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美凯龙当不了“压舱石”

蓝鲸财经
18 Apr

作者 | 源媒汇 谢春生 

商场如战场,每一次行业的风云变幻,都考验着企业的生存智慧与应变能力。在汹涌的浪潮中,企业都渴望成为定海神针般的存在——凭借自身的强劲实力,护佑行业稳定前行。

近日,昔日家居卖场“一哥”红星美凯龙(下称“美凯龙”)发布了一封公开信,拟在2025年“五一”期间,全国投入超1亿元用于消费补贴,助力国内消费提振。

美凯龙在信中豪情满怀地宣告,要做行业的“压舱石”。

图片来源:美凯龙公众号

现实却极具讽刺意味。当我们把目光从这封激情洋溢的公开信移开,转而审视美凯龙真实的经营状况时,看到的是一个“千疮百孔”的局面,与“压舱石”的形象相去甚远。

2024年的财报更宛如一记重锤,砸醒了所有对美凯龙抱有幻想的人——归母净利润亏损扩大35%、营收同比大幅下滑32%。与此同时,公司巨额负债、资产被低价抛售以及商户撤离。

昔日的家居航母,正在逐渐沉沦。

 压舱石“千疮百孔”

美凯龙2024年的成绩单,令人沮丧。

财报数据显示,2024年美凯龙归母净利润亏损达到29.83亿元,同比扩大35%;营收78.21亿元,相较于上一年的115.15亿元,下滑32.08%。

图片来源:美凯龙2024年年度报告

对于业绩下滑情况,美凯龙方面表示,主要是受相关产业发展波动影响,商场和商户的经营情况均受到影响,商场的出租率和租金出现阶段性下滑。同时,为支持商户,公司稳商留商优惠增加。另外,公司其他业务板块的项目数量减少、进度放缓,导致公司营业收入同比下滑。

从产业角度来看,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下称“社零总额”)同比增长3.5%。社零总额中,商品零售、家具类、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同比增长3.2%、3.6%、12.3%,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同比下降2.0%。

此外,2024年四季度,在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带动下,国内家具类、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建筑及装潢材料类、汽车类商品零售额,合计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约1个百分点。

值得注意的是,截至2024年末,美凯龙线下超150 家高端电器馆成为线下家电“以旧换新”政府补贴主渠道之一。其中,北上以及黔贵区域更成为省内国补首批线下试点企业。

从美凯龙披露的国补战绩来看,也颇为亮眼。2024年3月至9月,电器拖旧量达8162单,转化订单量38359单,销售订单总金额3.34亿元;家居品类拖旧量2450单,转化订单量3488单,订单总金额2816万元。

并且,从可比公司居然智家(原“居然之家”)、富森美的业绩表现来看,虽同样遭受不同程度下滑,但在庞大存量市场面前,仍然保有不错的利润。

财报数据显示,2024年居然智家、富森美分别实现营收129.66亿元、14.3亿元,同比分别下滑4.04%、6.18%;实现归母净利润8.83亿元、6.9亿元,同比分别下滑32.08%、14.39%。

可见,前文提及的所谓产业发展波动影响只是其一,问题的关键,或许还是出在企业内部。例如巨额债务,便是悬在美凯龙头顶的一柄利剑。

财报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末,美凯龙资产负债率同比走高达57.4%,总负债达667.16亿元。另据天眼查显示,公司相当大比例资产已被抵押或冻结限制,这无疑加剧了融资困境。

巨额债务犹如一座沉重的大山,压得美凯龙几乎喘不过气来。

加上原控股股东的破产重整,让市场对公司未来发展前景充满担忧,曾经信任企业的投资者也在悄然撤离。

为了偿还巨额债务,美凯龙不得不走上贱卖资产的道路——福建漳州等地的商场被推向拍卖平台。只是在行业严冬之下,这些曾被视为企业核心资产的商场,拍卖价惨遭腰斩的同时,还频繁遭遇流拍,成为无人敢接的“烫手山芋”。

图片来源:阿里巴巴司法拍卖平台

昔日被视为企业发展助推器的“重资产模式”,如今正在成为压垮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

 战略摇摆与无效突围

面对一系列问题,美凯龙尝试转型,并提出“3+星生态”战略,试图通过拓展新能源汽车、餐饮等新业态来实现转型突围,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现实很残酷,上述新业态,不仅未能挑起美凯龙的增量大梁,甚至拖累了整体利润表现。

当然,行业严冬中,谋求转型的企业并非美凯龙一家,居然智家同样高调转型。

在转型战略上,居然智家选择顺应时势——聚焦数字化与轻资产运营。通过打造数字化平台,居然智家既实现了线上线下的深度融合,也顺利借助轻资产运营模式降低运营风险。

反观美凯龙,在新业态的布局上,更像是一场慌乱中的“豪赌”。从家居、家电、家装到汽车生态,看似紧跟风口、前途远大,可在企业债务压身、亏损扩大以及行业下行的境况下,并没有考虑到自身能力与资源是否匹配,从而导致转型之路从一开始便举步维艰。

在这样的背景下,厦门国资建发股份(下称“建发”)豪掷63亿元成为美凯龙“新东家”,原本被外界寄予厚望,但结果却让人大跌眼镜。

建发入主后,美凯龙两年累计亏损超50亿元。2025年3月底,接替车建兴执掌美凯龙的建发系高管郑方达,辞任公司董事会董事长职务,并由同为建发系的李玉鹏接任。

看起来,建发并未能成为美凯龙的救世主。

财务困境与转型失速的双重打击下,美凯龙的信任危机也日益严重。

尽管过去一年里,为了解决空置率问题,美凯龙采取了租金优惠等措施,但依然难以阻挡商户撤离的步伐。

截至2024年末,美凯龙共有405家家居建材店/产业街。其中,77家自营商场,平均出租率为83.0%;257家委管商场,平均出租率为82.5%。

此外,2024年,美凯龙关闭了共计27家商场,其中自营6家、委管21家;同期新开商场,共计仅3家。

红星美凯龙线下商场

如果说,频繁闭店与相对高空置率是商户们对美凯龙的“背离”,那么消费者的高频投诉,则反应出其在终端用户心中的形象也已大打折扣。

黑猫投诉平台数据显示,截止2025年4月17日,红星美凯龙在该平台累计投诉量为1286起,其中近30天内便24起。从用户投诉原因来看,主要有欺诈消费者、违约、虚假宣传、商家跑路等。

截图来源于黑猫投诉平台

一边利用“高价定位”维护高端形象,一边却又“背刺”消费者,这或许也是其线下卖场客流锐减的关键。

线下问题重重,线上同样难言欢喜。在互联网时代,线上渠道已经成为企业获取客户、提升品牌影响力的重要战场。在这方面,美凯龙明显滞后——与居然智家的“洞窝”平台相比,其用户渗透率差距巨大。

曾经,美凯龙代表着高品质的家居产品和优质的服务,是消费者购买家居用品的首选品牌之一。如今,这艘巨轮千疮百孔,被不断切割,接连摆上拍卖平台。资产贱卖、破产传闻等负面消息,正在蚕食消费者和行业对美凯龙的信任,企业的品牌价值不断缩水。

针对高负债、业绩亏损扩大以及转型等问题,源媒汇致函美凯龙,截至发稿未获回复。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

Most Discussed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