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新能源汽车问题爆发年?

蓝鲸财经
17 Apr

文|财视传媒

今年伊始,新能源汽车的各种问题开始频繁暴露在大众视野当中,不少人开始对新能源车忧心忡忡。

安全问题频发?

4月13日,有网友爆料:辽宁沈阳工业展览馆发生一起车辆碰撞事故。在展会现场,一辆黑色越野车(SUV)突然失控,造成多车被撞受损。

视频显示,在车展现场,一辆黑色越野车突然加速,在发生大幅度转向后撞上一辆白色汽车。随后,这辆越野车又撞向一参展观众。幸好该男子反应迅速,才躲过一劫。不过,该越野车并未停下,而是继续在展馆内横冲直撞,撞向多辆参展汽车。后来有网友爆料称,肇事车辆疑似为华为旗下汽车品牌问界(AITO)M7。

次日,问界用户服务发布《关于辽宁沈阳工业展览馆M7 Pro事故的声明》:2025年4月13日14:01,一辆问界M7 Pro在辽宁沈阳工业展览馆发生碰撞事故,造成一名人员受伤。我们深表歉意,已积极协助就医,经检查伤者有轻微挫伤,当日已出院。

经初步调查,事故发生于车展撤展前夕,车辆未处于展车模式,导致车辆被误启动。因主驾未系安全带,且方向盘大角度干预,不满足AEB(Autonomous Emergency Braking,又称自动紧急刹车系统)触发条件。

无独有偶。3月29日,小米SU7在高速路上发生碰撞后爆燃致三人死亡的事件,至今还未曾给出一个说法。3月31日起,该事件开始在全网发酵。4月1日-3日,受该事件影响,港股小米集团股价连续三天大跌,市值缩水约1300亿港元。

另据“第一财经”报道,最新上险量数据显示,3月31日-4月6日,在“3·29小米SU7爆燃事故”后的完整首周,小米汽车销量为0.5万辆,排名下降3位至21名。这也创下了近两个月以来小米汽车最低周销量。过去两个月中,小米汽车周销量从未低于0.6万辆,最高时在3月24日-3月30日达到了0.78万辆。

后续有网友发帖称,雷军终于露面,略显憔悴但仍面带微笑,不少网友看后回应称,“雷总最近因为小米SU7事故操心憔悴也正常,希望他能注意身体啊,真的太心疼了。”

此外,“新闻晨报”报道称,3月18日,多位网友发布视频称,深圳一新能源汽车撞护栏起火,现场黑烟滚滚,烧到仅剩车架,引发关注。

事发现场视频画面显示,一辆黑色车辆横在道路左侧的护栏中间,火焰已经烧得比车身还高,有乘客从车上跑下来,还有人躺在路中间,身上冒着烟。不一会儿大火就将整辆车吞噬,烧到仅剩车架。

随后极氪汽车发布深圳交通事故的情况说明,说明指出,结合后台数据及现场信息,事故发生时车辆正在高速行驶,与高架道路中间的金属护栏连续碰撞后出现火情。此次交通事故以相关部门的调查认定结果为准。

不过,此前极氪汽车被曝“开启智驾后撞上护栏”的消息也引发热议。相关视频显示,在青银高速上,一辆黑色极氪7X行驶途中突然往左撞向绿化带,反弹后又直直冲向高速右侧护栏,车头严重撞毁,前车轮也被撞飞了。

3月13日,极氪汽车官方发布关于银川车辆交通事故的说明,并附上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说明指出,11日下午,一辆极氪7X在青银高速公路由东向西方向行驶时,发生单车交通事故。事故并未造成人员伤亡,高速交警认定事故原因为驾驶员操作不当。

结合后台数据和现场信息反馈,事发前车辆并未开启NZP(智能驾驶辅助)功能,仅开启了LCC(车道居中辅助)功能。因驾驶员拿取眼镜的动作,向左转动方向盘,导致LCC功能退出,车辆仪表显示文字并语音提醒“您正在干预方向”。此后方向盘仍保持向左偏转,导致车辆持续偏离行驶,期间并未有任何方向盘回正动作。最终车辆从中间车道偏离行驶到最左侧车道,并与护栏发生剐蹭,导致事故发生。

多起事故矛盾指向智驾系统,但是在各种事故中人为原因和智驾系统的责任很难分清,此前就有朋友在驾驶带有自动紧急避让功能的车辆进行超车时,被系统强行减速。

据这位朋友后来描述:“我当时要超车的时候,系统可能是监测到距离周围车辆太近,所以自动点了刹车。其实通过多年驾驶经验判断,那个距离还挺远的,完全具备超车的条件,但系统主动减速了。我作为驾驶员,那一瞬间的感觉是对车失去了控制,让我当时大脑空白了一下,因为我常年驾车会对车辆的情况有一个潜意识的判断,在系统介入的瞬间,这种潜意识判断被打乱了。那一瞬间是很危险的,当时我的车头已经变道出去了,如果后面有车正常行驶,这一下减速是会引起交通事故的,那以后我再也没开过这个功能。”

但也有部分网友发布行车视频表示,智驾系统中的主动避让功能救了很多家庭。视频中刚刚驶入隧道的车辆前方出现一位抱孩子的妈妈,由于光线变化原因,驾驶员无法观察到前方有行人,此时紧急避让功能开始介入车辆,减速的同时快速变道,避免了即将发生的事故。

车企自身经营困难

日前,有博主分享了一条全国哪咤汽车授权经销商代表,在哪咤桐乡工厂门前的维权视频。

视频中经销商称:“我们是全国300多家哪咤经销商中的二十余家代表,过去大半年,哪咤汽车先后经历不发车、大裁员、业务停摆、供应商讨债等困境。但我们这些授权经销商没有放弃,我们没裁员,没断社保、没有发负面,店面正常运营,税还在缴纳,员工工资一分不少。”

“这是因为我们相信哪咤厂家会兑现承诺,可是从去年9月份到现在,厂家从未正面回应过我们哪怕一次消息,全靠传言。快融资了,快复工了,要开经销商大会了,结果我们听着等着投入着,最后越陷越深。”

“最让人痛心的是,我们很多门店按厂家的要求打全款几百上千万,但车一辆都没有发出。有的经销商为了买车贷款担保,现在正被银行追债客户起诉。”

“今天,我们来到哪咤桐乡工厂,不是来闹事,我们只提出三点诉求:一、赔偿我们2024年9月至今的运营损失、预支2025年5月到7月的经营成本。二、所有打款未发车拖欠的返利和补贴,必须在5月11日前一次性返还。三、尽快恢复售后服务体系,别让四十多万哪咤车主被彻底抛弃。我们不是要让哪咤倒下,我们只要一个交代,请方运舟董事长正面做出回应。

4月14日,“红星新闻”从哪咤汽车相关负责人处了解到,从经销商层面来讲,他们讲述的事情和实际情况是相符的。从去年哪咤汽车爆出资金链紧张以来,公司一直在寻求融资、努力自救。情况不是那么乐观,还在积极地推进当中。

哪咤汽车的难自2024年就开始了,从2024年10月开始,哪咤汽车就频繁陷入争议,先是被员工控诉未按时发工资,大规模裁员降薪,后被供应商告上法庭。到了2025年1月3日,根据天眼查,合众新能源又再次新增一条股权冻结信息,数额达到10亿元人民币。迄今为止,据企查查显示,哪咤汽车的母公司合众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已经被列为被执行人和限制高消费,司法案件292个,债务债权56条。

近日,“新黄河”注意到,极越汽车关联公司上海集度汽车有限公司成为被执行人。4月7日,该公司新增两条被执行信息,执行标的共4.45亿元,涉及金融借款合同纠纷案件,执行法院为上海市徐汇区人民法院。

据“新黄河”报道,极越CEO夏一平已被限制高消费。极越的官方公众号也停更了,最后一条消息是2025年3月14日发布的。

此前的“极越闪崩”事件轰动全网,2024年12月11日下午,极越汽车CEO夏一平在线上召开全员内部会,表示要对公司经营遇到困难进行调整,但没有具体明说。会后,极越汽车人事部和各部门员工谈话,给出了两个选项:选项一,12月16日前自愿离职,签署协议赔偿N+1,2月15日前到位,但是因为没钱了所以不能保证;选项二:停薪留职,不缴纳社保和公积金。

次日,员工便将他所在的会议室围得水泄不通。事发之前几乎没有征兆,事发之后如野火燎原,极越这种突发性“猝死”的企业可是不多见。

对此,公众号“游龙说”分析表示:2021年新能源汽车销量暴涨211%的神话,让无数创业者看到了“风口”。资本的疯狂涌入让行业陷入“规模陷阱”。哪咤汽车前CEO张勇为争夺市场份额,推出售价5.99万的哪咤V,三年累计亏损180亿,这种“低价换市场”的策略导致行业毛利率普遍低于10%,而头部企业比亚迪通过垂直整合实现20%的毛利率,形成“马太效应”。政策红利的退潮比想象中更快。2024年新能源汽车购置税减免额度减半,地方补贴普遍缩水50%。政策转向让依赖补贴生存的车企陷入绝境。威马汽车曾凭借“国补+地补”实现单车盈利,补贴退坡后立即陷入亏损,最终在2024年申请破产。这种“政策断奶”效应在三四线城市尤为明显。

由此,新能源车企频频爆雷,也不奇怪。

新能源高管大变动

4月4日消息,华为官网和余承东的个人微博、抖音认证信息发生变更,其职位目前为“常务董事、终端BG董事长”,不再包含“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董事长”。

有网友甚至猜测,3天前小米SU7事件全网发酵,华为害怕类似事件发生于是将余承东“保护”起来了。

但据知情人士对“第一财经”表示,华为公司拥有完善的内部治理架构,此次为正常管理任命,可以让余承东有更多的精力为消费者打造精品。

值得一提的是,在2024年4月,余承东的职位也有过调整。当时,华为内部发布人事调整文件宣布余承东将担任终端BG董事长职位,卸任终端BU CEO,该职位由原华为终端BG首席运营官何刚接任。

据公众号“同车时代”表示:业内人士认为,余承东的认证和职务的变动或与此前引望股权和人员的变动有关。早在2024年12月,就有多位知情人士称,华为车BU预计将在2025年1月1日并入引望,规模将达到数千人。2024年1月16日,深圳引望智能技术有限公司正式成立,该公司最初由华为技术有限公司100%持股,是华为旗下致力于智能汽车产业发展,提供汽车智能系统及部件解决方案的子公司,也是华为汽车业务与各大车企进行股权合作的载体。

2025年3月31日,深圳引望智能技术有限公司已完成工商信息变更,华为持股比例从100%调整至80%,并引入阿维塔科技和赛力斯两大股东,分别持股10%。同时,人员架构也发生调整,徐直军出任董事长,余承东和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担任副董事长,白熠、靳玉志、卞红林、张兴海任董事。

2025年3月,北汽股份也突发重磅人事变动。根据公告,北汽蓝谷董事会同意选举张国富为董事长、十一届董事会战略委员会委员、提名委员会委员、薪酬与考核委员会委员,并担任战略委员会主任委员职务,自董事会决议通过之日起履职。

同时,北汽蓝谷聘任刘观桥为经理、乔元华为董事会秘书。由于乔元华尚未取得董事会秘书任职培训证明,董事长张国富将暂时代行董事会秘书职责,该公司对乔元华的聘任将于其取得相关证明后正式生效。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人事变动距北汽蓝谷前任董事长代康伟上任不到一年。

针对当下车圈频繁的高管变动,北方工业大学汽车产业创新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翔告诉《中国经营报》,这背后主要还是与现在新能源汽车市场激烈的竞争环境有关,“现在国内汽车行业都朝着电动方向发展,整个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者很多,这些竞争者也很多元化,既有传统车企,也有造车新势力,还有很多科技巨头的跨界者,这就导致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极其激烈。”

有人曾说过,2024年是新能源车的“大考之年”,迄今为止,这场“大考”还在继续,而且还进入了更为严酷的“无人区”。您认为这样的趋势还会继续吗?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

Most Discussed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