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情研究所丨四川183“变形记”

四川在线
17 Apr

四川在线记者 蒋君芳 张守帅

中国有2800多个县级行政区,四川占比超过6%,数量居全国第一,“183”成了四川省情的一个显著标志。

当“胡焕庸线”穿过“183”,情况就有些复杂,这条“神秘线”一侧是地广人稀的川西高原和横断山脉,一侧是人口稠密的四川盆地,自然条件差异、历史发展基础不同,让“183”打上“不均衡”的标签,比如最强区与最薄弱县的经济体量相差上百倍。

怎么让县域经济的结构合理,成了一道难题。

通常用金字塔型、橄榄型、哑铃型衡量收入分配的社会结构中,橄榄型被视为理想状态。如果套用这些结构,橄榄型同样是四川推动县域结构演进的方向:既鼓励和支持头部县域参与全国竞争,又采取托底性帮扶举措提弱,不断壮大主干县域群体规模。

这是四川183“变形记”的底层逻辑。

省统计局新近发布的县域经济发展成效显示,2024年四川有超七成县(市、区)经济总量过百亿元,有120个县域GDP增速高于全省,县域经济质量效益持续改善。

但与广东、江苏、浙江、山东等东部沿海省份相比,四川在持续做大县域经济整体规模、加快演进趋势的同时,需要进一步提升县域“天花板”的高度和显示度。

怎么样才算“橄榄型”的183?赛迪方略西部县域研究中心副主任杨皓天认为这个“画像”,指向“头部引领、中部冲刺、尾部培育”的省内县域梯队式发展模式。

如果从演进的过程看,就是做“加减法”——增加头部,减少尾部。四川在线记者对四川近几年的县域经济发展情况做了梳理,发现了这一轨迹。

从2020年到2024年,四川经济总量超1000亿元的县(市、区)变化不大,从10个增加到12个,新增地为成都新都区和德阳旌阳区。

同一时期,四川经济总量500—1000亿元的县(市、区)数量呈较快上升趋势,目前达到24个,其中2021年新增7个(成都金堂县、攀枝花东区、绵阳江油市、南充顺庆区、眉山东坡区、眉山仁寿县、达州宣汉县),2022年新增2个(德阳广汉市、遂宁射洪市),2023年新增5个(成都新津区、成都都江堰市、成都崇州市、绵阳游仙区、绵阳三台县),2024年新增3个(德阳什邡市、遂宁船山区、乐山市中区),4年时间增加了17个。

经济总量低于100亿元的县(市、区),呈明显下降趋势:从2022年的58个减少到2024年的50个,3年时间减少了8个。

从这三组数据可以看出,变化最大的是500—1000亿元区间,其次是百亿元以下的底部区间。“中部壮大,底部提升态势较为明显。四川县域经济正在摆脱过去‘少数头部强、大量底部弱’的不平衡格局,逐步形成以中等规模县域为主体的健康结构。”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副会长杨彪这样解读向“橄榄型”的演进。

虽然千亿GDP俱乐部的阵容近几年变化不大,但一个值得关注的点是,覆盖面拓展到了新的市州。2024年,德阳旌阳区实现GDP1002.47亿元,成为该市首个突破千亿的县(市)区,自此四川拥有千亿县(市)区的市州,从成都、绵阳、宜宾3个城市,扩展为成都、绵阳、宜宾、德阳4个城市。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点是百亿县的分布格局。随着汶川县GDP突破百亿元,目前全省21个市州中,没有哪个市州没有百亿县。这一突破实属不易。受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害破坏,汶川县绝大部分国民经济主要指标呈现“断崖式”下降,当年地区生产总值仅16.2亿元。

四川肩负着经济大省挑大梁的政治责任。推动县域发展,既要立足四川,也要跳出四川,放眼全国看,四川县域经济的实力如何?

赛迪顾问每年发布的全国百强区、百强县榜单,历来被看做是一个重要的参照。2024年,四川共有20个县(市、区)入围全国百强县、百强区,总量居全国第3位、西部第1位。尽管在数量上,四川在全国已有较强显示度,但在县域战力“天花板”的比拼中,仍有较大追赶空间。

赛迪顾问发布的“2024年62个千亿县GDP排名”中,62个千亿县主要分布在江苏、浙江、福建、山东等15个省份,其中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分别达22个、11个、6个、6个。四川尚没有县市突破“千亿”这一门槛。

不仅如此,在赛迪顾问统计出的2024年GDP超过900亿元的准“千亿县”中,四川依然没有上榜县市。记者梳理发现,目前我省距离“千亿”最近的是简阳市和西昌市,两地的GDP均迈过了800亿元,分别达到862.8亿元、803.4亿元。此外,GDP 655.3亿元的射洪市也已瞄准了“加快建成市域副中心,奋进千亿县”这一中心目标,GDP 751.7亿元的宣汉县2026年定为决战决胜之年,确保GDP突破1000亿元,成功建设全国“千亿县”。

再看区一级的比拼。去年发布的2024全国百强区榜单中,排名前10的区域,9个来自东部地区。而在整体排名上,四川有9个上榜区都在50位后,尽管武侯区闯进了前15名,但距离第一名的南山区,经济体量相差在4600亿元左右。

综合县(市、区)来看,浙江千亿县(市、区)已扩容至33个,总数超过全省县(市、区)三分之一。四川的千亿县(市、区)为12个,占总数的比重不到7%。

不只是顶尖“战力”被拉开了距离。四川在线记者注意到,拥有136个县(市)区的山东已经没有百亿元以下的县(市)区;拥有122个县(市)区的广东,百亿元以下的县(市)区仅有4个。而目前我省百亿元以下的县(市)区还有50个,占全部县域总数的27%左右,其中不乏一批少于50亿元的县(市)区。这也是省委省政府动员各方面资源力量共同推进托底性帮扶的重要原因。

总体看,四川县域数量在全国是最多的,但有较高显示度的县域还较为缺乏。提到江苏县域,第一时间就会想到昆山、江阴,提到浙江可能就会想到靠领带拿下全球30%市场的嵊州等,四川也需要这样有显示度的县域代表。

今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湖北提出,深入实施强县工程,因地制宜培育根植性主导产业;福建提出,县域重点产业链突出以点带面,从技术体系、产业体系、制度体系等方面统筹发力,打造一批工业强县、产业特色县;四川同样明确提出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因地制宜推动兴业、强县、富民一体发展……

四川在线记者梳理发现,在发展县域经济上,多个省在“打法”上展现出默契。

4月14日,四川举行了一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发布主角是获评“全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进步显著县”的若尔盖县。这一荣誉显然不和GDP直接挂钩,因为仅从GDP看,若尔盖县不到50亿元的GDP,处于四川183个县(市、区)的底部。

这体现的是分层分类发展县域经济的思路。我省共有183个县(市、区),发展情况差异较大,基于此,四川提出“抓强、壮干、提弱”县域经济发展思路。

山东也有类似发展思路。2023年,山东提出实施经济强县领跑、特色强县示范、百县图强、薄弱县跨越和特殊类型县振兴等5项计划,要求分类开展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试点。这一思路助力山东县域经济近年来快速发展,目前山东千亿县扩容至6个。

另一个默契点在于帮扶培育。2022年,江苏启动新一轮南北结对帮扶合作,明确苏北10个重点县由苏南强县(市、区)结对帮扶。目前苏北赶超态势明显,培育出沭阳、邳州、东台、沛县、新沂等一批千亿县,助力江苏县域经济形成“群狼式”的阵型。

2023年,四川启动39个欠发达县的托底性帮扶工作,对每个欠发达县域明确1个市或县(市、区)进行帮扶。不久前,四川发布了39个欠发达县域的经济发展成绩单:39个欠发达县域地区生产总值(GDP)突破3000亿元,达3146.9亿元,占全省比重4.9%,较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

县域经济的核心是民营经济。杨皓天建议,各地要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从“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通过简化行政审批流程、提高政务服务等举措,进一步提升县域投资竞争力,持续为企业创造更加便利的发展条件和环境。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

Most Discussed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