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fto的夜莺之殇:首个Binance Launchpad项目的兴衰成败

panewslab
16 Apr

夜莺之殇(1):夜莺的羽翼

“小男孩指着远处小孩的PAC-MAN游戏机:‘妈妈,那个是什么啊?我也想玩!’”

1985年4月的一个平静夜晚,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一位四川小伙儿正握着飞往纽约的单程机票。他当时只有10岁,名叫田行智。此刻的他,还不知道即将踏上的旅程将彻底改变他的人生轨迹。20年后,他将以Andy Tian的身份重返故土,并在中国游戏产业掀起一阵风暴。

Andy从小聪明过人,学习成绩优异,一路披荆斩棘考入麻省理工学院攻读计算机专业。毕业后,他进入波士顿咨询公司(BCG),为中国的电信运营商和本地银行提供战略咨询。凭借对中西文化的理解和对技术趋势的敏锐洞察,他提出的方案屡获客户好评。

2005年,Andy迎来人生中的一次重要转折。彼时Google中国正在招兵买马,Andy凭借在移动互联网的经验被招致麾下,担任移动端业务负责人。任职期间,他最重要的成就是协助Android之父Andy Rubin,将安卓系统及开发框架引入中国市场,为后来的移动互联网爆发埋下了伏笔。

在Google的几年,他见证了中国互联网的极速扩张。宽带普及、网费下降、网民剧增,让他敏锐地意识到社交游戏将在中国拥有巨大的增长潜力。尽管他在Google内推动相关计划,但受限于公司全球战略的节奏,他的想法难以快速落地。

2008年,Andy选择离开Google,加入好友Robin Chen创办的“希佩德信息技术(北京)有限公司”,专注开发网页端的社交游戏。所谓“社交游戏”,即依附社交平台(如Facebook、校内网)的轻量级互动型游戏。当时的中国正处在社交网络兴起的风口,用户快速聚集,为社交游戏提供了天然的流量土壤。

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全球投资人对中国的技术潜力投来注目,“Copy from US, Made in China”的模式成为主流。凭借高效的产品执行力,希佩德推出多款社交游戏并获得成功。其中2009年推出的《Medical Mayhem》上线仅两个月便吸引超200万玩家,并在Facebook上积累了10万粉丝。

Zynga,很快注意到了这颗东方新星。

Zynga是2007年成立于旧金山的社交游戏公司,主攻Facebook和MySpace平台,游戏多以快速迭代、强社交黏性、精准付费用户匹配为特点。到2009年,其在Facebook游戏排行榜前十中占据六席。随着IPO进程的启动,Zynga将目光投向亚洲新兴市场,尤其是中国与印度。

2010年,Zynga正式收购希佩德,并委任Andy为Zynga中国负责人。那几年,他如日中天,频频出现在ChinaJoy等行业峰会,成为人人口中的“游戏大佬”。

但风向很快转变。首先是校内网被人人网收购后开始限制第三方游戏;其次,中国移动互联网迅猛发展,用户从PC端逐步转向移动端。Zynga中国的发展遭遇瓶颈。

2013年,Andy选择再次出走,联手欧阳云创办Asia Innovation Group(AIG),也就是后来孵化Gifto的母公司。 2013至2014年是中国移动互联网爆发的高峰期,融资市场火热。凭借光鲜履历,Andy在短短一年内完成了从种子轮到A轮的融资。A轮投资方KPCB,恰是Zynga的早期投资人之一。

AIG于2014年6月推出首款产品“碰碰”——一款基于LBS定位的移动社交游戏。虽然未在中国市场大红大紫,却在马来西亚意外登上iOS总榜第二。Andy意识到,针对东南亚市场打造“中国式社交产品”或许更具优势。

“碰碰”中的“碰碰豆”作为虚拟货币,可用于兑换商城内的聊天气泡、背景、VIP服务等。首页“附近的人”入口,也为其构建了“移动社交关系链”。“出海”成为AIG的关键词。团队迅速部署多语言版本,在越南、印尼等地取得不错反馈,并于2014年底完成1700万美元B轮融资。

融资充足,AIG开启“烧钱换市场”的策略,在多国同步投放。但由于产品未能精准击中用户痛点,加上布局过散,实际转化效果并不理想。同时,移动游戏热度渐退,资本转向O2O领域,AIG后续融资频频受阻。

Andy深谙融资节奏,从2013年起便不断依靠扩大市场规模换取新一轮融资,再投放市场拉动用户增长。但业务营收能力薄弱始终是致命短板。2015年,微信强势崛起,传统社交平台流量骤减,AIG的增长模型逐渐失效。

为维持流量变现,AIG开始尝试导入边缘化内容与轻度赌博式产品,但收益微薄。

转型的念头,在Andy心中悄然酝酿。

夜莺之殇(2):来时路,每一步都算数

早在2015年年初,Andy便开始在上海与北京接触直播行业。那时,他还持观望态度,不曾想到,这会成为AIG命运的转折点。随着映客、斗鱼、熊猫TV等平台的横空出世,直播行业以单月流水破千万、甚至上亿的姿态震惊全行业。这一场景像极了社交行业久违的“变现大杀器”,一时间风口呼啸,各大平台和资本蜂拥而入,掀起千层浪。

AIG也迅速投入这股浪潮中。

2015年中,国内直播竞争已趋白热,创投圈开始掀起“出海潮”,寻求新的增长曲线。此时,AIG多年前在海外市场的深耕终于派上用场。身为拥有稳定海外用户基础的“中国式社交 App”,叠加“直播”概念的东风,AIG再次获得资本青睐——2015年10月,成功拿下700万美元的B+轮融资。尽管相比上轮融资缩水三分之二,但这笔资金确保了他们继续留在牌桌上。

这一次,Andy押对了。

2016年,被誉为中国“直播元年”。无数平台、主播如雨后春笋般冒出,资本潮涌,热闹非凡。但Andy深知,AIG此刻既无先发优势,也缺乏与映客、YY、斗鱼这类巨头正面对抗的资本与资源。因此,2016年7月,当Uplive上线之际,Andy果断将主战场放在海外,锁定台湾、菲律宾、越南、泰国、马来西亚和印尼。

Uplive延续“Copy from China”的打法,将中国直播领域的经典套路一一复刻:跳舞、私聊、打擦边球、疯狂刷礼物……轮番上阵。这些玩法在东南亚用户眼中,简直是打破世界观的新体验——“哇,原来还能这样玩?”而Uplive更是率先将“主播公会体系”、“粉丝经济体系”与“刷量产业链”带入东南亚,彻底颠覆了当地互联网娱乐生态。尤其是“主播训练营”,更是降维打击,直接把许多东南亚小白主播的 CPU 烧得冒烟。

产品机制上,Uplive延续了“碰碰”的虚拟积分系统。用户充值获取“积分”,用于兑换虚拟礼物赠送给主播。主播则通过承诺私聊、定制视频甚至线下见面等方式提升用户粘性,引导刷量,形成了强烈的“即时满足”闭环。这一积分系统也是日后也将过渡到区块链上,此处按下不表。

根据官方Podcast数据:

“Since its launch in June 2016, the Uplive community has grown to 20 million users in over 100 countries, and the platform generated over $100 million in revenue in 2017 (Over 25 million virtual gifts were purchased and sent on Uplive during the month of September alone).”

截至2017年底,Uplive平台累计活跃主播超过6万人,总营收突破1亿美元,按照平台与主播 20:80 的分成机制,平台全年礼物收入约为5亿美元。平均每名主播为平台贡献了8300美元的收入。更令人惊讶的是,平台的男女用户比例高达惊人的9:1。

直播平台的本质是一种技术和政策双重门槛的业务,除了需要高并发的视频传输和负担高昂的服务器带宽费用外,还有与当地的监管达成信任与默契。此外,如何持续引入并激励头部主播,同时孵化新主播也是内容运营端的关键工作。

经过半年试水,Uplive逐渐将内容生产重心放在越南、台湾和菲律宾——这不仅因监管环境相对宽松,出入金效率高,还因这三个地区的主播兼具“外形优势”与语言亲和力,能够覆盖整个东南亚用户和中国群体。

在海外初具规模之后,Andy又一次把“融资”搬上日程。但这一次,他不打算走老路。区块链的风正吹来,一场更大野心的尝试,正在酝酿中。

夜莺之殇(3):时代的宠儿

2017年是ICO爆发的一年,那一年,不是勇敢的人先享受世界,而是海外华人先享受世界——Andy Tian,就是那个时代的宠儿。

2017年的夏天,Andy与他在美国认识的好友Charles Thach(越南人,后来的Gifto首席加密官)在越南西贡重逢。Charles家族在越南有着显赫的地位,家境优渥。小时候,他便被家族送往美国留学,毕业后在华尔街闯荡,逐渐积累了丰富的投资经验。2015年,Charles开始接触比特币,并陆续投资了一些区块链项目。

正值2016至2017年间,ICO(首次代币发行)热潮席卷全球,亚洲区更涌现出了一批爆款项目,像Monaco、Kyber、Tenx等融资金额动辄上千万美金。Charles敏锐地察觉到,如果能够将Uplive打包后进行ICO,前景无限。彼时,中国的P2P借贷行业暴雷频发,风投的资金已不再是盲目追逐风口的猎狗,而国内的直播行业也逐渐形成了“三分天下”的局面,竞争日趋激烈。正是在这双重压力下,Andy与Charles走到了一起。

就此,一项以区块链技术为底层、跨社交平台内容贡献者打赏机制和商城系统为核心的项目——Gifto,开始了它的征途。

“GIFTO,意为‘礼物协议’,是建立在以太坊区块链上的一个通用协议。GIFTO提供一个自主且自足的系统,用于创造、策划、购买、发送和交换虚拟礼物,跨越全球的各大内容平台如Facebook、Instagram、YouTube等。任何内容创作者都可以定制和交易这些虚拟礼物,这些礼物可以通过出售代币进行购买。”

当时的AIG面临三个难题。第一个是技术,AIG并没有足够的区块链技术储备;第二个是背书,第三个是政策风险。为了弥补技术上的空白,Charles找来了William Nguyen作为项目的加密技术专家,并通过他的介绍,联系上了包括Kyber创始人Loi等一批区块链技术人才。同时,Gifto在越南成立了研发中心,Andy也在中国办公室让团队骨干学习相关技术。为了增强项目的技术实力,Gifto还邀请了Loi和Jae Kim等区块链领域的大咖担任顾问,间接为项目的技术背书。

中国的政策对ICO的态度尚不明确,尽管其本质可能涉嫌非法集资,但由于没有官方明确的定性,市场依然热火朝天。考虑到未来的运营发展和融资需求,Andy决定将Gifto的发币主体设在开曼群岛,同时在香港和新加坡设立公司以运营项目。他还邀请了当时TAYLOR VINTERS VIA的Yingyu作为项目的法律顾问,以确保项目从组织架构上显得更加“合规”。

2017年的ICO市场大多仍停留在一纸白皮书和空泛的去中心化理想上,拥有实际产品、应用场景和用户数据的项目屈指可数。而Uplive,或说Gifto,在这一点上再次实现了对行业的“降维打击”。项目一经推出,便立刻吸引了市场的高度关注。据公开新闻稿透露,Gifto在2017年12月宣布获得了Pantera、BlockVC、Node Capital、Signum Capital等11家顶级VC的支持,机构轮融资金额达到2000万美元。从项目进展的角度来看,实际融资应该发生在10月,甚至9月。

除了令人瞠目结舌的融资成绩外,Gifto的顾问团名单也极为耀眼,除了分布式资本的沈波、Kyber的Loi(当时Kyber的融资金额已达到5200万美元)、Google前高管Tom Duterme以及Neo的徐义吉等业内大佬,还有Andy本人的成功企业家光环,以及Uplive亮眼的用户数据和实际落地场景。这一切让Gifto的声势达到了巅峰。

2017年的ICO通常分为两个阶段:私募轮和公募轮。公募轮的操作通常是项目方会发布一个钱包地址,投资者可以通过转账ETH参与投资,通常会设定一个硬顶(hardcap),即募资达到上限后,超出部分会按比例退回。Gifto的硬顶为3000万美元,私募轮已经完成2000万美元,公募轮则设定为1000万美元的额度。私募轮的投资条件公开透明——300ETH起投,投资20万美元可享受10%的优惠,且锁仓半年;团队的代币也将锁仓2年,对公募轮则无限制。30%的代币用于募资销售,团队与顾问团队将获得40%,公司获得30%的代币。

在Pantera等一线资本的支持下,Gifto的Telegram群组讨论热烈,Andy的媒体采访和曝光也密集且高频。就在大家热切期待的同时,Gifto的公募进入了倒计时。

然而,命运的转折点悄然而至。2017年9月4日,币圈载入史册的一天。中国人民银行联合七部委发布了《关于防范代币发行融资风险的公告》,明确禁止任何形式的ICO活动,并将其定性为非法公开融资行为。仅11天后,9月15日,北京互金整治小组约谈各虚拟货币平台负责人,要求各平台立即停止所有虚拟货币交易并停止新用户注册。

ICO的万千风光无限,转瞬即逝。

对Andy来说,这无疑是一次巨大的打击。尽管Gifto背靠海外直播平台的名号,但其社区用户却主要集中在中国。面对如此突如其来的政策变化,Andy的处境变得异常尴尬。不过,幸运的是,Gifto尚未发行代币并上线交易平台,而其在海外市场也有了布局。

在9月的那个晚上,AIG高管在香港的丽思卡尔顿酒店汇聚一堂,与私募轮投资人商讨后续的公募计划。据内部人士回忆,Andy在上海结识了CZ,并通过沈波的牵线搭桥,促成了加密历史上首次由交易所主导的募资——IEO。

此时的Binance,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急需一个突破口来证明自己,同时也需要展示BNB代币的“功能”及其财富密码。而Gifto正是这一完美的试金石,凭借其强大的海外项目背景和中文社区基础,再加上顶级VC的背书,以及Binance作为公募平台的支持,强强联合的效果想想都令人都令人头皮发麻。

2017年12月11日,在Andy生日的10天后,Binance宣布将在12月14日进行Gifto代币的公募。公募目标为1000万美元,接受ETH和BNB各500万美元的额度。

2017年12月14日新加坡时间晚上7点,那时候Gifto的官方电报群的信息可谓是目不暇给,眼睛都快跟不上刷频的节奏。官方的声音与诈骗者的链接此起彼伏,还有不少冒充Gifto官网的诈骗链接。Binance的电报社区也是一片热闹,大家都在期待这一刻。

8点,公募开始的那一刻,Andy的心提到了嗓子眼,这么多个月来的辛苦终要见真章了。额度就像秋风扫落叶一般,在瞬间被抢购一空。团队还在努力的刷新页面,想确认一下是否是自己眼花了。即便是在紧张和期待的氛围中,Andy依然能感受到一种未曾有过的焦虑,成功触手可及。

最终,超额认购率高达1066倍。(虽然Binance当时并未强制要求KYC,但这一数字依然反映了Binance强大的社区与Gifto的热度。)

公募结束后,Binance决定提前上线GTO代币,2017年12月18日正式交易。上线当天,GTO的价格暴涨10x,这份迟来的礼物恰巧在Andy的42岁生日时送达,标志着Gifto的事业迎来了新的高潮。

一日再见长安花,也不过如此

夜莺之殇(4):追逐太阳的夜莺

追日的人终将灼烧

初尝加密胜利果实的Gifto团队在这一刻的士气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市场高度关注的目光中,Gifto成功“保送”Binance,而由于公募轮中许多人没能及时上车(这与Binance提前关闭公募通道可能也有关系),因此这股热情一直延续到GTO的上市。

仅用4个月时间就完成了3000万美金的融资——这一成绩对Andy和团队来说无疑是颠覆常识、疯狂的。要知道,从2014年AIG成立到2017年的三年间,融资额才达到2000万美金,而且股权还不能流通。这一切仿佛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原来在加密世界,资金是如此容易获取。

在随后的日子里,Andy和Charles开始利用自己的影响力,成为多个项目的顾问或参与私募轮。根据公开信息限制,仅2018年第二和第三季度,Andy就先后担任了Carbon Grid Protocol,http://Boosto.io, DACC和Media Protocol等项目的顾问。(当时的顾问费标准为1%代币)

Charles则是Gifto和Krypto limited的对外投资的负责人,那个时候东南亚的知名项目中都有Gifto团队的身影,起投额度一般在数十万美金左右。大多数的ICO项目都处于早期阶段,且Gifto内部缺乏正规的流程(没有尽职调查、投资委员会投票、投后管理等),采取的是粗放式管理。通常的做法是,看中项目的热度,经熟人介绍就出钱投资,有时甚至连合同都没有。到后来,投资标的过多,Charles自己也记不清曾投资过哪些项目了。

除了投资业务,交易所也成了一个重要的尝试。可能是受到Binance的成功启发,Gifto团队也跃跃欲试进军交易所业务。因此,Charles和William在越南组建了一支团队(不清楚是否得到授意),打造了一个全新的交易所——Kryptono Exchange(于2019年关停)。Kryptono上线之初便背靠当时如日中天的NEM生态系统,或许是因为NEM基金会的前主席Lon Wong常驻东南亚,Andy与其有较多交集。Kryptono于2018年6月正式上线,并通过独特的上币策略,迅速吸引了大量越南本土与菲律宾用户。随后,Kryptono顺势上线了平台币KNOW。一个细节是,当时NEM系的代币都设有月度空投计划,也就是持有该代币的用户将在下一个月获得一定比例的代币作为奖励,相当于最早的staking质押。从当时Telegram群组的反馈来看,Kryptono团队甚至被怀疑有亏空空投资金的嫌疑。

尽管有副业,Andy并未放弃Gifto。实际上,Gifto可以说是NFT应用的先驱之一。早在2018年2月,著名摄影师Kevin Abosch就与Gifto合作推出了“Forever Rose”(永恒玫瑰),利用Gifto区块链通用礼物赠送协议,将Kevin拍摄的玫瑰照片制作成一个唯一的区块链虚拟礼物。永恒玫瑰成为全球首个区块链艺术品,借助区块链技术,它变得全球唯一、不可篡改、不可复制且永久保值。这朵区块链玫瑰在2018年时的定价为100万美元,也成为了媒体争相报道的对象。

与此同时,Gifto频繁释放新的业务消息,GTO在二级市场的表现也相当不俗。加之Binance的强势崛起,Gifto作为Binance Launchpad的“第一人”,得到了大量流量的加持。

这一切看似朝着良好的方向发展,但其实这一切不过是加密市场对乐观者设下的陷阱。

夜莺之殇(5):寒冬·焦土·重生·唏嘘

当音乐停止时,舞池中剩下的,只有尴尬的自己。

2018年下半年,币圈进入了阴跌深熊状态,市场流动性急剧下降,比特币的价格也从高点腰斩,山寨币的价格走势一泻千里。曾经投资时的意气风发,转眼间变得暗淡无光。大多数的投资打了水漂,一直以来的二级市场路径——发业务消息、二级市场暴涨、卖币——逐渐失效。Gifto在业务上也没有太多突破,始终依赖补贴用户,并且随着2018年直播行业的红利期见顶,中国的直播平台纷纷出海,所谓的模式优势逐渐消失,用户增长与运营数据一路下滑。

与此同时,交易所业务也陷入了低迷状态。Kryptono上线后,虽然曾经历过一阵用户狂欢,但由于缺乏持续的用户增长,加上机构做市商缺席,流动性严重不足,交易所陷入了无新币上架、无法吸引用户、交易量萎缩的恶性循环中,最后不得不与用户对赌盘面,导致亏损。尽管Gifto积极与大生态合作,但依然没有实质性的突破。早在2018年10月,Kryptono就与EOS、TUSD和TRON展开了合作,然而由于市场环境的不佳,这些合作并未产生预期的效果。

2019年7月8日,加密交易所 Kryptono 发布了它的最后一条推文,随后整个网站归于404,Telegram 与 Discord 群组悄然解散,团队成员集体“消失”。用户求助无门,社群内充满了迷茫与无奈,幸好多数用户是“羊毛党”,但对于那些曾与之合作、提供流动性的项目方来说,这场猝不及防的消失无异于致命打击。

而就在此之前,Andy Tian 的 Twitter 也早在2019年1月3日之后再无更新。

在加密寒冬的低温里,Gifto 团队选择了最极端的方式——壮士断腕,以焦土政策应对市场崩塌。他们关闭了几乎所有对外窗口,从官网、Twitter 到 Medium、GitHub、Reddit,全线静默。自此,Gifto 进入了长达三年的“冬眠”期。

2020 至 2021 年,整个 GTO 项目处于近乎“死亡”的状态。2021年4月,一篇由 GIFT 团队发布在 Medium 上的文章,将 Gifto 明确列为一个“已死/不活跃”项目。这不是一句玩笑,而是对它公开状态的定性。

更雪上加霜的是,2021年中,原 Gifto 的官方 Twitter 账户(@Gifto_io)被黑客入侵,开始发布大量与 GIFT 项目相似的内容,意图钓鱼或混淆视听,进一步扰乱市场与持币者的信心。

彼时的 Gifto,已成为一个管理混乱、渠道失控、代币毫无使用场景的项目“壳”。互联网上能搜到三个版本的 Medium 页面,原始 whitepaper 已被移除,AIG 官网关闭,http://gifto.io无法访问,这一切都暗示着:Gifto,这个品牌,很可能已经易主。

2022年,伴随着 Metaverse 浪潮的兴起,Gifto 以“Gifto Metaverse”的新身份重新出现在公众视野,似乎在试图为自己的“死而复生”寻找新故事。

同年12月29日,Gifto 宣布由 Poolz 创始人 Guy Oren 加入项目担任顾问。不久后,2023年1月,Poolz 对 Gifto 宣布进行战略投资,金额高达 250 万美元——这是自2017年 ICO 之后,项目第一次获得新的资金注入。

这是否为 Binance Labs 的“辅导重振”计划之一?社区众说纷纭。毕竟,Binance 也不希望当年自己首发Launchpad的明星项目落得“尸体横陈”的境地。但背后的真相,外人终究无从知晓。

2023年1月,Gifto 正式宣布进行代币置换,将原 GTO 升级为 GFT,并明确表示新代币只会在 BNB Chain 上发行。 Binance 也于1月15日宣布支持该升级。

然而天意弄人。就在大家陶醉在项目“重启”的第二春的憧憬之时,2023年2月6日,Andy Tian 在北京家中因突发病情抢救无效去世。

这一次,那朵“永恒的玫瑰”只能在思念里绽放。

2月8日,Andy去世两天后,GFT 正式上线 Binance。在“Metaverse”叙事的短暂刺激下,GFT 一度领涨市场,只可惜Andy已经看不到这份属于老兵的荣光了。

夜莺之殇(6):榨干最后一次体面

时间来到2024年11月,由于缺乏任何实质性业务支撑,GFT的行情也只是昙花一现,留下的只是团队套现离场的都市传说。社区出现了太多负面的声音。

2024年11月26日,Binance 宣布将下架 GFT。两天后的11月28日,一切走向失控——GFT官方居然单方面在 BNB 链上被新铸造出 12 亿枚代币,相当于原流通量的120%。

有说这一行为系属为技术派的“越南系”的操作,外人无从知晓,确定的事这些新代币随后迅速被转入多家中心化交易所,引发社区震动,简直闻所未闻。著名链上侦探 ZachXBT 在 Twitter 上披露了这一操作,称其为“前所未见的离谱操作”。

https://x.com/zachxbt/status/1861978997376069918

面对公愤,Binance 于11月29日宣布立即停止 GFT 的充值,但是已经于事无补。迫于舆论的压力,Binance史无前例地提前将下架时间从12月11日提前至12月3日。这是 Binance 交易所历史上首次因项目方操控流通量而提前下架的项目。

Gifto是第一个Binance Launchpad项目,也是第一个提前下架的项目。

GFT 的官方 Twitter 账号,也在 2023年11月29日停更。那条关于“为什么我们增发”的解释推文,成了这个账号的最后遗言。

后记

即便已经被多数平台移除,Gifto 似乎还不甘心落幕。

2025年2月28日,GFT 官方宣布与另一个名为 GOTG 的项目合并,所有 GFT 将按比例兑换为新的 GOTG 代币。

4月12日,GFT 官方进一步通知:因“安全原因”,所有 GFT 代币必须在4月30日前完成兑换,逾期不候。

这操作,似曾相识。熟悉的味道,不同的配方,但结果依旧相同。一个曾被寄予厚望的Web3项目,再一次消失于人们的信任尽头。

仅以此文悼念老兵来时的路

加密世界的每一步都曾是老兵走过的路

-终-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

Most Discussed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