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G Research:香港率先开放加密资产质押将带来哪些影响?

panewslab
09 Apr

作者:资深研究员Jason Jiang,欧科云链研究院

香港在推动虚拟资产金融产品合规化方面再次迈出重要一步。香港证监会4月7日正式发布通函,明确允许虚拟资产现货ETF在审慎监管框架下参与链上质押活动。同时,亦同步放宽对虚拟资产交易平台的相关限制,允许持牌交易平台向客户提供质押服务。这是继2024年批准虚拟资产ETF上市交易后,香港在合规Web3金融体系探索中再次迈出实质性关键步伐,不仅有助于提升香港虚拟资产生态的吸引力,更是首次将传统金融产品与链上经济的原生机制相结合,为全球虚拟资产监管与金融创新提供了极具示范意义的范本。

1、将质押引入传统金融体系,开创合规链上收益路径

质押机制已经成为虚拟资产生态最重要的链上经济活动之一,尤其对于采用权益证明(PoS)共识机制的公链而言,其不仅维系网络安全与正常运作,更成为机构和用户获取链上收益的主要渠道。据OKG Research不完全统计,截止2025年4月初,以太坊网络中已有超过3400万枚ETH被质押,占其总供应量的28.03%;Cardano和Solana等项目的质押率也长期维持在70%以上,由此可见质押作为一种被广泛接受的链上收益机制,已具备强大的市场共识基础。

根据最新通函,香港虚拟资产现货ETF可在具备审慎保障的框架下,将其持有的虚拟资产参与链上质押,以获得与以太坊等区块链网络相关的原生收益。此举释放出至少两个信号:其一,香港认可质押作为公链生态中获取网络激励的核心机制,具备合理经济逻辑;其二,监管机构对虚拟资产及Web3生态的技术理解与风险掌控能力正日益成熟。

为确保风险可控,通函规定现货ETF参与质押必须通过持牌交易平台和授权机构操作和托管质押资产,并设定质押比例上限以管理流动性风险,确保资产独立性与安全性。此外,ETF管理人还需全面披露质押运作机制、收益计算模型、潜在风险及质押比例上限等关键信息,以保障投资者的知情权与资产权益。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2023年6月发布的《虚拟资产交易平台指引》规定,持牌交易平台”不应与其客户做出任何安排,使用该平台或其他联系实体持有的客户虚拟资产,为客户或任何其他各方产生回报”。因此,香港证监会同日亦发布《有关虚拟资产交易平台提供质押服务的通函》,修订此前对交易平台的相关限制,明确允许交易平台向客户提供质押服务。通函并未限制参与质押的虚拟资产种类,这也意味着除ETH外,平台亦有望合规上线如Cardano、Solana等公链项目的质押服务。这些变动不仅将拓展交易平台的服务边界,使持牌平台不再仅限于提供撮合交易,还能提供增值服务以提升用户粘性和交易量,更重要的是为现货ETF参与质押提供可信赖的合规执行环境。

对虚拟资产现货ETF而言,质押的本质是对底层资产“再利用”,能在不影响ETF份额结构的前提下创造额外收益,为更多用户与机构提供合规的“链上收益通道”。质押机制的引入,将大幅提升虚拟资产现货ETF产品的吸引力和规模。传统ETF的收益依赖于资产价格波动或分红,而质押机制的引入将使虚拟资产现货ETF不再只是价格走势的被动跟踪器,而成为具备主动收益功能的“链上权益凭证”。质押所带来的额外3%-6%的年化收益,将成为吸引机构投资者、家族办公室等中长线资金的重要因素。预计未来6至12个月内,随着质押机制逐步落地,香港虚拟资产现货ETF管理规模有望实现结构性增长。

同时,质押收益的分成机制将拓宽基金管理人与托管机构的收益结构,激励更多多市场参与方在合规框架下设计创新产品结构,进一步增强香港虚拟资产相关产品的差异化和竞争力。此外,由于质押操作对资产安全与技术稳定性要求较高,潜在的合规质押需求将倒逼香港加快虚拟资产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形成更成熟和完备的Web3生态体系。

2、搭建传统金融与链上经济的收益联动桥梁

香港此次放行质押服务,并非单一的监管松绑,更体现出制度设计上深层考量:在确保投资者权益与风险可控的基础上,推动香港虚拟资产市场向更成熟、更国际化的发展阶段。

首要动因在于对本地ETF市场运行机制的补强与优化。自2024年香港批准首批虚拟资产现货ETF上市交易以来,虽然市场反应理性、产品机制稳健,但整体交易活跃度及资产管理规模尚未达到市场预期。缺乏内生收益机制,使得这类产品相比传统收益型基金仍显单一。质押机制的引入,不仅能带来额外的收益来源,更为ETF提供了与区块链生态之间的更紧密联动,有望吸引更广泛的投资人群体,尤其是那些注重“收益+资产配置”平衡的机构投资者。

更深层来看,开放ETF质押亦是香港构建Web3金融生态闭环的重要一步。自确立VASP发牌机制、允许零售投资者参与交易以来,香港虚拟资产市场的合规架构逐步成型。但若要迈向真正具有深度与韧性的Web3生态,仅靠资产发行与交易远远不够,仍需在链上运营能力、收益模式与合规保障体系等方面同步推进。此次引入链上质押机制,正是将DeFi原生功能纳入传统金融的首次尝试,为链上金融与传统资本市场之间建立起制度化、可持续的收益联动桥梁。

此外,在全球监管博弈背景下,香港的政策落地具有前瞻示范效应。美国尚未批准任何质押型ETF,主要争议集中在资产归属、潜在证券属性及风险控制等问题。而香港则通过托管隔离、比例上限、风险披露等措施,探索出一套可行的审慎监管模型,为其他司法辖区提供了有力参考。

未来,美国是否批准以太坊ETF质押功能,或许将再次对全球虚拟资产产品设计产生重要影响。随着Coinbase、Grayscale等机构不断推动政策沟通,SEC对质押机制的态度或将出现边际松动。根据外媒最新披露,部分质押功能的试点申请已进入最后评估阶段。若美国最终批准,将引发全球市场对“质押型ETF”相关产品的再次关注,也将对香港现有产品结构形成竞争压力。但在此之前,香港凭借政策落地的速度与制度清晰度,有望吸引更多关注“链上收益”的国际资本流向亚太市场,从而进一步夯实其在全球虚拟资产与数字金融创新格局中的领先优势。

可预见的是,随着未来更多ETF管理人提交质押计划、更多交易平台上线合规质押服务,香港将构建起收益更丰富、结构更合理、制度更完备的虚拟资产金融产品体系,并推动虚拟资产从“可交易”走向“可配置”“可增值”的全新阶段,以满足投资者的多元需求并支持香港虚拟资产生态的持续发展。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

Most Discussed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