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几年后回望,2024年,对于传统的剧集制作出品公司来说,或许是具有转折意义的一年。
进入4月下旬,国内各大影视公司陆续披露了2024年年度报告。剧集市场,特别是对传统的长剧制作出品公司来说,头部的几家公司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收入下滑。
其中,华策影视(300133.SZ)2024年营收为19.39亿元,同比减少14.4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1.7亿元,同比减少41.55%;慈文传媒营业收入为3.66亿元,同比减少20.63%,不过得益于营业成本的大幅降低以及其他原因,其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1285.1万元,同比扭亏;柠萌影视(09857.HK)同期营业收入为6.57亿元,同比减少46.25%,净利润由盈转亏,为-1.9亿元。
稻草熊娱乐(02125.HK)和欢瑞世纪则是为数不多实现营收与利润双增长的公司。前者收入同比增长33.6%至11.25亿元,母公司持有人的净亏损同比收窄98.06%至-212.4万元;后者营收同比增长14.6%至3.84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亏损同比收窄34.51%至2.2亿元。
《中国经营报》记者在查阅这些公司的财报时发现,虽然部分公司在业绩上有所增长,但或依靠降本增效,或依赖单部剧集的市场表现,可以说,行业还未完全摆脱下行轨道。
不过,记者同时也注意到,上述公司都将注意力放在了近两年发展迅速的微短剧上,这是否能够成为传统剧集公司的突破点?
业绩普降
从上述公司的具体业绩表现来看,稻草熊娱乐剧集播映权许可业务为核心增长动能,2024年收入同比激增50%至11.24亿元,占总收入99.9%,近乎成为公司收入的唯一支柱。这一增长背后,主要凭借头部剧集《漂白》实现盈利与业务突破。
据媒体报道,《漂白》单部授权费高达2.39亿元创新高。但公司对《漂白》过度依赖亦是隐患,该剧热度难续或衍生内容遇冷,营收利润将受冲击。若未来两年无新爆款,恐营收增长乏力甚至可能再亏损。且单一爆款难维持竞争优势,不推新作品易被超越、丢市场份额。
慈文传媒的净利润虽然实现逆势增长,但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从2023年的1896万元暴跌至-3.53亿元,跌幅达2012%,创下近五年最差纪录。而欢瑞世纪虽然实现了营收与净利润的双增长,但影视剧销售收入5.87亿元却同比下降5.15%。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国内深耕剧集市场的公司,慈文传媒与欢瑞世纪在2024年都在探索其他业务的布局。例如,慈文传媒为摆脱对长剧集市场的依赖, 2024年大力拓展演唱会业务,报告期内实现了1213.65万元收入。
欢瑞世纪则发力艺人经纪业务,收入暴增86.86%至2.34亿元,占总收入31%,成为唯一增长板块。
除此之外,华策影视、柠萌影视等公司在传统长剧集领域也出现了业绩下滑的情况。这些公司的业绩数据都共同反映出过去一年传统长剧集的困境。
云合数据发布的《2024年长剧集网播年度观察》指出,去年新剧的备案量、上新量均在缩减,库存剧的上新量持续增长。新剧上线集数大幅缩减,2024年上新国产新剧总集数7610集,同比减少14%。
在刚刚结束的第12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上,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副会长李京盛指出,在行业降本增效与提质减量的大趋势下,长剧质量有显著提升,但数量的大幅下降应该引起重视。
“如果单纯从数量增减的角度判断一个行业的兴旺或者衰退肯定不科学,不见得数量越多越好。但如果缺乏一定数量的支撑,那这个产业的活力肯定会日益减弱。量越来越少,本身就不是一个有生机有活力的行业标志。同时也会造成我们这个行业资金和人才的流失。”李京盛如是说。
微短剧成突破口
上述公司都在探索新的增长点,不过在这些公司的财报中,都提到了微短剧。
在传统的长剧集制作出品公司中,柠萌影视是较早布局微短剧的公司之一。早在2023年,其推出的《二十九》总播放量就超过了11.7亿次。
但在2024年短剧市场退热,制作与投流成本攀升,财报显示柠萌影视的短剧营销成本占比超80%,投流费用激增使销售及分销开支同比增长70.7%,高达1.58亿元。
不过,柠萌影视作为能连续推出长剧续集并打造爆款的公司,储备的《三十而已2》《问心2》等系列剧,有望借助高口碑IP巩固和扩大其在长剧市场的份额。与番茄小说合作的《十日终焉》影视化项目备受关注,计划通过“影剧联动”构建生态。
华策影视2024年推出了《寻宋》《我的归途有风》等7部微短剧;慈文传媒则披露,目前有4部微短剧正在制作中。欢瑞世纪方面则表示,将结合公司精品剧集制作及艺人经纪业务的优势,公司将加大对于短剧、互动剧等新的内容形式的投入,实现精品化和规模化生产。公司与上海阶跃星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已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共建“麟跃”AI联合实验室,第一期合作方向为短剧Agent产品,双方将合力打造短剧Agent产品,探索AI技术在相关影视应用、短剧管理与投流产品等方向的应用。
“长剧集公司投入短剧,都带有战略布局的目的,尤其是在横屏短剧上,长剧集公司拥有丰富的横屏影视制作经验、相应的全套人才储备,并且更有实力和优质网文IP合作,这些都让长剧集公司在短剧赛道进入白热化中,有超越此前野蛮生长的草台班子,而后发先至的实力。最终,微短剧的引流还是会像长剧一样靠口碑,而非一味地买量,这也是长剧集公司发力的立足点。”文娱产业分析师张书乐表示。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报)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