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股市上演了“活久见”一幕,“江苏前首富”季昌群被自家名下中国高速传动(00658)起诉挪用66.4亿元资金,丰盛控股(00607)反击称指控“恶意抹黑”。季昌群的资本帝国面临崩塌风险。
控股股东被自己名下上市公司起诉,在港股市场几乎没有完全可比的前例,在公司治理结构仍偏传统的华人控股企业中尤为罕见,具有高度戏剧性和市场影响力。
双方在董事会和南高齿控制权上针锋相对,4月24日股东大会或成关键转折,双方争夺控制权和66亿资金,决定了未来的走向。
从“神股”传奇到危机:季昌群的帝国裂痕
季昌群的资本传奇始于2000年代初。他与兄弟创立丰盛集团,从南京建筑业起家,逐步扩展至新能源、医疗健康和生态农业。
2013年,他借壳汇多利集团(后更名丰盛控股)登陆港股,2016年通过换股控股中国高速传动,将后者市值从3亿港元推至600亿港元的“香港神股”,涨幅高达200倍。
当年,他以368亿元财富荣登“江苏首富”,2018年位列胡润百富榜第89位。
季昌群的成功源于激进资本运作。2016年,丰盛控股斥资69亿元收购20余个医疗健康项目,业务横跨新能源、文化旅游和康养地产。然而,2018年丰盛集团12.8亿元债券违约打破神话,引发市场对其财务状况的广泛质疑。业内人士曾警告,季昌群的高杠杆扩张策略在资金链紧张时易引发连锁反应。尽管他将丰盛集团股权转让给兄弟季昌荣,强调丰盛控股与其无股权关联,但股价暴跌,投资者信心受挫。
如今,季昌群被中国高速传动起诉挪用66.4亿元资金,资本帝国的裂痕进一步扩大。
66亿资金谜团:财务操控的幕后黑手?
2024年11月,中国高速传动公告披露,其全资子公司南京传动、南京翰达及南京盛装在2023年前后签订的商品买卖协议涉及66.4亿元应收款及预付款,截至2024年10月31日未收回。部分交易对手方被指与丰盛控股及季昌群存在关联,资金去向成谜,形同“财务黑洞”。
中国高速传动迅速展开行动:成立由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的调查委员会,聘请第三方机构核查财务记录,并于3月31日在香港高等法院起诉丰盛控股、季昌群及相关人员,指控其通过关联交易和虚假协议挪用资金,构成欺诈。
调查锁定前执行董事房坚,称其掌控子公司公章和财务流程,规避审计,导致房坚于3月2日被罢免。中国高速传动还向南京市公安局江宁分局报案,警方已就资金挪用及职务侵占立案,初步调查报告预计5月中旬发布。
丰盛控股4月2日发布公告反击,斥责指控“毫无根据”,并提交律师函反驳中国高速传动对提名董事的“抹黑”,质疑66.4亿元应收款为何迟至2024年底暴露,指出贸易业务2023年营收70.22亿元,占总营收30%,如此巨额异常为何长期未被发现?丰盛控股直指中国高速传动董事会监管失职,称年报审批流程存在漏洞,可能涉嫌财务造假。
双方攻防战愈发激烈,资本市场密切关注调查进展。
南高齿控制权疑云:核心资产“失控”?
南高齿是中国高速传动营收支柱,2023年以29%市场份额位居全球齿轮传动设备行业第一,贡献超60%收入。其风电齿轮产品占据全球风能市场近三分之一份额,被视为中国高速传动的核心竞争力。然而,2024年11月,丰盛控股发现南高齿公司章程于2024年9月底修订,引发控制权危机。
修订前,南高齿董事会7名董事全由控股股东南京高齿企管(中国高速传动间接持股50.02%)提名。修订后,董事会扩至9人,南京高齿企管仅提名4人,且成员变动需2/3以上股权批准。
丰盛控股认为,此举“处心积虑”剥夺了大股东控制权,南高齿可能“失控”。若股权转让,50.02%股份或被视为非控制性股权,估值恐损失20%以上控股权溢价,严重损害股东利益,可能导致投资者对中国高速传动长期战略的信心动摇。
中国高速传动反驳称,修订合法合规,旨在响应新增股东南京金鹰(持股5.83%)和江苏瑞华(持股2.4%)的治理诉求。公司强调,通过与员工持股平台金湖酾福(持股6.98%,由胡曰明控制)的一致行动协议,仍控制6个席位,占投票权66.7%。
丰盛控股多次要求查看协议细节,却被以“内部文件”为由拒绝,仅获知协议经顶级律所和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审核。
董事会“交火”:权力争夺白热化
双方冲突在董事会全面爆发。《财中社》注意到,3月2日,中国高速传动以房坚未配合66.4亿元资金调查为由,罢免其执行董事职务。房坚曾于2014-2016年担任丰盛控股执行董事,被指在子公司贸易业务中操控关键决策,罢免其职务被视为对“丰盛系”势力的重大打击。
3月7日,丰盛控股迅速反击,要求召开股东特别大会,提议罢免董事长胡吉春及创始人胡曰明,提名杨启林为执行董事,李祖滨、陈敏锐、黄顺为非执行董事。胡吉春为胡曰明之子,分别代表中高速的第二代领导和创始团队。
胡吉春在内部会议中强硬回应,称丰盛控股的指控“毫无依据”,并强调其领导对维护客户和贷款方信任至关重要。据公开报道,胡吉春还私下联络主要股东,争取支持以巩固其地位.
中国高速传动4月3日公告,将于4月24日召开股东大会审议罢免胡吉春及选举新董事,但对丰盛提名的董事人选提出质疑,称李祖滨涉嫌逃税,杨启林未经授权参与百亿项目,黄顺所在会计师事务所被法院强制执行。
丰盛控股斥责这些指控为“恶意抹黑”,李祖滨通过律师函反驳,称已就名誉损害提起法律程序,杨启林则表示将视情况采取法律行动。
双方在董事会上针锋相对,权力博弈进入白热化。
资本与实业的博弈:冲突的深层根源
丰盛控股与中国高速传动的恩怨始于2016年换股交易。季昌群通过控股中国高速传动,整合新能源装备制造资源,意图打造多元化帝国。然而,2018年丰盛集团12.8亿元债券违约、2021-2022年南高齿43%股权出售(交易价43亿元,持股从93.02%降至50.02%),导致双方信任危机加剧。中国高速传动创始人胡曰明于2019年重返董事会,显示其对“丰盛系”战略的不满。
季昌群擅长资本运作,2016年通过69亿元收购迅速扩张,但制造业企业更需长期稳定。中国高速传动以南高齿为核心,注重技术与市场竞争力,可能认为“丰盛系”的激进战略威胁企业根基。南高齿章程修订被丰盛控股视为“职业经理人夺权”,而胡氏父子或视“丰盛系”为外部干预。66.4亿元资金风波成为信任危机的引爆点,暴露了公司治理的深层裂痕。
业内人士分析,冲突根源在于资本逐利与实业稳健的理念对立。季昌群的扩张战略在资金链紧张时易引发连锁反应。资本追求短期回报,实业强调长期积累。内斗暴露了公司治理的深层裂痕,可能动摇南高齿的全球领先地位。
股东大会悬念:和解曙光还是持久战?
4月24日的股东大会被视为“关键一战”。丰盛控股希望重组董事会,夺回控制权;中国高速传动则强调胡氏父子的领导稳定性。
市场人士预测三种可能:一是丰盛控股成功罢免胡氏父子,但可能引发客户流失和融资难度,机构投资者或进一步减持;二是胡氏父子保住席位,丰盛控股诉诸法律,延长内斗周期;三是双方妥协,达成临时和解,但需透明披露资金和控制权细节。
中国高速传动已全额计提66.4亿元减值,导致2024年净亏损65.57亿元,尽管营业收入下降8.3%,但风电、工业及轨道交通齿轮业务分别增长0.7%、21%、25.3%,主业稳健,但市值仅剩13.74亿港元。
丰盛控股市值跌至2.23亿港元,4月17日收盘价0.35港元,创近一年新低,机构投资者信心受挫。市场数据显示,2024年第四季度,中国高速传动和丰盛控股的交易量显著下滑,反映投资者观望情绪浓厚。
调查进展备受关注。独立调查委员会已完成对部分交易对手方的初步核查,发现部分资金流向与丰盛控股关联公司存在交集,但具体证据尚待确认。
从“江苏首富”到深陷66亿元风波,季昌群的资本传奇蒙上阴影。丰盛控股与中国高速传动的内斗,不仅是权力与资金的较量,更是资本与实业的试炼。4月24日的股东大会或将带来转机,但真相需待司法调查揭晓。
(文章来源:财中社)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