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来源:浩海投研
作者/星空下的卤煮
幽门螺杆菌是消化系统相当常见的致病元凶,根据流行病学的研究,全球有一半以上的人感染。这是是胃癌的主要诱因之一,长期以来威胁着人类健康。我国形势同样严峻,家庭Hp感染率超七成,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的必要性愈发凸显出来。
2025年以来,受到全球胃癌防控政策变化以及数家药企在新药新疗法上的突破,A股幽门螺杆菌(Hp)板块有所活跃。像东方海洋(002086)、亚太药业(002370)等公司年内涨幅都在10%以上,生产艾司奥美拉唑镁肠溶干混悬剂的奥赛康(002755)年内则是暴涨46.97%。
这折射出资本市场对幽门螺杆菌板块的高度关注。但新药新疗法距离铺开并证明自己的确比传统四联疗法优秀尚需很长时间,而传统药物和检测产品其实行业格局和需求端并无明显变化。
政策环境呵护,新药爆发前夜?
围绕幽门螺杆菌防治,美国胃肠病学会(ACG)在2024年发布了最新建议。在这版指南里,传统的抗生素联合治疗仍然是主流治疗方案,耐药性较低的四联疗法逐渐取代了因人群对克拉霉素、甲硝唑等药物耐药率攀升而逐渐式微的三联疗法。
不过沉寂多年的Hp治疗领域终于迎来了一丝曙光,新药物新疗法在不断冒头。一些新的抗生素+益生菌等联合疗法正在实验中,理论上来说有望在进一步降低耐药性的同时提高治疗效果。
丹诺医药咱们可以重点关注,其于去年年底宣布针对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新药TNP-2198成功完成III期临床试验,结果显示优于传统的铋剂四联,根除率超过90%。今年1月远大生命科学宣布独家负责TNP-2198在国内的商业化推广,证明了市场对这款药的看好,毕竟有望改写30多年来幽门螺杆菌领域无获批上市新药的尴尬历史。
联用药物也在不断取得突破,罗欣药业(维权)(002793)去年10月官宣旗下抑酸剂新生代产品替戈拉生片获批Hp适应症,临床实验结果显示联用效果优于作为对照组的质子泵抑制剂泮托拉唑;科拓生物(300858)曾宣称旗下植物乳杆菌产品可以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来抑制幽门螺杆菌,抗Hp效果已进入临床验证阶段;而均瑶健康(605388)则与大学合作开发了一款号称对防治Hp具有一定功效的卷曲乳杆菌产品,当然实际效果如何笔者就不多做评论了。
这些突破离不开政策和环境上的多方呵护,2023年印发的《中国幽门螺杆菌感染防控白皮书》和《健康中国行动—癌症防治行动实施方案(2023—2030年)》中均明确提出要推动全民筛查,预防如Hp等与癌症发生相关的细菌。受此推动,上海数据交易所去年9月牵头建立了幽门螺杆菌数据空间,为相关药物和诊断试剂的研发提供数据支持。省级组织的大规模筛查也在陆续落地,像江苏省去年把幽门螺杆菌纳入了几层医疗体系筛查重点,长三角多地都在推进类似政策。
传统药物赛道拥挤
无论如何,这些新药新疗法从临床实验走到商业化铺开毕竟需要时日。现阶段而言,真正能为相关上市公司贡献业绩的还是传统的“2种抗生素+1种铋剂+1种质子泵抑制剂”的四联疗法相关药物。
亚太药业(002370)作为消化系统药物的主要厂商之一,产品矩阵包含多种质子泵抑制剂(PPI),既有奥美拉唑、泮托拉唑这样问世多年的“老药”,也有泰妥拉唑这样的新型质子泵抑制剂。2024年,公司剔除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影响后亏损2,800万元–4,000万元,对比同期减亏41.98%-59.39%。由于幽门螺杆菌相关用药只是消化系统药物的一部分,业绩情况并没有单独披露。
此外,像华纳药厂(688799)、特一药业(002728)、汉商集团(600774)、昂利康(002940)、新华制药(000756)旗下也都有奥美拉唑、雷贝拉唑等PPI产品。而且还陆续有公司在布局PPI业务,像悦康药业(688658)就在2024年公告称子公司的注射用艾司奥美拉唑钠获得了注册证。
而铋剂方面,华纳药厂是一线龙头,占据国内市场三成以上的份额。胶体果胶铋胶囊是其拳头产品,多年以来保持高速增长。但自从纳入集采范围后,华纳药厂的产销量情况分析表就不再纳入这款铋剂了。笔者认为,这固然有蒙脱石散等新产品铺开的因素,但更主要因素恐怕是销售额受影响较大的缘故。
不光铋剂,质子泵抑制剂和抗生素也同样面临集采压力。自从2020年第三批药品集采涵盖多种PPI药物之后,PPI市场容量当年首次出现负增长。抗生素就更不用说了,克拉霉素、阿莫西林等广谱抗生素用途多样,故而受到了集采的重点“照顾”,谈判后纳入的核心品种平均降价五六成之多。
除了集采压力之外,其实Hp耐药性问题也确实影响了传统治疗方案的效果,所以疫苗的必要性愈发凸显出来。A股疫苗龙头智飞生物(300122)和康希诺(688185)等厂商都有申请幽门螺杆菌疫苗相关专利的新闻,不过研发进度尚无可靠眉目,短期内也不存在有类似产品成功实现上市的可能性。
检测渗透率不高,
居家自检产品厂商业绩遭质疑
药物治疗之外,检测产品怎么样?毕竟相较于半数以上的患病率,国内平均检测率还不到10%,还有挺大的渗透空间。对Hp的检查诊断手段很多,从侵入性胃镜活检到非侵入性的尿素呼气试验等不一而足,润达医疗(603108)就披露称子公司正在研发幽门螺杆菌呼气检测仪。
而检测试剂盒也是非侵入式检测的一大类,这类产品门槛有限而厂商众多,竞争态势可想而知。凯普生物(300639)、之江生物(688317)、济民健康(维权)(603222)等厂商均有相关产品或经第三方检测业务开展Hp检测服务。而且这个赛道在变得愈发拥挤,康为世纪(688426)在去年底获得了Hp基因突变检测试剂盒注册许可证,这是国内第一张基于粪便样本的幽门螺杆菌耐药基因检测产品;东方海洋(002086)也在今年3月份刚刚公告称子公司艾维可生物自主研发的幽门螺杆菌(Hp)检测试剂盒(脲酶法)正式获批上市。
因为Hp与消化道癌症有较高的关联性,所以癌症早筛产品自然也瞄上了这个细分赛道。2022年初时港股诺辉健康(06606)推出了居家自检产品“幽幽管”且自称销量不俗,2023年中报披露当年上半年实现销售额2.07亿元,同比大增147.4%!不过要提请读者注意的是,诺辉健康自2023年起深陷财务造假质疑,2024年更是因会计师事务所质疑年报数据导致未能披露年报并停牌至今,这个销售数字是否含水分留待各位看官自行判断。
总之,多年未见新意的幽门螺杆菌诊疗似乎迎来了新疗法新药物的曙光,有望改变这个领域长期以来深受耐药性干扰根治率的窘境。不过从临床走向商业化推广毕竟需要时日,是否能取代传统四联方案也还需要时间验证。从现阶段而言,无论是传统药物还是检测产品都应用成熟门槛有限,激烈竞争之下并没有哪家厂商有跑出头的可能性。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责任编辑:何俊熹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