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猎云精选 孙媛
你爱吃的重庆小面,要IPO了。
4月15日,广州遇见小面餐饮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遇见小面)正式递表港交所,冲击“中式面馆第一股”。
作为一家冲刺IPO的重庆小面代表玩家,遇见小面不仅靠着380家门店,撑起了11.54亿元年营收、6070万元净利润,还是一家不折不扣的VC宠儿。
2014年至2021年,公司就合计完成了8轮融资,背后资方更是站着餐饮业的风云人物,包括百福控股、九毛九集团、喜家德创始人高德福等。
其中,2021年,遇见小面获碧桂园创投、喜家德等机构的两轮战略融资,仅4个月时间,估值就从10亿元跃升至30亿元,与和府捞面、五爷拌面、陈香贵、马记永、张拉拉并列六大面馆新贵,曾一时风光无两。
现在,乘着港股餐饮IPO热潮,它又以首家冲刺上市的面馆品牌亮相,试图在二级市场讲出网红小面的故事。
来源:遇见小面小红书
理工男卖网红小面,估值曾4个月暴涨20亿
遇见小面,源自一个理工男的餐饮梦。
2014年,一位怀揣梦想的年轻人联合自己的两位同学,在广州的一处内街小巷开出了人生第一家30平米的小面馆。
这就是遇见小面的故事开局,而这个年轻人便是宋奇。
宋奇本科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后又在香港科技大学读硕士,2010年硕士毕业后,他曾在香港麦当劳营业部做了一年多管理培训生,随后又回广州加入百胜的开发部。
这些于国际连锁快餐企业取得的工作经验,让笃定做餐饮的宋奇随即踏上了中式餐饮的创业之路。
2年后他便携手其本科同学苏旭翔、罗燕灵,正式创办了遇见小面,以对重庆小面的热情开始了公司的发展历程。
同时,在创业之初,宋奇就将标准化运营体系引入该公司,如中央厨房统一配送、精确量化调料配比等,进行口味本土化适配,帮助小面品类扩张全国。
也就是这一套高度标准化、高效体系化及先进数智化的业务模式,将中式面馆的传统魅力与现代化餐饮管理完美融合,成为遇见小面成功的基石。
彼时,黄太吉、西少爷等互联网思维打法的新餐饮品牌正崭露头角,抓住中式快餐品牌老化、年轻人需求未被满足的遇见小面,也拿到餐饮业投资人顾东生和青骢资本的天使轮及天使+轮投资。
2016年,在仅有10家门店的情况下,遇见小面又一年内获得九毛九、弘毅投资的青睐。
当时,弘毅投资董事总经理、百福控股CEO王小龙对21世纪经济报道直言,高学历+年轻+脚踏实地三方面加持,遇见小面很有可能成为中国快餐领域的一匹“黑马”。
王小龙本人,更是自2016年11月起担任遇见小面副董事长并于今年4月调任为非执行董事。
在首获资本青睐的创业前5年,遇见小面主要在打基础、修内功,按宋奇的话说,团队运营的是“网红品牌”,考验的是单品打造爆款的能力和营销传播的能力。
来源:遇见小面招股书
2019年开始,公司通过集中化管理涉足特许经营模式,与自营模式相结合,2021年就开出第100家餐厅。
而这样的超速度,也让遇见小面吸引到了更多资本的驻足。
2020年,九毛九及喜家德水饺创始人高德福领投了其A+轮融资,第二年乘着中式面馆的投资风口,遇见小面作为六大面馆新贵的小面代表,又被碧桂园创投领投两轮战略融资。
当时年内时隔4个月时间,其投后估值就从近10亿元攀升至30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在遇见小面2021年6月B+轮增资的同时,顾东生及奇昕以B+轮投资前遇见小面20亿元估值进行了部分股权转让,分别将公司注册资本179,917.00元及179,917.00元转让予汇碧二号,代价分别为3000万元及3000万元。
来源:遇见小面招股书
按照最后一轮估值30亿元计算,顾东生IPO前持股7.73%,持股价值达2.319亿元,加上已套现的3000万元,除去其200万元天使投资额,合计投资收益已达2.599亿元,投资回报达129.95倍。
另外,IPO前,宋奇、苏旭翔及旗下控股公司淮安创韬为遇见小面的一组控股股东,合计持股49.04%;百福控股旗下奇昕持股17.16%,碧桂园控股旗下汇碧资金合计持股9.06%,九毛九旗下品芯悦毅持股6.50%,青骢资本持股3.26%,高德福持股3.01%。
年入11.5亿!以价换量,小面IPO有几成把握?
在一级市场VC的鼎力相助下,遇见小面估值暴涨、让天使投资人赚得盆满钵满的同时,也开始铆劲狂奔。
据招股书,通过十余年的发展历程,公司已创建了适合全人群、全时段、全场景的多元化经营模式,且直营和特许经营双重模式相结合的遇见小面餐厅。
公司提供广受消费者喜爱的高品质川渝菜品,包括招牌红碗豌杂面、金碗酸辣粉及老麻抄手,其多样化菜品包括特色小面、小锅冒菜、抄手系列、米饭系列、撸串系列、特色小食以及甜品及饮料,形成了丰富的产品矩阵。
每家餐厅通常提供30至40个SKU,提供好吃、快速、礼貌、干净和物美价廉的用餐体验,主食单价范围介乎约13元至35元之间。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2022年至2024年连续三年,其重庆小面、豌杂面和酸辣粉线下销售量在所有中国连锁餐厅中排名第一;就2024年总商品交易额而言,遇见小面为中国第一大川渝风味面馆经营者及第四大中式面馆经营者。
自往绩记录期间期初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其餐厅数量已由133家增长185.7%至380家,其中,公司餐厅总数由截至2022年12月31日的170家增至截至2024年12月31日的360家,年复合增长率为45.5%。
此外,于2024年,120家新直营餐厅及特许经营餐厅开业。公司还计划于2025年、2026年 及2027年分别在中国及海外开设约120家至150家、150家至180家及170家至200家新餐厅。
来源:遇见小面招股书
遇见小面认为,凭借公司在中国内地快速增长的中式面馆市场的领先地位,加上其市场洞察力及强大的规模化能力,相信将处于有利地位,能够把握该市场的机遇,巩固其市场地位。
而扩张狂奔的同时,遇见小面也交出了一份不错的业绩成绩单,来支撑其规模化效应。
公司收入由2022年的4.181亿元增加至2023年的8.005亿元,并于2024年进一步增加至11.544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66.2%,而其收入主要来自直营餐厅经营及特许经营管理,走的是直营为主、特许经营为辅的路线。
其中,直营餐厅经营收入主要包括直营餐厅内的堂食服务及外卖业务收入,特许经营管理收入包括特许权使用费及特许经营收入以及向特许经营商销售食材及餐厅用品等货品及向特许经营商销售设备的收入。
2022年至2024年,直营餐厅经营收入分别为3.36亿元、6.72亿元、10亿元,占总收入比例分别为80.36%、83.95%、86.62%,逐年提升。
此外,公司还于2023年实现了扭亏为盈。
2022年公司亏损3600万元,2023年及2024年其利润为4590万元及6070万元,报告期内录得的经营活动所得现金净额分别为1.048亿元、2.451亿元及3.135亿元。
这些营收和利润的正循环似乎正在佐证,宋奇2021年曾对媒体所言,“过去一直在做模式上的探索,企业建模之后才真正算是拿到了(快速)发展的船票。”
同时,今年4月1日,前京东集团CEO徐雷以独立非执行董事的身份加入遇见小面,或将基于其自身在供应链重构和下沉市场运营方面的经验,希望将京东的“毛细血管式下沉”战术应用到面馆行业。
又从遇见小面未来下沉低线市场开店、探索海外市场开店、加大特许经营模式开店这“三驾马车”的规划上,为其添加了更多确定性。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遇见小面也并非毫无隐忧。
比较显而易见的是,扩张同时,遇见小面在以价换量。
招股书披露,遇见小面主动降低菜品价格,为顾客提供更物美价廉的用餐体验,以吸引顾客及增加整体销售额,2022年-2024年,其订单平均消费额分别为36.1元、34.0元、32.0元,逐步降低。
来源:遇见小面招股书
故而,在翻台率方面,虽然2022年-2024年,遇见小面的翻台率分别为3.1次/天、3.8次/天、3.7次/天,同期,其订单数分别为1416万单、2821万单、4209万单,但其单店日均销售额分别为1.18万元、1.39万元、1.24万元,其中去年单店日均销售额同比下滑了10.79%。
而在同店销售额方面,遇见小面2023年的同店销售额增幅为28.7%,而2024年则出现负增长,为-4.2%。
另外,在扩张之路上,遇见小面资金层面也需要进一步供血。
截至2024年年底,其拥有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4219.0万元,而过去三年,遇见小面均录得流动负债净额。
2022年至2024年,公司流动负债净额分别为1.486亿元、1.868亿元及2.422亿元,主要是由于公司动用流动资产(尤其是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直营餐厅网络的拓展提供资金,用于非流动项目(如装修餐厅及购买 设备所涉及的物业、厂房及设备)。
显然,遇见小面的现金储备并不算充足。
此次上市拟募资用途,遇见小面也坦言,有一部分就是准备用作拓展餐厅网络,包括加密现有高线市场(广州、深圳、北京及上海等),同时开拓下沉低线市场。
可见,赴港上市,将会在遇见小面的下半场扮演重要角色。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