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巨人”与“盈利侏儒”:旷视科技的冰火两重天

蓝鲸财经
18 Apr

文|外参财观

在人工智能浪潮席卷全球的当下,中国AI行业进入白热化竞争阶段。大模型、多模态、开源生态等关键词不断刷新行业认知,而计算机视觉领域的老将旷视科技,却在技术领跑与生态滞后的矛盾中陷入两难。

作为国内最早布局AI视觉的独角兽,旷视曾以“Face++”人脸识别技术叱咤全球,如今却面临商汤、依图等对手的全面围剿,以及国际市场的政策高压。其财报中“营收增长、利润承压”的尴尬数据,更暴露出这家技术巨头在商业化与生态构建上的深层隐忧。

算法帝国的“护城河”与“空心化”

旷视科技的崛起离不开其在计算机视觉技术方面的深厚积累。作为国内最早一批投身人工智能视觉领域的公司之一,旷视科技在人脸识别、图像识别等核心技术上取得了显著成就。凭借这些技术优势,旷视科技在安防、金融、零售等多个行业迅速打开市场,积累了大量优质客户资源。

第一,专利壁垒与场景落地的失衡

截至2025年,旷视科技累计申请专利超1.2万件,其中人脸识别相关专利占比达58%,连续五年位居全球首位。其自研的Brain++AI开发平台,将算法训练效率提升40%,支撑了超80%的智慧城市项目。然而,技术优势并未完全转化为商业价值——2025年财报显示,专利授权收入仅占总营收的3%,核心收入仍依赖硬件销售(占68%)。某投资人直言:“旷视的专利像一座孤岛,缺乏与上下游产业的协同变现能力。”

第二,政企合作的“双刃剑”

凭借“城市大脑”项目,旷视科技2024年拿下全国23个省级行政区的智慧安防订单,政府业务营收同比增长62%。但过度依赖政府订单导致议价权削弱:2025年政府项目平均毛利率降至28%,较2023年下降12个百分点。更严峻的是,某中部省份因数据泄露风险暂停与旷视的合作,直接造成Q3营收缺口超4亿元。

第三,开源框架的“反噬效应”

旷视于2024年开源其核心人脸检测算法RetinaFace,短期内吸引超10万开发者入驻生态。但这一策略反而降低行业门槛——商汤科技、云从科技基于开源代码快速推出竞品,导致旷视在金融身份认证市场的份额从2023年的37%跌至2025年的24%。

巨头围剿与新兴挑战

旷视科技所处的人工智能行业竞争异常激烈。一方面,传统科技巨头纷纷布局人工智能领域,凭借其强大的技术实力、资金优势和市场资源,对旷视科技形成了围剿之势。另一方面,新兴人工智能企业也不断涌现,它们以灵活的创新模式和独特的技术优势,对旷视科技构成了挑战。

指标

旷视科技(2025)

商汤科技(2025)

云从科技(2025)

总营收(亿元)

98

145

62

研发投入占比

42%

35%

48%

政府订单依赖度

63%

45%

71%

海外营收占比

8%

22%

3%

其一,硬件价格战的“囚徒困境”

为争夺智慧零售市场,旷视2024年将AI摄像头单价从3200元降至2200元,引发行业恶性竞争。商汤科技随即推出“买算法送硬件”套餐,云从科技则联合华为以成本价供应边缘计算设备。至2025年,AI摄像头行业均价较2023年暴跌45%,旷视相关业务毛利率仅剩19%,较三年前腰斩。

其二,生态闭环的“致命短板”

与商汤科技布局元宇宙、依图科技深耕医疗AI不同,旷视始终未能跳出安防主赛道。其2025年推出的智慧物流机器人因缺乏仓储管理系统支持,客户复购率不足20%;而商汤凭借“AI+AR”解决方案,已拿下宝马、特斯拉的工厂数字化订单,单项目金额超3亿元。

其三,海外市场的“合规黑洞”

受欧盟《人工智能法案》影响,旷视2024年被迫退出德国、荷兰市场,海外营收占比从2023年的15%骤降至8%。相比之下,商汤通过与新加坡政府合作数据沙盒,海外业务仍保持22%的增速。某国际律所报告指出:“旷视的算法黑箱设计和数据存储机制,难以满足GDPR的透明性要求。”

增长乏力与盈利难题

旷视科技的市场表现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尽管公司在安防、金融等领域取得了一定的市场份额,但整体市场增长速度逐渐放缓,盈利状况也不尽如人意。2024年财报显示,旷视科技营收同比增长仅10%,远低于市场预期;净利润亏损进一步扩大,达到5亿元人民币。这一数据背后反映出旷视科技在市场拓展和盈利能力上的双重困境。

从市场拓展来看,旷视科技在传统优势领域的市场份额逐渐被竞争对手蚕食。在安防领域,海康威视大华股份等传统安防巨头凭借其强大的渠道优势和产品线整合能力,不断推出融合人工智能技术的安防解决方案,对旷视科技形成了强有力的冲击。在金融领域,随着监管政策的收紧和市场竞争的加剧,金融机构对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更加谨慎,旷视科技的业务拓展难度也相应增加。

此外,旷视科技在新兴市场的开拓上也进展缓慢。尽管公司在零售、物流等领域进行了布局,但由于缺乏核心竞争力和市场认知度,市场份额仍然较小。

从盈利能力来看,旷视科技面临着成本高企和收入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一方面,公司在技术研发、市场推广等方面的投入不断增加,导致成本大幅上升。另一方面,旷视科技的收入主要依赖于少数几个大型项目,收入结构较为单一,抗风险能力较弱。一旦这些大型项目出现问题,公司的盈利能力将受到严重影响。

此外,旷视科技在商业模式上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公司主要通过提供技术解决方案和服务收取费用,这种模式虽然在短期内能够带来一定的收入,但长期来看,缺乏稳定的盈利模式和可持续的收入来源,难以支撑公司的持续发展。

AI 2.0时代,旷视需要一场“基因革命”

旷视科技的未来充满挑战,但也并非没有机会。在人工智能行业从“增量扩张”转向“存量厮杀”的背景下,旷视科技需要以“革自己的命”的勇气,重构价值链、重塑核心竞争力。这场转型注定伴随阵痛:短期业绩承压、组织架构动荡、战略资源再分配……但历史证明,敢为破局者,方能成破局者。

留给旷视科技的时间窗口正在收窄,而真正的考验在于:当旧时代的红利消散时,它是否已为新世界的规则做好准备?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

Most Discussed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