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强东的正义幻觉,与迟到2个小时的京东外卖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Yesterday

京东进军外卖市场,刘强东亲自下场,高调宣布要将外卖利润率控制在5%以内,以“正义”之名挑战美团的市场地位。然而,京东外卖上线首日便遭遇系统崩溃,订单延迟2小时,用户体验不佳。本文将从这一事件出发,探讨京东外卖的市场策略、面临的挑战以及与美团的竞争格局,揭示“正义”背后隐藏的商业逻辑和现实困境。

01 捡漏

互联网公司打架的方式总是如此类似。

10年前我在北京打到过5块钱的车,那是滴滴疯狂发补贴,想要教育出行市场的时候。10年后的今天,我白嫖了一碗螺狮粉,这是京东想要挺进外卖市场的时候。

但这碗粉,我吃得并不痛快。

因为它迟到了2个小时。

这碗粉我是冲着东哥(刘强东)点的。头一天开始,他几乎霸占了我的社交媒体:东哥亲自送外卖了、东哥请骑手兄弟们吃火锅喝酒了,甚至,他还跟两位穿着竞品工装的骑手欢笑碰杯,上演现实版“boss 直聘”。

大佬以身入局,在当下是一家公司宣布业务重心的流行方式。在上一个阶段把这个玩法做到极致的,是雷军,车圈因此掀起了老板亲自交车并开车门的风潮。

如今,雷军进入特殊的“静默期”,但江湖已经处处见“雷军”。

爱屋及乌,于是,今天中午点外卖时,我在美团和饿了么之间,果断选择了京东——万一碰上东哥来送,我也可以拍个视频、合个影,感受一下流量的暴击。

结果,我以另一种方式成为新闻中的人:因为系统崩溃,很多人今天中午的京东外卖都迟到1个小时以上。

我的第一单京东外卖,则是戏剧性地迟到了2个小时。

时间线大概是这样的:

12点,我发现京东APP上显示的状态是“商家未接单”。此时,我在暗喜,因为京东承诺“超时20分钟免单”——这大漏总算让我赶上了。

12点20分,还是没动静,我的肚子已经咕咕叫,有点坐不住了,联系商家,得到的答复居然是没有接到订单,我又转头去找京东的客服,没想到京东客服是个AI。

着急的时候遇到AI客服,那可真是“唉(ai)~”,我把与AI客服的沟通过程整理成图集,大家可以看看。

经过各种努力,我终于在13:38分,拿到了我的午餐,历时两个多小时。后来官方客服也告诉我,是因为系统崩掉,随后帮我申请了免单。

15:48,我收到了这笔订单的退款。总算,白嗦了一碗粉。

02 正义幻觉

披着正义者的盔甲进入一个新的赛道,这是互联网公司在20年前就流行的玩法。

前几天我跟几位老搜狐的朋友聚会,席间大家聊起搜狐视频,很是唏嘘。搜狐视频最初的打法就是支付版权、搞正版,包括引进大量美剧,让年轻人们不用到处找资源。

后来因为种种原因,搜狐视频风头不再。“就算它还在牌桌上,现在版权费,它也付不起了”,一位如还今在头部长视频平台的朋友感慨。

正义,能赋予某些行动以合理性,甚至以最快的速度获取用户共情。

但它不可能带来一世平安。

因为商业不是小学生期末考卷里的判断题,非对即错。

在京东黑板报最近几天的“檄文”里,我闻到了类似的味道。部分措辞相当犀利,江湖气息浓厚,俨然是正义骑士的宣战文书。

这让我很好奇:以正义之名入场的京东外卖,究竟能带来什么?

普通用户最关心的,肯定是价格。

今天下单之前,我对比了京东和美团,发现同款商品在京东略低3-4元。这可能是京东为了攻占市场进行补贴,属于短期优势,但对于消费者而言,还是很有吸引力的。在过去20年里,互联网公司已经在无数赛道证实过:

不要对用户的忠诚度过于乐观。一盒鸡蛋的优惠就能影响他们的去留。

目前的京东外卖定价,呼应了刘强东那段“流传”出来的发言:要把京东外卖的利润率控制在5%以内。

虽然没有指名道姓,但吃瓜群众都知道,这是在指着美团外卖骂“黑心”。

随后一份摩根大通在2024年11月发布的全球在线行业报告被媒体引用,其中提到美团外卖在2024年的预计净利润为2.8%,但这种略显被动的回应,显然没有太大影响力。这就像两个人发生冲突,对方都喊着喇叭、扛着大锤、赤膊上阵了,你掏出一个笔记本,“有话好好说”。

但根据我的测算,美团外卖的利润率,真不一定能达到5%。

以美团神券活动为例:

比如商家设置15块的牛肉面,参加活动5块钱神券,扣除美团服务费,商家到手9.2元,配送费是4块钱,消费者实际支付14元。

从商家的视角来看,15元的牛肉面,到手才9.2元,美团抽走了售价的40%。

从美团的视角来看,14元的收入,要分给商家9.2元,再分给配送人员4元,自己只剩0.8元。这么算下来,这一单的毛利率为5.7%,净利润应该更低。

作为耕耘十几年的行业老大,美团的净利润还达不到5%,老二,也就是阿里本地生活(饿了么),更是赔本赚吆喝。

再重新理解刘强东的原话:“我给京东外卖定一条规矩,京东外卖永远赚的净利润不允许超过5%。超过5%,我要处分人的。”其实就像岳云鹏和沈腾在《欢乐喜剧人》中的段子:

沈腾问岳云鹏工资多少?

岳:不到1个亿。

沈:具体多少?

岳:3500。

“不允许超过”似乎是这句话的重点,往上看有天花板,往下看有无底洞。中国话的语言艺术,让京东外卖兵马未动,舆论先行,牢牢站于“正义”的制高点。

至于京东外卖能在“牺牲自己利润、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的正义之路上走多远,显然还有待观望。

03 东兴之战

戏剧性的一幕还出现在资本市场。

在恒指红盘的情况下,京东、美团的股价在今天齐齐下跌,跌幅一度达到6%。相对于舆论场的热闹,资本市场更加理性。

“先烧钱,后赚钱”的增长模式,已经过时了。

但这一仗,刘强东跟王兴,不得不打。

当年一左一右坐在马化腾身边时,两位大佬还在各忙各的,为数不多的交集点只是腾讯的持股。随着业务扩张,双方逐渐把战火烧到了对方的城墙之下——美团可能更多地扮演了进攻者的角色。

在“无限游戏”的玩法之下,美团不断扩大战场。越来越多的线上便利店出现在美团外卖,名创优品24H超级店来了,当用户开始在美团外卖购买充电线、充电宝甚至是最新的iPhone,京东就不得不紧张了。

根据媒体报道,美团的3C订单数量在2024年达到京东的四成。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

3C之于京东,就像服饰之于淘宝,是需要誓死捍卫的核心业务。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这或许是京东进军外卖市场的一部分原因。主动进攻有时候比被动防守更管用。

从行业竞争来看,2024年的本地生活赛道,堪称是”诸神之战”。除了美团和饿了么两位老牌选手,抖音、快手、京东、小红书纷纷入场。刚需+高频,是构建商业壁垒的核心要素,也是本地生活赛道的迷人之处。

但截至目前,美团在本地生活的老大地位尚未被撼动。可能就像王兴所言:当市场渗透率超过50%时,如果不犯愚蠢的错误,就很难被翻盘。

当然,他也说过,敌人是不可能完全消灭的。竞合才是下半场的常态。

如今,他又多出了一位麻烦的敌人。

在小红书的评论区里,我今天看到一个段子:刘强东敢亲自上门送外卖,但王兴不可能,就像程维不敢去开滴滴。“苦美团久已”“苦滴滴久已”的说法流传多年,两位大佬的身上多少积聚着底层人民的怨气。

这确实是新入局者的机会。

但我想,打败美团的,应该不是又一个“美团”。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

Most Discussed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