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网易新闻
又一家特专科技企业正在谋划赴港上市了。
企业级实时数据智能服务商——滴普科技继2024年6月首次赴港递表后,日前再次向港交所递交招股说明书,拟主板挂牌上市,包括中信证券、民银资本、国泰君安国际、浦银国际与交银国际等多家知名机构担任联席保荐人。
在数字化转型浪潮席卷全球的当下,企业级人工智能应用正成为重构商业逻辑的核心引擎。
而滴普科技,作为中国首批完成AI-Ready数据平台与大模型深度融合的企业,有望成为2025年港股首家企业级AI上市公司。但其上市之路既承载着技术创新的突破希望,也面临着行业巨头挤压、盈利模式待验证等现实挑战。
华为、阿里前高管创业!7岁滴普背后超20年的技术基因
滴普科技,是由华为、阿里前员工赵杰辉于2018年成立的。
据天眼查APP,滴普科技创始人兼CEO赵杰辉,毕业于天津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拥有超20年的信息技术行业经验。
创业之前,赵杰辉曾在华为做了11年,担任核心技术专家及核心路由器相关团队负责人;2015年-2018年又在阿里云做了三年,曾担任了阿里云计算有限公司高级技术专家、企业事业部总经理等多个职位。
很自然地,公司成立之初选择以“数据中台”切入企业服务,帮助客户整合分散的IT系统很大程度是与赵杰辉履历高度关联的。
据赵杰辉透露,“中台”这个词是马云起的名字,数据中台的前身是他在阿里组建的企业级互联网架构团队,也帮助阿里云组建了首批中台技术产品解决方案、销售团队。彼时,滴普科技核心团队来自华为、阿里云的技术背景。
目前公司主要专注于为企业提供前沿的人工智能解决方案,助力企业大规模高效整合数据、决策和运营。
尤其是这几年生成式AI的热浪席卷全球各行各业、各地区之后,滴普科技也开始顺应时代技术的变迁,并基于自己AI-Ready的FastData Foil数据融合平台和Deepexi企业级大模型平台两大基础设施,实现Agentic人工智能应用在企业的部署与实施,成功全面升级转型为企业级AI应用解决方案供应商。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资料,公司是中国首批构建AI-Ready数据融合平台的大模型人工智能应用解决方案专业提供商,其自有大模型是业界首个完成深度合成算法和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双重监管备案的通用企业运营决策大模型。
按2024年收入计,滴普科技在中国企业级大模型AI应用解决方案市场中排名第五,市场份额为4.2%,预期于2025年将达到4.4%。
高瓴、IDG入股,增收不增利的滴普面临To B领域“盈利诅咒”
值得一提的是,公司的商业化进程也呈现“阶梯式增长”。
2022-2024年,滴普科技年营收从1.01亿元增至2.43亿元,年均复合年增长率为55.5%,其中,2024年的收入同比增幅更是高达88.3%。
营收持续放量的背后,客户数量也从129家扩展至245家,其中117家大客户年均贡献超150万元收入,而33.1%的企业级客户复购再次率印证了其产品粘性。
据悉,其大客户涵盖消费零售、制造、医疗、交通等行业的领军企业客户,每名大客户的年均收入从2022年的380万元增加至2024年的480万元,一定程度说明了滴普科技产品为客户带来的效益显著。
与此同时,滴普科技的技术优势还体现在其毛利率的优化中。2021-2023年,公司毛利率从62.3%稳步提升至68.9%,高毛利业务占比由51%增至74%。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其近一半都来自数据平台和大模型能力的结合,反映出市场对智能化解决方案的强烈需求。
融资实力则是另一重肯定滴普科技未来成长力的间接表现。
截止目前,滴普科技共完成约9轮融资,累计总额约合人民币20亿元左右,包括高瓴、IDG资本、上海AI投资基金、兴业资管、国泰君安、交银国际等知名机构都先后现身其中。早在2021年,滴普科技估值就高达10亿美元,成为国内数据智能领域独角兽企业。
但硬币的另一面是,营收增长尚未形成规模效应。2024年公司亏损额同比扩大148%至12.5亿元,占到占年收入的516.6%。2022年、2023年年内亏损分别为6.55亿元、5.03亿元。
对于亏损的大增,公司解释称与股份支付开支和附有优先权的股份公允价值变动等因素有关。
而公司很难否定目前面临的资金紧缺问题。滴普科技表示,随着公司不断在研发方面投入大量资金并在全球范围内拓展业务,公司预期于可预见未来将继续产生亏损。
数据显示,2022年、2023年公司的研发费用分别为9420万元、8230万元,分别占年度总收入的93.7%、63.8%,去年研发投入虽降至33.5%,但绝对值仍达8140万元,且未来计划投入大额资金建设算力平台。
处在高速扩张期的滴普科技,并不能保证公司日后能达到并维持其盈利能力。而事实上,研发投入高、亏损额高、收入低、造血难,这些都是全球AI企业的通病,也是中国To B企业级领域面临的重要挑战。
企业级AI战事:巨头环伺+垂直竞争,滴普科技竞争压力不小
站在行业的维度,千亿蓝海中的“数据炼金术”仍在蓄力爆发,滴普科技必将能受益于此。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2024年中国企业级大模型AI应用市场规模达386亿元,预计2029年将突破2394亿元,年复合增长率44%。
“我们不是在卖软件,而是在构建数字世界的神经系统。”这句话诠释了企业级AI应用服务商技术战略的本质。
但这也意味着,以生态玩法的巨头无疑更具优势。在通用大模型领域,滴普科技面临百度、阿里、腾讯、字节、华为等巨头的生态压制;在垂直场景,第四范式、星环科技等对手已建立先发优势。
尽管滴普科技的“行业大模型+Agent应用”模式具备一定壁垒,但技术迭代压力巨大。
此外,据麦肯锡调研,92%的企业计划未来三年增加AI投资,且75%的高管认为AI将带来行业颠覆性变革。然而,行业实际落地进展缓慢。2024年,仅46家企业(占样本0.5%)将AI贡献的利润占比超过20%,预计到2025年,仅1%的企业能达到AI成熟度。这或将影响中上游服务供应商的商业化推进。
为此,滴普科技也尝试构建服务生态。包括与英特尔共建的云边协同实验室,将数据处理时延降低至5毫秒以内;与达梦数据库的战略合作,实现国产化替代方案的全栈适配。更值得关注的是其开发者生态布局——DEEPNOVA开源社区规模扩大带来的的生态裂变能力正在重构传统企业服务的价值链条。
据悉,滴普科技计划利用IPO筹集的资金,用于研发AI-Ready的FastData Foil数据融合平台、Deepexi企业级大模型平台、FastData和FastAGI方案;建立自己的算力平台;成立一支针对消费零售、制造、医疗及交通行业提供专业扩张支持的资深专家、销售、交付、营销等类型团队,以及投资收购潜在标的等。
站在产业智能化转型的历史节点,滴普科技技术突围的实践证明,在巨头林立的红海市场中,深度技术创新仍是破局利刃。
但资本市场终究是现实的试金石,唯有构建起可复制的商业闭环,公司方能在数字化浪潮中立于不败之地。若此番能成功上市,滴普科技有望赢得2-3年的战略缓冲期;长期看,能否早日实现持续盈利,才是真正验证企业级AI商业逻辑的关键。
对于这家年轻的科技企业而言,上市不是终点,而是新商业文明探索的起点。在数据要素成为新生产资料的今天,希望滴普科技的故事能有更多的高光点。
责任编辑:王珂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