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霍东阳 编辑/张广凯)
4月15日,港交所披露广州遇见小面餐饮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遇见小面”)向港交所主板提交上市申请书。早在去年一月,就有若干媒体报道称遇见小面正在计划港股IPO,如今其上市计划终于迈出关键一步。
在招股书中,遇见小面明确了此次在香港IPO募资的用途:拓展餐厅网络、扩大地理覆盖范围及加深市场渗透;升级整个餐厅网络的技术及数字系统;品牌建设及提高客户忠诚度;对上游食品加工行业潜在公司的战略投资与收购;及用于一般公司用途及营运资金。
作为粉面赛道最早的入局者之一,遇见小面此前开店步伐相对缓慢,2021年曾经喊出的3年千店目标,短短两年后被亲自推翻,被外界质疑思路混乱。2024年,遇见小面开店速度明显提升,营造出招股书中不错的营收增速,但是这样的势头能够持续多久,恐怕还需要时间验证。
而截至目前,遇见小面的门店仍以自营为主,保证了一定的品质稳定性,但未来开店重点却将转移至加盟店,对食品安全和管理能力将提出不一样的挑战。
三分之一的遇见小面开于2024
目前,从广州起家的遇见小面已经成为中国第一大川渝风味面馆经营者。
招股书透露,遇见小面的在2022-2024年的营收分别为4.18亿、8.01亿和11.54亿,年复合增长率为66.2%;同期年内利润分别为-3597.3万、4591.4万和6070万。
有行业观察专家表示,遇见小面能在粉面赛道站稳脚跟是天时地利的结果,除了在以清淡饮食为主的广东地区推出连锁率较低的重庆小面,遇见小面也是第一批将面馆开进一线商圈、交通枢纽填补消费场景空白的品牌。
遇见小面成立于2014年,创始人宋奇因为曾在麦当劳和百胜餐饮工作,尤为擅长将产品进行标准化:将面的辣度、软硬度进行统一标准烹饪,并针对“大本营”广东地区进行本土化口味改良。这一举措让资本看到重庆小面的商业潜力,并吸引众多知名资方纷纷入局。
据招股书披露,在过去十年间其共获得了8次融资。首家门店开业三个月,遇见小面便收获天图资本和投资人顾东升200万元的天使投资;2016年,凭借首家门店,遇见小面得到九毛九旗下品芯悦谷和联想弘毅投资旗下的奇昕的青睐;2021年粉面赛道热度飙升,遇见小面也获碧桂园旗下汇碧资金和喜家德创始人高德福的注资。
遇见小面曾在采访中表示,公司一直采用稳健的开店策略,因而2021年门店数目才达到100家。尽管遇见小面在2019年已经开放加盟模式,但大多以“单店加盟”的模式展开,且宋奇对加盟商的要求极为严格,因而加盟的门店数目一直比较有限。
不过,近年来,遇见小面开始在地域拓展和门店数量增长的双重发力,在2023年7月就达到了200家。据招股书,2023年年末的门店数达到了252家,这意味着在该年下半年遇见小面就开出了超50家门店。同时,2023年下半年,遇见小面在地域布局上实现新突破,首次进军山东、安徽、海南市场(数据来源于窄门餐眼)。
2024年,遇见小面的开店策略愈发激进。相较于2023年净增82家门店,2024年其新开门店达120家,净增数量超过百家,其中包括天津首店和备受瞩目的香港首店。
遇见小面还放宽了加盟政策。2024年3月,遇见小面曾发布特许经营公告,面向国内新一线城市及部分海外发达国家城市和高校、交通枢纽等渠道,开始拓展“区域特许经营”和“渠道特许经营”的模式。不过,就招股书披露数据来看,特许经营的收入仅提升了16.35%,可见其目前的门店仍旧以自营为主。
此外,有业内人士向观察者网表示,遇见小面自2023年开始的飞速扩张或许是在为这次的IPO铺路,“门店数越多、营收越多,可以展现给投资人的数据也越好看。”
值得注意的是,遇见小面单店的回报周期在12-24个月,这意味着2024年开出的大部分门店可能尚未收回投资成本。餐饮分析师、凌雁咨询首席咨询师林岳认为,“在目前市场不确定性较大的情况下,一到两年的投资回报周期吸引力有限。”
低价内卷下,何处寻找新增量?
4月8日,遇见小面在香港西九龙高铁站迎来第400家门店的开业庆典,这也是继2024年5月在香港红磡开设首家门店后,在香港市场布局的第六家门店。
在开业庆典中,遇见小面也表示其将以在香港开设100家门店为长远目标。此外,相较于前五家主要以街铺和商场店为主,这家落地交通枢纽的门店也代表着遇见小面对香港市场的野心。通过布局香港市场,遇见小面不仅可以强化品牌高端化的形象,提升品牌溢价和资本估值。
特别是在内地餐饮行业的激烈竞争中,香港市场的补充有望提升品牌的营收水平。近两年,各餐饮品牌都在“卷”价格。目前粉面市场占有率最高的连锁品牌和府捞面(源自遇见小面招股书),去年已经将价格下降了近30%,主流价格带调整至16-29元之间。
遇见小面也在通过各种促销手段来调整菜品的价格,推出了包括20元以下的“打工人套餐”、会员日主食五折等优惠选择。目前,遇见小面在内地市场的人均消费28元,竞争对手大多为夫妻店和“苍蝇馆”。但遇见小面在香港的人均消费可以达到在50-60港元,招牌产品“红碗豌杂面”在上海售价仅为26元,但在香港则达到了42港币。
但遇见小面的客单价低于本地茶餐厅和粉面馆,可见其在香港市场仍旧是“平价路线”。但林岳并不看好重庆小面在香港的市场,他向观察者网表示,香港的港式茶餐厅、中式粉面馆已趋于饱和,存量市场没有太多剩下给川味领域的餐饮。
进军香港市场有望提升遇见小面的营收水平,但能否提升盈利能力还是一个问号。
遇见小面在香港的客单价虽然高于内地门店,但房租和人力成本却都是翻倍的,有小红书博主称遇见小面香港黄埔店的房租为20万港币/月,其贴出的招工告示则透露,管理组员工薪资23,000港币/月起,全资服务员的工资在16,210港币/月起,兼职员工的时薪可以达到60港币/小时。
在近日香港特区政府公布的零售数据中,截至今年2月,香港零售业已经连续下滑了12个月。香港零售管理协会主席邱安仪表示,这主要是源于去年同期高基数以及港人北上消费模式的转变。林岳认为,文旅产业的发展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餐饮的发展,但国内餐饮品牌抢到流量并不容易。
有媒体分析称,遇见小面对香港市场的规划,可能受到了香港连锁品牌谭仔米线的百余家连锁门店的影响。不过,谭仔米线母公司谭仔国际自上市后业绩表现一直乏力,今年年初,谭仔国际甚至宣布拟将进行公司私有化,距其上市不过三年的时间。
谭仔国际曾表示,业绩遇冷很大程度上是受港人北上消费和香港经济乏力的影响。而现在谭仔米线的门店数也缩减至156家,在2024年7月,有媒体报道其门店数目为189家。
在有业内人士表示,在广深市场发展尤为深入的遇见小面在香港市场依托内地供应链将有效降低运营成本,有望从“高性价比”策略吸引价格敏感型消费者和年轻群体。不过,观察者网也发现,香港遇见小面在小红书上的评价不算积极,除了口味差异,还涉及食品安全、服务等方面。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2022年至2024年连续三年,公司的重庆小面、豌杂面和酸辣粉线下销售量在所有中国连锁餐厅中排名第一。遇见小面在招股书中表示,下沉低线市场开店、探索海外市场开店、加大特许经营模式开店,是公司未来发展的“三驾马车”。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