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闫俊文,编辑:张晓迪,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这两天,中美大模型公司各有大事发生。
4月15日凌晨,OpenAI发布了GPT-4.1系列模型,包括GPT-4.1、GPT-4.1 Mini、GPT-4.1 Nano,它们的核心特征是成本更低,速度更快;同一天,另一家中国明星AI公司,智谱AI正式启动上市辅导备案,由中金公司担任辅导机构。备案报告显示,智谱AI将在今年8月至10月完成IPO辅导计划。
此前的3月底,智谱AI CEO张鹏曾告诉《中国企业家》,他判断实现AGI,路程还长,“不管我们融了多少钱,其实都是AGI道路上的盘缠,未来,还需要更多盘缠,我们会持续地做相关的事情”。
如今看来,这个“更多的盘缠”就是指IPO。
2025年开年,DeepSeek“燃爆”AI圈,目前,截至R1模型正式发布已经过去86天。
DeepSeek和梁文锋的团队什么时候推出新的大模型产品,尤其是R1的更新版?
《中国企业家》统计了国外Anthropic、Meta等公司更新大模型的周期,如果是模型的重大升级,周期在5至10个月左右;而同一版本的功能升级则在3至4个月之间。
根据DeepSeek官网数据,梁文锋的AI团队更新产品与国外主流公司同频,2024年9月发布V2.5,12月发布V3,2025年3月将V3更新为V3-0324版本,也几乎每隔3个月就会迎来一次升级。
有一些预测认为,DeepSeek下一次更新R1模型可能是在5月初,届时或提前发布,但DeepSeek方面目前还尚未对这种预测进行回应。
OpenAI也在追求更小更快
公开资料显示,GPT-3的参数规模为1750亿,GPT-4的参数规模为1.76万亿,到了GPT-4o参数约2000亿规模,此次OpenAI推出的GPT-4.1 Mini,被称作OpenAI的高效小型模型,在多个基准测试中表现超越GPT-4o,大幅减少延迟并降低83%成本。
GPT-4.1 Nano被称之为首个超小型模型,它能支持100万token的上下文窗口,适用于低延迟任务,如分类和自动补全。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三个模型将上下文窗口处理的规模从GPT-4o的128K直接提升至100万token(1M)。这意味着模型在更长的文本中保持专注和理解的能力得到了强化。
具体到成本、价格方面,GPT‑4.1比GPT‑4o便宜26%,输入、输出分别是每百万token2美元和8美元;GPT‑4.1 Nano输入、输出分别为0.1美元和0.4美元。
对比DeepSeek,标准时间段内,V3模型输入、输出百万token的费用为0.5元、8元,R1推理的费用分别为1元和16元。
可以说,OpenAI也打上了token的价格战,价格直接对标DeepSeek。
与此同时,OpenAI已暂停了其此前2月发布的GPT-4.5,原因在于成本太高,其API定价为输入、输出每百万token75美元、150美元。官方回应说此次调整旨在将更多资源投入未来模型的研发。
关于开源,OpenAI的CEO山姆·阿尔特曼不得不走向与DeepSeek同样的路径,他曾表示,DeepSeek的出现并未影响GPT的增长,OpenAI将推出更好的开源模型。
不过,在DeepSeek冲击之下,阿尔特曼曾经一度非常恼火,甚至恐慌,他曾在社交平台上指责R1模型使用了GPT的数据蒸馏,又写公开信给美国政府,声称限制AI技术流向中国等国家,并禁用DeepSeek。
但这并不影响DeepSeek的影响力。在英伟达的2025GTC开幕主题演讲会上,黄仁勋数次提到R1模型,并用R1模型验证了黄仁勋所谓的“推理越多,所需算力越多”的说法。
除了OpenAI,谷歌在4月9日也举办了发布会,宣布推出Agent2Agent智能体交互协议,该协议允许生态系统中的AI智能体进行底层技术无关的相互操作。多个智能体的协作将带来更高的自主性,同时成倍提高生产力、降低长期成本。
梁文锋的主场时间又快到了
在R1模型“爆火”之后,DeepSeek除了模型升级,人事布局上动作颇多,DeepSeek官网在3月份发布了招聘CFO、COO、财务负责人岗位的信息。这也被一些媒体解读为DeepSeek在为融资做准备;模型方面,DeepSeek最大的动作是3月25日发布了V2模型的更新版。
目前,DeepSeek并未发布有关融资方面的信息。4月3日,梁文锋和团队发表了一篇论文,题目是《通用奖励建模的推理时间缩放》,文章论述了如何让注意力机制更高效地处理更长的上下文等。
DeepSeek“燃爆”AI圈后,外界对其充满好奇和新的期待。潞晨科技CEO尤洋近期在接受《中国企业家》采访时说,如果有机会跟梁文锋面对面,他最想问梁文锋的是他最终的目标是什么,“梁文锋是想做一个成功的商业化公司,还是想通过一些其他手段做一些非盈利的事情?这两者肯定差距是非常大的,OpenAI可能还是想做一个Google那样的非常高价值的商业化公司。”
记者了解到,目前,无论是杭州本地的大公司,还是深圳的顶级创投,都难见梁文锋一面。
近期英伟达公开表示,美国政府正在限制其H20芯片向中国的出口,并且H20芯片对华出口需要获得许可证,这一要求是“无限期”。
而H20芯片正是梁文锋最在意的“基础设施”,早先,梁文锋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我们真正的挑战从来不是资金,而是高端芯片的出口禁令。”
不过,面对禁令,梁文锋也并非坐以待毙,他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英伟达的GPU没有什么神秘之处,但要赶上他们,就必须重建团队、付出时间和成本,追赶下一代技术——这才是真正的护城河。”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