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通财经APP获悉,中信建投证券发布研究报告称,市场热议美债的到期偿付压力,这里存在一定误解,美国国债的到期偿付和新增供给规模确实不低,但并未边际恶化,近几年一直在深水区运行。真正需要关注的问题在于:第一,美国企业债市场面临到期与基本面恶化的双重压力;第二,美国国债的真正供给考验,或在下半年债务上限解决和减税落地,预计美联储会开启新一轮结构性QE进行配合,并放松商业银行的补充杠杆率等限制,对冲美债后续的供给压力。
一、美国国债的到期偿付和新增供给规模不低,但并未边际恶化,近几年一直在深水区运行
市场热议美债的到期偿付压力,这里存在一定误解:
(1)2025年美债出现到期规模尖峰是“假象”,主因到期主力短期国库券的期限在1年内,任何时点统计未来的到期分布,均会发现下一年是高峰。
(2)今年到期总金额很高+边际上升,但主要是短期国库券,附息国债到期额反而下降。
(3)中长期美债的总供给压力(续作+新增)其实未边际恶化。
整体看:近年来美国国债的到期和新增一直不低,并非今年独有;此外,美债违约概率低,眼下利率水平高,将低利率到期老券置换成高利率新发券,对市场有吸引力。因此,单纯从到期偿付规模来论证美债市场存在风险,逻辑上有瑕疵。
二、到期偿付压力更多体现在美国信用债市场
美国企业债临三大问题:
(1)2025年到期规模继续攀升。
(2)疫情期间超低利率发行的债券,在2025年到期的规模继续上升,借新还旧时将面临较高的重置成本。
(3)美国经济在后续大概率走弱,基本面对企业债市场不友好,高收益债信用利差或继续走阔。
但是,需要指出的是,企业债市场恶化,并不一定意味着流动性危机,如果没有系统性冲击,压力未必向美国国债市场传导。
三、美国国债在供给端的真正考验时点,或在下半年债限解决和减税落地
(1)3季度前后,债务上限结束后,会出现短债供给潮:一方面,当前SOFR中枢有上行迹象;另一方面,当财政部存款大幅上升时,美债走势往往偏弱。
(2)4季度前后,减税法案落地,财政部可能提高中长期美债发行规模。2023年8月,财政部类似操作后,10Y美债收益率上冲5%。
(3)预计美联储会结束缩表,开启结构性QE,并放松银行监管(补充杠杆率等),对冲美债后续的供给压力。
(4)相比于供给端压力,更应该关注美债需求端的恶化风险。
近期,美债收益率明显上行,市场对到期偿付问题出现担忧。如何评估后续压力?
一、美国国债的到期偿付和新增供给规模确实不低,但并未边际恶化,近几年一直在深水区运行
被市场热烈讨论的“2025年美债到期规模大幅上升至9万亿美元”、“6月到期规模就高达6万亿美元”两则消息,究竟如何看待?
这里存在一定误解:
(1)2025年美债到期规模出现尖峰是“假象”
美国国债主要分为短期国库券和中长期附息国债两大类,由于前者期限全部在1年以内,因此在任意时点统计未来若干年的到期分布,都会出现下一年到期规模是一个尖峰、此后大幅下降的“假象”。实际上,2024年实际到期的美债规模和2025年差异并不大,考虑到2025年融资仍大量依赖短期国库券,2026年实际到期的美债规模仍然会在9万亿左右的量级,现在统计的金额严重低估。
(2)到期总金额很高+上升,但主要是短期国库券,附息国债到期额反而下降
虽然总到期金额高达9万亿,且近两年较此前边际明显增加,但主体部分仍然是短期国库券,中长期附息国债到期的规模相对稳定,且2025年反而低于2023年和2024年。由于短期国库券的持有者以货币基金等为主,其对中长期美债的参与度较低,这部分市场的流动性变化对长端美债利率的影响较为有限,且考虑到目前货币基金和银行超额准备金庞大的规模,消化短期国库券的压力并不大,因此用9万亿到期规模来判断到期压力不太合适。
(3)中长期美债的总供给压力(续作+新增)其实未边际恶化
对于中长期美债的交易而言,更合适的供给压力指标,是观察财政部公布的附息国债拍卖计划,因其包含了借新还旧的到期美债部分以及新增发行的美债部分。数据显示,财政部上一次增加拍卖计划是在2023年8月,2024年2季度开始,拍卖节奏大致保持稳定,尤其是10年期美债不再增加总发行。
整体看:近年来美国国债的到期和新增一直不低,并非今年独有;此外,美债违约概率低,眼下利率水平高,将低利率到期老券置换成高利率新发券,对市场有吸引力。因此,单纯从到期偿付规模来论证美债市场存在风险,逻辑上有瑕疵。
二、到期偿付压力更多体现在美国信用债市场
美国企业债临三大问题:
(1)2025年到期规模继续攀升
随着疫情期间大量发行债券的逐步到期,美国企业债到期规模从2023年开始进入上升通道,2025年将达到9100亿美元,较上年增加450亿,2026年仍会明显上升。
(2)疫情期间超低利率发行的债券,在借新还旧时,将面临重置成本的大幅上升
2020年和2021年,获益于零利率和QE政策,美国企业债收益率整体较低,高等级品种的平均水平仅为2-3%,随着加息周期的启动,2023年开始,收益率逐步切换到5-6%的较高水平。这意味着,一旦这些企业债需要滚动续作,整体利息支出将大幅增加。
利率切换带来的偿付压力,主要集中在2020-2021年,我们统计了这一时期发行的企业债的到期分布情况。数据显示,2025年达到2600亿左右,较2024年上升300亿左右,如果考虑2022年发行的中等利率的企业债,则边际上升程度更大,今年的压力确实有所上升。
(3)美国经济在后续大概率走弱,基本面对企业债市场不友好
最后,即使不考虑到期偿付问题,由于经济处于下行周期(边际放缓+关税冲击),企业经营压力增加,也会对债务的偿付构成挑战。历史经验看,随着美国经济的走弱,高收益债信用利差倾向于上升,美国企业债市场将边际恶化。
但是,需要指出的是,企业债市场恶化,并不一定意味着流动性危机,如果没有系统性冲击,压力未必向美国国债市场传导。
三、美国国债在供给端的真正考验窗口,或在下半年债务上限解决和减税落地
从此前美债的交易经验来看,滚动到期的规模问题,一般关注度不高,供给端会造成美债波动的主题事件,主要是债务上限解决后的短债发行潮和财政部增发中长债,这两个问题在下半年可能都会出现。
(1)债限后的短债供给潮:财政部存款大幅上升时,美债走势偏弱
尽管短债市场和中长债市场的流动性有一定隔离,但可能受到情绪和其他因素影响,历史上,在财政部TGA账户大幅走高的过程中,10Y美债收益率容易出现上行。
目前,两党就预算案已经达成框架性一致,债务上限问题将在2-3季度得到解决,短期国库券将大量发行,TGA账户得到重建。在上述背景下,若届时美债基本面处于不利的环境中,收益率的波动可能会被放大。
(2)减税法案通过后,财政部面临提高中长期美债发行的压力
特朗普新的减税版本,或在未来十年新增1.3万亿赤字,每年平均增加赤字1300亿,财政部发债需求水涨船高。
由于短期国库券占存量美债的比例已经明显高于15-20%的合意区间上限,持续通过增发短债来融资是存在一定软约束的。我们预期,财政部有可能会在下半年考虑增加中长债的供给规模。
2023年8月,美国财政部上调中长债的发行规模,此后10Y美债收益率在供给利空下到达5%的阶段性高点。
(3)预计美联储会结束缩表,开启结构性QE,并放松商业银行的补充杠杆率等限制,对冲美债后续的供给压力。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