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央行释放超预期宽松信号 交易员押注激进降息周期将启

智通财经
18 Apr

智通财经APP获悉,周四,交易员从欧洲央行的政策信号中捕捉到明确宽松指引,押注未来将出现更大幅度的降息,确信该央行会在贸易紧张局势冲击脆弱经济时进一步放松政策。

欧洲央行当日将基准利率下调25个基点至2.25%,为本轮周期第七次降息,旨在提振本已举步维艰的欧元区经济——该经济体正面临自特朗普总统4月2日实施对等关税以来,美国加征关税对市场造成的剧烈冲击。

随着交易员对欧洲央行鸽派立场的解读,欧元走弱,欧元区各国国债收益率大幅下挫。

欧洲央行在政策声明中强调,贸易紧张导致增长前景恶化并引发"异常不确定性",同时删除了关于利率处于"限制性水平"的表述。后者通常被视为暗示放缓降息步伐的信号,但欧洲央行行长拉加德解释称,在经济冲击时期用不可观测的中性利率评估政策立场"毫无意义",此番表态令市场释然。

拉加德表示此次决策获得一致通过,而几周前多位管委会成员还主张暂缓降息,这凸显政策制定者对经济风险的重视程度。巴克莱欧元利率策略主管Rohan Khanna指出,所有这些迹象"表明欧洲央行愿意采取必要措施"。

根据 LSEG 数据,交易员目前认为6月降息的概率约为75%,高于欧洲央行决议前的60%。

而毅联汇业(ICAP)的定价显示6月行动概率约90%。LSEG数据显示,交易员预计到年底累计降息约65个基点,高于决议前的近55个基点,意味着目前市场预期年底前更可能实施三次而非两次降息。

这与3月会议后市场押注的情形形成鲜明对比——当时市场对今年剩余时间再次行动的预期不足一次完整降息,甚至定价2026年加息的可能性,因投资者预期德国历史性财政改革将提振经济增长和通胀。

对货币政策预期敏感的德国两年期国债收益率暴跌7个基点,意大利同期国债收益率跌至2022年以来最低水平(债券收益率与价格呈反向变动)。

通胀谜题

尽管关税对通胀的影响不如对增长的影响明确,但自特朗普最新关税声明以来的剧烈市场波动指向进一步通缩压力。

欧元兑美元汇率自3月初以来飙升逾9%至约1.135美元(2月时该汇率曾逼近平价),这将对进口成本形成压制。按贸易加权计算,欧元目前处于历史高位。与此同时,国际油价本月重挫近10%,而作为欧盟最大进口来源国的中国正承受关税带来的最大冲击。

市场已暂时搁置对通胀的担忧,欧洲央行追踪的一项关键长期通胀预期指标显示物价涨幅恰好位于其2%目标水平,较3月的2.2%有所回落。

部分经济学家强调通胀可能跌破央行目标的风险。例如花旗集团在欧洲央行会议前预测,明年欧元区物价涨幅将降至1.6%,2027年为1.8%。这对欧洲央行构成潜在挑战——新冠疫情前该行曾多年苦于通胀低于目标水平。

对欧洲央行利率前景的广泛预测折射出巨大的不确定性,这可能使欧元区市场维持震荡格局。路透社获悉,部分欧洲央行决策者认为6月进一步降息概率较高,但其他成员希望在看到更多的核心经济指标前暂不做出决定。

市场层面,部分分析师认为当前定价已充分反映预期。安盛投资组合经理Steve Ryder表示,市场预期现已反映欧洲央行利率下行风险,因此该公司目前对欧债持中性立场。

北欧联合银行预计欧洲央行仅会再降息一次至2%。但巴克莱预计欧洲央行将在10月前将利率降至1.25%,降息幅度超出市场预期。

百达财富管理宏观经济研究主管Frederik Ducrozet指出,虽然经济衰退并非其基准情景,但若衰退成为现实将需要更大力度的政策响应。"现在可以设想欧洲央行今年降息100个基点,但明年可能加息,"他补充道。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

Most Discussed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