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金证研》 轶洺
2025年1月17日,深圳迅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迅策科技”)申报港股上市获得备案,证监会发布关于迅策科技境外发行上市及境内未上市股份“全流通”备案通知书。而此前,迅策科技已呈交两版招股书,截至2025年4月15日均已失效。
作为国内一家专注于实时数据基础设施及分析解决方案的供应商,迅策科技来自资管行业收入占比虽下滑,但仍超五成。在近三年一期,迅策科技营收高涨,但仍未能扭转亏损的窘境,累计亏损超3亿元,且连年失血。在此背后,迅策科技按照收入模式来划分的收入,分为订阅模式和交易模式。其中在2023年一季度,在交易模式下,迅策科技曾提供低毛利率的服务维系客户关系。尽管如此,近三年一期,交易模式收入占比反超订阅模式。与此同时,迅策科技的付费客户总数增速放缓,且其净收入留存率下跌。另一方面,迅策科技的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走高,贸易应收款项持续攀升或赊销高企,且部分贸易应收款项来自五大客户,存在信用集中的风险。
一、增收不增利累计亏损超3亿元,资产管理行业收入占比下滑但仍超五成
2016年,迅策科技由贺璟璐、刘呈喜创办成立,其注册资本为100万元,其中刘呈喜认购99.9%的股份。同年,刘志坚、耿大为加入迅策科技,刘呈喜为刘志坚的父亲。
经过多轮融资和股权转让后,截至上市前,刘呈喜间接通过珠海恩圆、珠海富前、珠海股温及珠海亨呈控制迅策科技已发行股本总额的28.86%。其中,刘志坚为董事会主席,而耿大为则是执行董事兼总经理,而刘呈喜并非董事会成员。
而刘志坚负责迅策科技整体的策略规划、营销及营运管理。在近几年的经营过程中,迅策科技的营收规模逐渐扩大,但并未能实现盈利。
据最后实际可行日期为2024年9月8日的招股说明书(以下简称“2024年9月8日招股书”),2021-2023年及2024年1-3月,迅策科技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2亿元、2.88亿元、5.3亿元、0.75亿元。
同期,迅策科技的净利润分别为-1.19亿元、-0.97亿元、-0.63亿元、-0.84亿元。
可见,报告期内,尽管迅策科技的营业收入保持上涨趋势,但仍未能终止亏损,报告期内累计亏损3.63亿元。
对于亏损情况,迅策科技表示,预计于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将录得净亏损,这主要是由于迅策科技对技术及解决方案研发的持续投资。
在业务方面,迅策科技作为国内实时数据基础设施及分析解决方案的供应商,主要为各行业的企业提供涵盖数据基础设施及数据分析的实时信息技术解决方案。
值得一提的是,迅策科技的战略重点为资产管理人。在迅策科技的营业收入当中,可按照不同行业主要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资产管理行业,另一类则是多元化行业(不包括资产管理),主要包括金融服务行业(资产管理除外)、城市管理行业、电信行业等等。
2021-2023年及2024年1-3月,迅策科技来自资产管理行业的收入分别为1.06亿元、2.14亿元、3.5亿元、0.41亿元,分别占营业收入的88.2%、74.4%、65.9%、55.3%。
其中,迅策科技来自资产管理行业的收入占比有所下滑,但由于多元化行业整体较为分散,而资产管理行业作为迅策科技的其中行业之一,其收入占比仍超总营收的五成水平。
同时,迅策科技表示,其客户涵盖国内的各类资产管理人,包括保险公司、共同基金、证券公司、家族办公室等,其经营和财务业绩与金融行业的整体健康和稳定存在固然联系。
二、交易模式收入占比反超订阅模式,曾提供低毛利率的服务维持客户关系
在迅策科技经营业务的过程中,主要通过两种收入模式获取收入,大部分是由客户根据其自身商业需求选择。
据2024年9月8日招股书,迅策科技的收入模式,可分为订阅模式与交易模式,客户所选择的两种付款期限导致此两种收入模式。
订阅模式下,迅策科技向其客户收取年度订阅费,付款通常自合约开始后12个月内到期。而在交易模式下,迅策科技主要向客户收取个人设立费,迅策科技的履约责任在客户验收时履行,以及付款通常自验收后3个月内到期。收入主要在迅策科技的解决方案获得客户的验收时确认,通常为于验收报告确认。
2021-2023年及2024年1-3月,迅策科技的毛利率分别为75.2% 78% 79%、85.2%,毛利率呈上涨趋势。
同期,迅策科技在订阅模式下的毛利率分别为85.5%、91.8%、92%、85.5%。2023年1-3月,当期订阅模式下的毛利率为89.9%,2024年1-3月的85.5%对比上年同期的表现略有下降。
而2021-2023年及2024年1-3月交易模式下的毛利率为53.9%、62.2%、71%、85%。还需注意的是,2023年1-3月,当期交易模式毛利率为39.4%。迅策科技表示,此段时间低于其余报告期的毛利率水平,主要在于迅策科技主要提供毛利率较低的服务,如数据清理,以维持若干基于交易的客户关系。
可见,2022-2023年,两种模式下的毛利率均呈上升趋势。而分收入模式来看,迅策科技在订阅模式下的毛利率高于交易模式下的毛利率。
对此,迅策科技表示,与订阅模式相比,交易模式通常涉及根据客户的要求对解决方案进行更多定制,从而导致成本更高;根据交易模式,部分资产管理客户要求迅策科技在设备上预装解决方案,并将该等配备齐全的设备直接交付予彼等,从而亦导致成本增加。
除此之外,迅策科技的客户对以上两种收入模式的选择同样值得关注。
2021-2023年及2024年1-3月,迅策科技通过订阅模式获取的收入,分别占总营业收入的67.3%、53.5%、38.3%、40.8%。同期通过交易模式获取收入,则分别占总营收的32.7%、46.5%、61.7%、59.2%。
可知,报告期内,迅策科技的订阅模式收入占比持续下跌,而交易模式的收入占比则呈上涨趋势,逐渐成为迅策科技的第一大收入来源。
对于交易模式下的收入增长快于订阅模式,迅策科技于招股书中表示,或主要来自四个原因:大型机构的内部要求(如人员定期变动及安全合规等原因);行业客户的习惯(如部分客户打算减少对软件的长期依赖因而更偏好传统交易模式等);与新客户初步接触(在扩大客户群时通常遵循客户首选的购买方式等);市场的不确定性(金融业过去三年增长出现短暂放缓)。
且迅策科技在招股说明中提示,倘其无法管理与收入模式有关的风险,业务、财务状况、经营业绩及前景可能会受到重大不利影响。即两种收入模式均需要高效管理以追踪使用情况、确保解决方案质量,以及有效处理续期或项目验收,任何中断均可能影响迅策科技的财务表现。此外,上述交易模式导致的现金流变动及与订阅模式相关的潜在短期流动性风险,可能会影响迅策科技的管理营运资本、履行财务义务及投资未来成长机会的能力。
总体来看,迅策科技在两种收入模式中,交易模式或因其成本等因素的影响,其毛利率总体高于订阅模式。同时,迅策科技的交易模式下的收入增长持续走高,贡献的收入占比反超订阅模式下的收入。
三、付费客户总数增速放缓,净收入留存率呈下滑趋势
营业收入的增长,或离不开持续地开发新客户。此番上市,2022-2023年,迅策科技的付费客户增速有所放缓。
据2024年9月8日招股书,2021-2023年及2024年1-3月,迅策科技的新增付费客户数量分别为75名、77名、85名、18名,新付费用户持续增加。
2021-2023年及2024年1-3月,迅策科技的付费客户总数分别为143名、182名、200名、92名。经计算,2022-2023年,付费客户数量分别增加39名、18名,其同比增速分别为27.27%、9.89%。
可见,相较于2022年,2023年迅策科技的付费客户增加数量有所减少,且付费客户总数同比增速有所放缓。
此外,迅策科技的客户净收入留存率也需关注,净收入留存率是迅策科技的关键运营指标之一。
据2024年9月8日招股书,净收入留存率是指,首先确定上一年同期(追溯期间)的客户及其对迅策科技收入的贡献;然后,迅策科技确定同一组客户各自对其当期收入的贡献,并最后计算净收入留存率,方法是同一组客户当期产生的收入除以追溯期间产生的收入。
据2024年9月8日招股书,2021-2023年及2024年1-3月,迅策科技的回头客数量分别为68、105名、115名、74名。
经计算,同期,迅策科技的回头客数量占其付费客户总数的比例分别为47.55%、57.69%、57.5%、80.43%。
2022-2023年,迅策科技的净收入留存率分别为143%、98%。2023年1-3月的净收入留存率为132%,2024年同期则为87%。
从迅策科技的付费情况来看,回头客数量占比呈增长趋势,但从2022-2023年以及2024年1-3月的净收入留存率来看,该指标呈下降趋势。
对此,迅策科技表示,受到国际形势、经济市场等宏观环境的影响,导致金融业增长暂时放缓,从而导致若干客户(尤其资产管理行业)的支出减少和项目延迟。同样的原因也导致2024年1-3月的付费客户较2023年同期暂时减少。
四、连续“失血”现金流承压,贸易应收款项持续攀升或赊销高企
尽管在近年来,迅策科技的新客户持续增加,为迅策科技带来收入增长,然而还需要注意五大客户的收入集中情况。
据2024年9月8日招股书,2021-2023年及2024年1-3月,迅策科技来自五大客户收入分别为0.24亿元、0.98亿元、1.87亿元、0.29亿元,占总营收比重分别为19.9%、34.1%、35.2%、39.1%。
其中,同期,迅策科技来自最大客户收入分别为0.08亿元、0.36亿元、0.65亿元、0.09亿元,占总营收的比重分别为7%、12.3%、12.3%、12%。
可见,报告期内,迅策科技前五大客户贡献的收入占比走高。
与此同时,迅策科技或面临赊销高企的“窘境”。
据2024年9月8日招股书,2021-2023年及2024年1-3月各期末,迅策科技的贸易应收款项分别为0.23亿元、0.77亿元、2.66亿元、2.33亿元,2022-2023年分别同比增长229.93%、247.42%。
其中,同期,迅策科技贸易应收款中分别有0%、30%、9%、4%为来自迅策科技的最大客户款项,而有3%、37%、39%、11%为来自迅策科技五大客户的款项。
且经测算,2021-2023年及2024年1-3月各期末,迅策科技的贸易应收款项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19.35%、26.62%、50.20%、311.66%。
可见,报告期内,迅策科技部分贸易应收款项来自迅策科技的前五大客户,存在一定的信用集中风险问题。
另一方面,迅策科技连续两年“失血”,其现金流或承压。
据2024年9月8日招股书,迅策科技的经营活动所得/(所用)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5,167.8万元、-18,496.5万元、-19,398万元、、-7,916.7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按2023年收入计算,迅策科技在国内资产管理行业中的实时数据设施及分析市场排名第1,市场份额超13%。
但是,在国内的实时数据基础设施及分析市场排名中,迅策科技排名第四,占该市场份额比重的3.4%。而国内该市场排名处在前两名的公司(主要为云服务供应商),市场行份额分别为10.9%及7.7%。
对此,迅策科技表示,其经营所在行业属于新兴且发展迅速的行业,公司的成功取决于其持续创新以及及时以具成本效益的方式预测及应对行业趋势及客户需求变动的能力。倘迅策科技无法准确预测、准备并及时应对该等行业变动及不断变动的客户需求,其业务、财务状况、经营业绩及前景将受到重大不利影响。
简言之,从市场份额的数据上看,迅策科技的实时数据基础设施及分析市场份额排名靠前,但纵观整体行业的情况,迅策科技以3.4%的市场份额排名第4,市场较为分散。在此背景下,迅策科技或赊销高企、连续“失血”,对于三年一期尚未实现盈利的迅策科技而言,未来如何保持业绩增长或值得关注。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