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音乐涸泽而渔

蓝鲸财经
17 Apr

作者丨青橙财经 方诗意 

对听音乐的人来说,“国内怎么有这么多音乐APP”一直是个未解之谜。和海外Spotify+Apple Music的组合相比,国内的音乐APP和武林门派一样群雄割据:

腾讯音乐集团旗下有QQ音乐、酷狗音乐、酷我音乐,互联网巨头中有网易网易云音乐和抖音的汽水音乐,还有各大手机品牌也都接入了不同的曲库自成一派,比如华为音乐。

近日,“网易Q音乐”话题登上热搜,不少用户集体吐槽音乐APP版权四散,导致听歌不得不在几个平台之间切来切去。有人呼吁,不如让几个平台合并,减少用户的麻烦,反正现在的一个个平台其实就跟付费墙背后的版权仓库一样。

*图源微博

这个现象背后,是在线音乐行业经过十几年的蓬勃发展,能圈的地已经不多了。

腾讯音乐为例,腾讯音乐是国内最大的音乐娱乐集团。最新财报显示,其2024年全年实现总收入284亿元,调整后净利润81.4亿元,同比大增30.7%。其中有76.5%的收入都来自在线音乐服务。

然而,它的活跃用户规模却在去年四季度出现滑铁卢,在线音乐服务业务MAU为5.56亿,同比减少了近2000万人。过去一年,腾讯音乐的在线音乐用户月活基本都低于或持平2023年的表现,更无法和2021年巅峰期的6亿到多用户相比。

这种“用户变少了,钱却赚得越来越多”的现象,不禁让人疑惑:这种更多用户离开了平台,留下来的用户花更多钱的模式能否长久?腾讯音乐又是否正在掉进“涸泽而渔”的市场怪圈?

01“付费“拉爆”,但用户不满与日俱增”

“正在试听,完整播放需开通VIP”

“今日免费畅听字数已用完,开会员继续畅听”

“该专辑为数字专辑,需单独购买”

这样的提示,在国内音乐APP中屡见不鲜。而作为用户规模最大的平台,腾讯音乐旗下的APP,既通过五花八门的付费模式让平台赚到了钱,却也成为了用户集中输出不满情绪的窗口。

海豚投研在去年的一份研究中指出,腾讯音乐旗下QQ音乐和酷狗音乐两个最大的平台,有50%到70%的歌曲都被纳入付费墙,变成了VIP歌曲,其中热门歌曲有一半都进了付费墙。而同行网易云音乐的这个比例是34%左右。

*图源海豚投研

腾讯音乐2024年报显示,其订阅服务贡献了152.3亿元收入,同比增长25.9%,去年四个季度在连续增长,第四季度的在线音乐付费用户数同比增长13.4%至1.21亿。而且,单个付费用户月均收入(ARPPU)增长到了11.1元。数据反映,用户更愿意给腾讯音乐花钱了。

但在社交媒体上,我们看到的景象却不太一样。

一方面,尽管付费数据持续走高,平台依然还有不少免费用户。然而自坚定做大在线音乐业务以来,QQ音乐持续缩减免费听歌的权益。体现在用户视角上,有时候是看广告原本免费听一天变成了半小时,有时候则是日推、雷达等免费听的权益或者渠道直接消失,引发多次吐槽。

*图源小红书

而另一方面,用户开了会员也不能万事大吉。有已经是VIP的用户吐槽,充了VIP,还要看广告,自定义背景要SVIP,甚至SVIP也还会弹出广告,“付费付了个寂寞”“要不是版权大都在腾讯我早换平台了”。

*图源百度贴吧

显然,尽管用户付费数据明显更好看了,但这在某种意义上其实有牺牲一部分用户体验的嫌疑。而当用户活跃数据下滑,和网络上批判产品的声音同时出现,腾讯音乐或许就需要警惕过度加强付费的反噬。

02“触及天花板,在线音乐进入苦战”

腾讯音乐的“强化付费”策略并非无因。事实上,这背后是其用户增长触顶后的无奈之举。

回顾早期,在线音乐和其他互联网产品一样,都奉行先圈地、再收钱的策略,一度存在一个宽松的环境。然而,从2021年高峰期超过6亿的月活,到现在长期徘徊在5.7亿左右,数据证明在线音乐走到这么大基数的规模后,继续扩大用户规模的空间已经十分有限。在用户红利消失的情况下,提高现有用户的付费率、ARPPU值成为必然选择。

在发布2024年财报后的电话会议上,腾讯音乐管理层明确:“在新增用户方面,希望维持目前的增长规模。同时要注意规模和ARPPU之间的平衡,不会通过短期低价手段获取短期增长。”

而谈到具体手段,继续涨价基本是板上钉钉的事:“从ARPPU方面,希望在15元和18元正价普通会员部分提升价格,让基础包月规模和ARPPU值持续增长......对普通会员和SVIP的运营能让平台留住更健康的用户。”

言下之意,人少了,那就专注于让每个人多掏点钱。至于原本从免费时代走过来,不好培养付费习惯的用户,未来大概率会在付费生态中走向边缘化。

而实际上,这部分用户以及腾讯音乐失去的用户,并不是从音乐消费中离开了,只是找到了属于他们的消费方式。

一方面,网易云音乐、汽水音乐等竞品在快速增长,用平台差异化分流走了不少用户。

网易云音乐去年全年营业收入79.50亿元,同比增长1.1%,归属母公司净利润15.62亿元,同比增长112.7%。全年付费用户突破6500万,同比增长42%,增速远高于腾讯音乐的13.4%。这固然有基数低的原因,但还有一点就是,网易云音乐的会员价格更低,且有淘宝88VIP赠送权益的支持,因而“吸”走了一部分不习惯为音乐多花钱的受众。

而汽水音乐则是一个另类。海豚智库在其分析中指出,从2024年下半年开始,汽水音乐开始大量推广,半年 MAU(月活跃用户量) 翻倍,2025年年初已经逼近1亿关键用户指标。汽水音乐的免费属性+网红推荐逻辑,已经能够满足一部分对版权音乐需求较低的用户,自然也会改变在线音乐行业的格局。

这就是另一方面的变化,短视频平台改变了在线音乐生态,不少用户已经不再追求单纯的听歌,尤其是付费听歌。

汽水音乐背后的字节非常聪明:当下入局搞版权绝对是花大钱自找苦吃,但如果用做短视频的思维做音乐呢?字节并不需要复制一个QQ音乐或者网易云音乐出来,反而希望用户能用刷短视频的方式,在特定场景内消费那些能在短时间内激活用户的热门音乐。

另一个例子是快手,《2024快手音乐生态内容报告》显示,去年快手音乐视频创作者数量同比增长21%,音乐类视频发布量同比增长42%,音乐短视频播放量同比增长45%。间接说明已经有不少用户直接在短视频场景消费音乐。此消彼长,腾讯音乐占据的传统音乐APP自然被分走了流量。

03“商业模式拓展难,难以构建全生态”

此时回顾,腾讯音乐的困境不仅在于用户流失,更在于其商业模式过于单一。

2021年7月,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出台反垄断措施,要求相关平台放弃音乐独家版权。这一政策终结了长达几年的“独家版权”时代,使得腾讯音乐引以为傲的版权壁垒轰然倒塌。

*图源新京报

没有了独家版权护城河,腾讯音乐在线音乐业务的核心竞争力遭到削弱。而也是在相似的时刻,曾经在2019年占据腾讯音乐总收入71.9%的社交娱乐业务,也遇到了监管的重拳出击。

2020年10月,腾讯音乐旗下的全民K歌遭遇“黄歌”、露骨视频事件,在被要求整改后,媒体发现其不良内容依然存在。2021年6月,清朗行动整治饭圈,波及唱歌网红为驱动的直播业务。2022年5月,监管瞄准网络直播打赏,出台多项规定,严格规范平台打赏行为,让原本坐收“中间费”的平台不得不减少打赏依赖,腾讯音乐的社交娱乐业务收入也从这一年开始快速萎缩。

到2023年6月,腾讯音乐响应监管号召,下架了随机性很高的直播概率功能道具,抽奖带来的收入下降。这一年,其社交娱乐业务收入首次被在线音乐业务收入超过,直到如今其营收占比只剩23.5%。

因此,两大业务都被限制的情况下,腾讯音乐自然把心思放到了更细节的收费问题上。收费需要载体,从首发期权益、数字专辑权益,到票务和在线演唱会,腾讯音乐的经营重点似乎不在路人盘,而在更愿意消费的艺人粉丝等群体。但这部分核心用户最终能提供多高的上限,是个未知数。

*图源小红书

并且,腾讯音乐对未来的规划是:“计划加强在音乐价值链上的业务布局,探索新业务机会,如物联网音乐、长音频和国际市场等。”

这方面的探索,可以与国际音乐流媒体巨头Spotify的战略动作对比。Spotify去年推出了合作伙伴计划,推广播客和音乐视频业务,挑战Youtube,目前已经覆盖九个欧洲市场。数据显示,欧洲展现了在内容生态成熟、高价值用户群体多、视频化转型需求强烈等方面的巨大优势。比如欧洲播客市场规模预计突破25亿欧元,荷兰用户付费率全球领先。

而同样试图做业务拓展的腾讯音乐,国际化规模短期内还无法和Spotify相比,国内的拓展高度依赖用户基本盘,但目前的数据已经显示出,不少用户对单纯的付费感到厌倦。对腾讯音乐而言,业务拓展的策划方向是好的,如何让用户接受,依旧是个问题。

总之,在线音乐的创新必须基于用户特点进行,付费用户有限,则商业模式也有上限。腾讯音乐激进的收费和盈利表现,看似是进取,其实是在守护多年挣来的基业。守成心态既然已经诞生,打开新局面,便不是这一朝一夕的事情。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

Most Discussed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