES2800双芯片双系统架构,在功耗和续航方面将有更优秀的表现。

眼镜摄像头还与Ray-Ban Meta一样采用索尼IMX681 CMOS,1200万像素,摄像头模组更是由立景提供,整机代工则由立讯承接。

同时,阿里AI智能眼镜AR版本将采用表面浮雕光栅衍射光波导,采用了单绿色的Micro LED光机模组,提升显示效果。

其次就是在阿里AI眼镜的大模型能力上,阿里更是把“新夸克”的“AI超级框”推至了台前。

这可是夸克AI to C的最新概念。

3月13日,阿里才刚推出“新夸克”,并为其定制了“AI超级框”,即将AI对话、深度思考、深度搜索、深度研究、深度执行一股脑整合进入,意指一站式完成AI Chatbot工具、AI搜索、超级Agent的产品闭环。

而之所以是夸克来做件事,那是因为同样被外界视为阿里AI to C的双引擎之一,相较于通义App,夸克在“面向下一代的搜索产品”的定义下,已然成为阿里C端业务的“门面”。

易观分析发布的《2025年AI产业发展十大趋势》报告显示,夸克用户中00后占比超过50%,是AI应用中唯一一款以Z世代为主要受众群体的产品。

另据AIGCRank,夸克连续两月位居中国AI应用排行榜榜首,日活用户达到3429.8万,下载量突破3.7亿次,覆盖超2亿用户。

就连2月财报中,吴泳铭也主动为夸克提升“身位”,表示在阿里的AI to C领域看到了明显机会,并称夸克为“中国AI搜索领域用户量最高的应用”。

全球顶尖人工智能科学家许主洪亦已加盟阿里,负责AI To C业务的多模态基础模型及Agents相关基础研究与应用解决方案。

如此一来,有了已经跑通规模的明星AI to C产品的加持,同样主打to C的阿里AI眼镜,自然增色不少。

最后,由智能信息事业群天猫精灵团队来带队,更是专业对口。

智能互联事业群是阿里2022年成立的一级业务部门,其核心品牌为天猫精灵。

这是阿里内部为数不多的面向消费者的硬件业务,自2017年诞生以来,一直是阿里在IoT领域的“王牌”。

今年1月,阿里就对其智能互联事业群进行了一次重要调整。

内容包括,天猫精灵的硬件团队与夸克产品团队开始了融合工作,共同规划定义新一代AI产品,其中就包括积极探索AI眼镜在内的新硬件方向。

再结合去年,阿里旗下的AI应用“通义”已从阿里云分拆,并入阿里智能信息事业群。

自此,阿里智能信息事业群已经形成了一个从内容、AI应用到AI硬件的完整业务链条。

更值得注意的是,在这次调整中,智能互联事业群还正式交由智能信息事业群总裁吴嘉全面接管。

这位阿里“85后”大将的掌舵,意义非凡。

他带领团队孵化了夸克浏览器和夸克网盘等C端产品,成为阿里近几年最成功的新产品之一。

随后2023年底,吴嘉被调至其他部门。直到2024年11月,阿里AI to C战略打响后,吴泳铭才再让吴嘉重新回归。

而就在阿里推出“新夸克”的“AI超级框”之际,还释放了两大消息:一是未来通义系列模型的最新成果都将第一时间接入夸克;二是吴嘉升级为阿里副总裁兼夸克CEO,并直接向吴泳铭汇报。

在阿里体系中,业务CEO的设立不仅是职级调整,更是战略资源的重新配置。

显然,夸克升咖,设立独立CEO职位,与战略升级同步进行,核心目标就是强化其作为阿里AI旗舰应用的定位,同时提升资源整合与独立作战能力。

如此来看,由一手打造夸克的吴嘉带队,操盘阿里AI眼镜项目,既能高效提升从AI到硬件的资源整合能力,也预示着在火热的AI眼镜赛道,阿里意欲以自研下场,在AI硬件上提速分羹。

“大搞”AI,新蓝图正铺开

事实上,阿里做AI眼镜,并不意外。

在2023年6月,阿里云就通过A+轮融资持股了Micro LED企业JBD,时隔一个月,在AR眼镜研发商致敬未知的1000万美元天使轮融资上,阿里也出现在了资方之列。

以投涉水后,阿里又开始合作并进。

去年11月发布的Rokid Glasses AR眼镜,就已经搭载上了阿里通义AI。

再到今年1月,通义系列大模型还为雷鸟创新的AI眼镜提供独家定制的技术支持,意味着该模型会针对眼镜的独特使用场景进行优化。

以速度为例,双方基于通义系列大模型,构建了一个由多模型组成、支持多模态交互、云端结合的眼镜大模型应用体系,搭载了这一定制模型的雷鸟V3,平均响应速度为1.3s。

而除了投资、合作外,阿里生态也在与AI智能眼镜进行融合尝试。

目前,支小宝已与Rokid达成合作,实现了声纹支付及打车、点咖啡等生活服务场景的结合。钉钉也不甘示弱,将与Rokid Glasses进行更加深度的结合,为用户提供更加便捷的消息回复和支付体验。

诸如此类的动作,无疑都在彰显阿里在技术底座与生态协同,以及进行生态闭环赋能的优势显著。

而AI眼镜,只是阿里逐鹿AI的最新一小步。

早在2023年9月,吴泳铭首次接任阿里CEO之际,就对外明确“用户为先,AI驱动”的集团战略。

此后,阿里巴巴再次押注公有云,坚持“云+AI一体化”策略,不断推出通义系列自研大模型,对于符合用户需求和AI驱动变革趋势的业务和产品,作为第一优先级重点投入。

在高密度AI投入和布局下,近2年间,阿里已然兼具云计算基础设施、自研大模型和AI应用等“全套AI装备”,成为驱动阿里核心业务加速增长的新引擎。

最新财报显示,本季度阿里云AI相关产品收入连续六个季度实现三位数同比增长,推动阿里云收入重回13%的双位数增长。

时至2025,吴泳铭更是带阿里打出了全面all in AI的一系列举措。

2月财报会上,吴泳铭先是表明阿里AI战略的决心,放言未来三年阿里将在AI和云计算基础设施、AI基础模型及应用、AI赋能现有业务三大领域加大投资,推动技术创新和商业增长,成为集团历史上最大的资本支出建设周期。

由此可见,阿里内部AI基础设施建设、模型和应用研发正齐头并进。

3天后,在“AI爆发远超预期,国内科技产业方兴未艾,潜力巨大”的表述下,吴泳铭更是宣布,这一投入金额将超3800亿元,用于建设云和AI硬件基础设施,总额超过去十年总和。

同月,阿里还吹响了新的AI英雄集结令。

在正式启动春季2026届实习生招聘上,开放超过3000个岗位中,与AI相关的岗位占比近五成,部分业务部门AI类岗位占比则更高,例如高德占比约65%,阿里云超过80%。

再到3月18日,吴泳铭更是提速AI进程,对应“AI赋能现有业务”,释放阿里现有业务中全面实现“AI化”的主张。

据外媒知情人士透露,各团队正在与通义千问的工程师密切合作,共同开发能够提高效率和用户体验的功能。此外,公司还在开发一系列AI原生应用,其中一些可能会在今年推出。

同期“新夸克”的上线,或许可以一窥阿里在AI原生应用上动作的开启。

而凭借轻量化设计与多模态AI功能的结合,正逐渐成为智能硬件领域新宠的AI眼镜,自然也成为了阿里落地AI原生应用的最佳载体之一。

2025,他们都来了

顺着阿里看去,不难发现,自研AI眼镜已然敲响了国内大厂们新一轮AI硬件征途。

去年2月,Oppo在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就发布了一款集成语音助手的增强现实(AR)眼镜原型——Oppo Air Glass 3。

采用镁铝合金框架,重量仅50克,搭载衍射光波导镜片,折射率达1.70,并引入了语音助手功能,由Oppo自家开发的大型语言模型AndesGPT提供支持。

再到去年11月,百度也“出招”了。

在百度世界2024上,小度科技CEO李莹率先发布了全球首款搭载中文大模型的原生AI眼镜——小度AI眼镜。

据悉,小度AI眼镜重45克,配备1600万像素超广角摄像头,待机长达56小时,连续播放超5小时,且支持30分钟快充;凭借AI技术,能提供私人导游服务及卡路里识别、识物百科、视听翻译等实用功能,还支持智能备忘。

更值得一提的是,这款眼镜预计将于2025年上半年上市,意味着百度作为大厂玩家,会率先打入消费市场,分得一杯羹。

另据公开资料显示,小米字节华为等也在路上。

自去年临近年底,市面就有消息称小米正紧锣密鼓地筹备新一代AI眼镜的发布,并已与歌尔达成合作,小米AI眼镜或会采用“电致变色”技术等,预计该产品将于2025年上半年面世。

近日国金证券产业链调研结果显示,各大厂商正加速推进AI智能眼镜的研发进程,其中小米、字节跳动等厂商的产品有望在今年Q2发布。

据悉,小米AI眼镜在规划上正全面瞄准雷朋Meta智能眼镜,并计划采用高通AR1与恒玄2700的芯片组合,其综合硬件成本测算约为177.5美元。

而华为这边,其官方发布的题为“王牌新品,接踵而来!”的推文披露,4月16日,其将举行鸿蒙智行新品发布会,会上将会发布鸿蒙智家及智能眼镜新品。

另外,4月7日,创维XR已正式发布其首款全场景AI智能眼镜,重量仅34.7g。除此之外,3月31日,国内电竞硬件巨头雷神科技也正式推出了雷声AI智能眼镜,首发价格定为1799元(搭配充电仓则为2099元)。

而随着2025年大厂们集体入局,AI眼镜赛道的初步格局或许也会有所变化。

据Wellsenn XR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AI眼镜销量强势突破152万台。

其中,Ray-Ban Meta智能眼镜表现尤为突出,2024年累计销量达142万台,占全球AI眼镜市场的93%以上。

分区域来看,中国国内市场AI智能眼镜销量为5万台,仅占比3%。再结合天眼查数据,截至目前,我国现存在业、存续状态的AI眼镜相关企业超440家。

两项数据对比,不难发现,国内AI智能眼镜虽新势力百花齐放,但市场仍处于起步阶段,缺少具有代表性的玩家和产品,而Meta俨然走出了恒者恒强的态势,不断扩大自己的领头羊优势。

现在,手持硬件、AI和生态的中国大厂们,或许就是搅局者。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

Most Discussed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