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活将被红果超越,优酷紧急加码竖屏短剧,买量提升1262%,能自救吗?

蓝鲸财经
16 Apr

文|DataEye研究院

在短剧战略决心上稍显犹豫的优酷,如今终于再度加码,开始重点发力竖屏短剧。

报道显示,3月19日,优酷正式宣布成立“微短剧中心”(挂靠在商业化部门运行),将此前分散在剧集中心、商业化中心、创新中心等多个部门的短剧自制、引入和运营工作全部收拢聚集在新成立的“微短剧中心”。

同时,优酷APP界面上的“短视频”标签也更新为“短剧”标签,在主屏上从第四位跃升至第二位。

这一连串操作,几乎可以视作推翻了过去3年,优酷在长剧领域“影视工作室矩阵”的规划。

那么,优酷到底为什么选择在此时加码、重点发力微短剧?

优酷如今的微短剧发展现状如何?此次发力又意味着什么?会为行业带来怎样的影响?

一、优酷微短剧发展现状

优酷正式布局微短剧赛道始于2019年,次年推出首部分账破千万的短剧《致命主妇》,2021年发布“扶摇计划”,针对分账剧、网络电影和短剧创作者进行扶持。

但是,直到“微短剧中心”成立前,优酷在短剧行业投入的决心和力度,与竞争对手相比并没有明显优势,且各业务流程较为分散,优酷APP内“短剧”标签所占权重也不高。

在产品布局上,爱奇艺宣布爱奇艺极速版APP即将更名为“爱奇艺微短剧”,并在微短剧精品化方向持续投入,DataEye研究院实际体验发现,爱奇艺极速版APP内,微短剧内容已经成为绝对核心。

同时,腾讯也推出了免费短剧小程序“火星短剧社”和付费短剧小程序“阅文短剧”等,形成“免费+付费”双线布局,其中,“火星短剧社”内容由腾讯视频及合作方独家提供。

在数据层面,ADX行业版数据显示,爱奇艺极速版近30天累计投放素材量4.4万组,且素材几乎均为微短剧相关内容;火星短剧社近30天累计投放素材量也达到了1.1万组,而优酷视频近30天投放素材量虽然有2.9万组,且投放力度呈上升趋势(由低谷期日均366.5组素材提升至上周日均4991.6组,涨幅1262.0%),但素材几乎没有微短剧相关内容,这也意味着优酷在投流获客方面,依旧以长剧为核心。

在产品体验上,DataEye研究院实际体验发现,优酷APP底部导航栏便设有“短剧”一级标签,点击后便进入竖屏播放界面,用户可以上下滑动切换不同短剧,与短视频平台逻辑相似。

但是,优酷的短剧内容标签栏却不太明显,需要点击短剧画面上方的半透明色小模块,才能选择“逆袭”、“女频”、“男频”、“都市”等标签分类,这对于多数用户而言,并不算友好。

同时,优酷短剧采用“会员+付费+免费”模式,即会员专属内容需要开通优酷会员才可观看完整视频;付费短剧则需要充值解锁剧集,不同内容解锁价格也不同;免费栏目的短剧也并非完全免费,需要用户观看广告或充值解锁剧集。

此外,DataEye研究院还发现,部分在其他平台免费观看的短剧,在优酷平台也需要付费观看,如近期热门短剧《家里家外》、《请君入我怀》等,优酷平台均需要付费或充值会员才能解锁后续剧集,这一点也遭到弹幕集中吐槽。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点是,此前优酷虽然布局短剧,但包括《致命主妇》在内等,多为横屏短剧,这也是长剧平台过去的普遍选择。彼时,竖屏短剧在外界仍会被质疑“Low”。

如今,优酷重点发力竖屏短剧,既是市场对竖屏短剧接受度的改变,也说明优酷短剧策略较过去更加深入,对此次发力短剧抱有较大期望。

二、优酷发力短剧原因分析

从优酷平台微短剧发展现状不难发现,微短剧既非其核心业务,优酷也没有推出独立APP或小程序进行发力,那么如今优酷选择成立微短剧中心,重点加码短剧业务背后,是受到怎样的驱动力?

DataEye研究院认为,主要可以分为外部、内部两大原因。

外部原因:

①短剧市场规模增长迅速,对长剧市场冲击明显

《2024年中国微短剧产业研究报告》显示,2024年我国微短剧市场规模已达505亿元,首次超过电影票房规模,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634.3亿元、2027年达856.5亿元。

与此同时,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微短剧用户规模已达6.62亿。

短剧行业的快速发展、市场规模的进一步扩大,正在逐步侵蚀、冲击长剧市场。

QuestMobile数据显示,2025年1月,在线视频平台月播放10万次以上短剧数量增长至1113部,同比上涨79.8%。

今年3月份,爱奇艺CEO龚宇也称,在爱奇艺移动端,微短剧已经成为仅次于长剧和电影之外的第三大内容消费品类。

优酷副总裁谢颖也曾在去年提到,长视频用户前五集的弃剧率高达50%,整体完播率仅在20%至30%之间。

一方面受到短剧新业态分流用户、一方面传统长剧数据下滑,优酷转向短剧的战略调整也符合逻辑。

②爱奇艺、腾讯视频等对手均入局短剧,行业竞争倒逼优酷战略转向

在短剧冲击下,长视频平台中爱奇艺、腾讯视频、芒果TV均入局短剧,并分别推出独立APP或小程序。

其中,爱奇艺极速版即将更名为“爱奇艺微短剧”;腾讯视频负责运营“火星情报社”小程序;芒果TV也推出了以短剧为核心的风芒APP。

以爱芒腾为代表的长剧平台纷纷入局,代表着短剧已经成为在线视频行业新的风向,同时,多家平台押注短剧,也进一步通过行业竞争倒逼优酷跟进,要么进行防御性布局,要么进行战略转向,押注短剧进行竞争。

内部原因:

①优酷月活量持续下滑,面临掉队风险

2018年,优酷视频的月活用户规模曾达到历史巅峰4.7亿,但近年来,这一数据在持续下滑。

QuestMobile数据显示,2024年12月,在线视频APP行业月活用户规模中,优酷视频仅位居第五,月活1.84亿,较同年9月份数据再度下滑0.13亿。

同类产品腾讯视频、爱奇艺与芒果TV位列前三,月活量分别为3.87亿、3.54亿与2.77亿,对比优酷视频有明显领先,哔哩哔哩月活较优酷也高出0.24亿左右。

与此同时,短剧APP一哥“红果免费短剧”位列第六名,仅次于优酷视频,不仅月活达1.58亿,距离优酷视频仅相差0.26亿,红果用户规模还处在持续上涨中,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1月,红果免费短剧APP月活跃用户规模已达1.66亿。

此外,中国企业家杂志称,接近优酷人士透露,2025年第一季度,优酷在热剧播出期间,日活勉强可与红果打平,而在空窗期,数据已相差悬殊。

因此,面临掉队风险,优酷选择扭转战略押注短剧也属于维持用户体量的策略。

②阿里业务拆分后,优酷自负盈亏面临经营压力

2022年,国内长视频平台爱奇艺、腾讯视频等逐步实现盈利,但优酷依旧深陷亏损泥潭。

2023年,阿里集团进行业务分拆,各业务需自负盈亏,优酷视频同样如此。但阿里巴巴2024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优酷在过去一年亏损幅度进一步扩大,这意味着优酷在需要自负盈亏的情况下,不仅没有收窄亏损,反而越亏越多,经营压力进一步增大。

盈利压力下,优酷必须要寻求转型、或其它策略扭转困境,短剧作为近年来爆发并迅速增长的新物种,无疑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三、优酷加码短剧,对行业有什么影响?

布局多年后,优酷终于成立独立部门重点发力微短剧,这既是优酷自身战略的一次重大转变,也对微短剧行业有着一定影响。

DataEye研究院认为,其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各大平台独家/独播优质短剧的争夺战,二是行业生态位争夺战。

(一)各大平台独家/独播优质短剧争夺战

爱奇艺方面,此前已宣布爱奇艺极速版APP将更名为“爱奇艺微短剧”,同时还将微剧场、短剧场频道彻底纳入“大会员”体系,变相实现会员免费,并两次升级短剧分账规则,推出“短剧百部计划”,在收入与数量上给予制作方信心。

爱奇艺戏剧中心总经理李莉称:“要把超过70%的收入给到上游合作方”。

腾讯视频方面,今年初宣布把剧集预算的10%-20%投入横屏短剧的开发。

优酷方面,也发布了新的分账规则,不仅大幅提高独家短剧的单价(如S级CPM由过去的6元提高至16元),还引入拉新系数,数据表现好的分账收入还可上浮最高20%。

总体来看,各平台短剧权重大幅提升、分账比例大幅上涨,这些措施都体现出其对独家/独播优质短剧的渴求。

与之对应的,随着各大平台在流量与分账上越来越慷慨,制作方在内容层面也进行升级,制作成本迅速攀升,如当下热剧《家里家外》制作成本达300万元。

平台方对优质独家/独播短剧的追求,与短剧行业精品化趋势不谋而合,接下来,各平台对独家/独播优质短剧的争夺无疑将更加火热。

(二)行业生态位争夺战

时至今日,短剧市场还远没到大局已定、赢家通吃的时刻。

即便短剧平台一哥“红果”,坐拥1.58亿月活,也尚未探索出一条稳定有效的商业模式,那么爱优腾芒等新入局的平台方,自然也有机会在短剧行业找到一个属于自己的生态位。

在腾讯体系内,有阅文集团庞大的内容版权支撑,“免费+付费”双线布局,微信也在分发端发力,各自定位协同互补;

爱奇艺则试图寻求平台短剧与长剧的互补,当长剧播出某题材后,短剧就尽量避开、当长剧排播稀疏时,便密集排播短剧等;

在阿里体系内,淘宝、支付宝、闲鱼、夸克、UC浏览器等均有短剧内容,其定位更偏向为“获客工具”,以获取流量为己任,优酷反倒不同,此前传言要把剧集砍到12集以内,也被认为是一种“长剧向短”的同时“长+短”的策略。

此外,也有消息称优酷被寄希望于在短剧领域把电商模式走通。

这意味着包括红果在内的短剧平台方,目前尚未形成稳定格局,也因此,今年以来还有七猫小说、澎湃新闻等平台纷纷入场短剧,每方都有机会寻找适合自己的生态位。

无论是独家/独播优质短剧争夺战,还是行业生态位争夺战,本质上都是短剧行业发展、成熟过程中的必经之路,而爱优芒腾们在这场争夺战中会有怎样表现,DataEye研究院将持续关注。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

Most Discussed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