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创业最前线
对于好丽友而言,2025年可谓关键之年。
在今年3月第112届全国糖酒会上,好丽友一口气带来了11款新品,号称历届参展之最。
去年底,这家韩国食品巨头宣布了多个高管任命,在中国市场,好丽友中国子公司CEO李成洙晋升为副总裁,全宇荣被晋升为研发部门主管,郑东原被晋升为销售部门主管。
其中,李成洙在2024年1月才刚晋升为好丽友中国区CEO。也正是在他的带领下,好丽友2024年打了一场翻身仗。
好丽友最新公布的业绩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市场营收达到12701亿韩元(约折合人民币68.65亿),同比增长了7.7%。
图 / 2020年-2024年好丽友中国市场营收;好丽友官网
这一成绩意味着好丽友暂时止住了2023年业绩下滑的风险。然而,好丽友距离2016年的巅峰还相差不少,要如何重回过去的顶峰,仍是待解的难题。
营收增长挑战
提到好丽友,消费者最先想到的可能是那句“好丽友,好朋友”的广告语,也可能是好丽友派这个已经诞生了50年的大单品。
回过头来看,在当时的中国市场,好丽友派可谓现象级的大单品。不仅让好丽友在上世纪90年代进入中国后,打开了市场,迅速在零食市场中占据了一席之地,同时还给达利园创造了机会,依靠平替好丽友蛋黄派,达利园也在零食市场上站稳了脚跟。
在快消品领域,大单品可谓品牌屹立不倒的关键。而好丽友进入中国后通过扩充产品线,延伸到了膨化食品、糖果、饼干、坚果棒等多品类,不仅拥有巧克力派,还拥有Q蒂蛋糕、蘑古力、呀!土豆、薯愿等多款大单品。
根据快消行业大数据公司马上赢数据,在以卖场、超市、便利店为核心的传统线下零售中,2025年3月,好丽友薯片/薯条类目销售额占比44.9%,派销售额占比27.51%,饼干占比15.07%,软糖占比7.01%,这四大类目占据了好丽友95%销售额。
图 / 马上赢
进入中国30年来,好丽友经历了中国零食市场增长最快的时期。2018年12月,商务部流通产业促进中心发布的《消费升级背景下零食行业发展报告》显示,2006年-2016年,中国零食行业总产值从4240.36亿元增长至22156.4亿元,增长幅度达422.51%,年复合增长率为17.98%。
好丽友在中国销售额自然也节节攀高。自2010年起,中国已超越韩国成为好丽友集团的全球第一大市场,一度占比超过50%。
在2016年,好丽友中国创造了77.18亿人民币的营收。
图 / 好丽友2016年Q4财报
然而从2017年至今,这个零食巨头经历了多次挫折,业绩增速明显放缓,也再没达到2016年的营收水平。财报数据显示,2017年好丽友在中国营收下滑了三成,仅为51.55亿元。
图 / 好丽友2017年Q4财报
2018年后,好丽友渐渐扭转了局面,业绩开始回升。但之后几年,业绩也好像坐上了过山车,开始剧烈波动,尤其是2023年,好丽友遭受滑铁卢,在中国市场营收为11790亿韩元(折合人民币约58.7亿元),同比下滑7.5%。受中国市场业绩不佳影响,2023年好丽友总营收仅同比增长了1.4%。
带着压力,好丽友来到了2024年。根据最新披露的2024年业绩,好丽友在中国市场营收同比增长7.7%,又止住了下滑趋势。这一次的增长态势能持续吗?
“好朋友”塌房
业绩大幅波动的原因,在于好丽友正在中国市场面临多重挑战。
好丽友2016年在中国的销售巅峰与韩流文化在中国的影响力密不可分。
当时,好丽友选择了多位韩国明星为产品代言,李敏镐代言了“Q蒂”,“薯愿”选择了全智贤,此外,人气综艺节目《Running Man》的成员李光洙、金钟国则代言了“呀!土豆”。
然而,由于2017年的萨德事件,好丽友在中国经历了为期不短的“抵制潮”,产品销量受到了显著影响。
此后,2022年好丽友又接连触怒中国消费者。
当年,好丽友被指区别对待不同市场,不仅对中国等市场售卖的产品涨价,且在配料上“双标”,同样的产品,在海外市场使用可可粉,却在中国市场使用代可可脂。
为了回应争议,好丽友官方微博发布回应称,国内好丽友仅2021年9月对部分派类产品价格做出调整,其余产品比如膨化、饼干、糖果等价格均保持不变。且不同国家受原料及人工成本上涨影响不同,价格调整周期亦不相同。
此外,针对配料“双标”,好丽友称,好丽友派主要配料全球一致,争议系翻译软件翻译海外产品配料表时表述不准导致。
图 / 中国新闻网
然而,该声明仅通过备忘录形式发布,也未加盖公章,因此遭到了不少中国消费者吐槽。好丽友只好删除原声明,发布了加盖了公章的声明函进行正式回应。
图 / 中国新闻网
这几个事件让好丽友在中国消费者心中形象大打折扣。
战略定位专家、九德定位咨询创始人徐雄俊认为,好丽友业绩波动主要是由于市场环境变化,整体而言休闲食品这几年销售增长缓慢,而好丽友面临的竞争对手也越来越多。中韩关系变化也影响了好丽友在中国市场的销售。
健康风潮下,被迫转型
到目前为止,好丽友的巧克力派已经过完了50岁生日,其它大单品也都诞生了近20年,呀!土豆是2006年入局膨化市场的首支单品,好多鱼诞生于2005年,蘑古力诞生于2004年,Q蒂的诞生时间更是在2002年。
这些零食届的常青树奠定了如今好丽友在零食市场的地位。在北京的家家悦、物美等超市中,好丽友的产品都占据着醒目的货架位置。
“界面新闻·创业最前线”从马上赢获取的数据显示,在派这个类目上,好丽友市场份额超过59%,排名第一位。薯片/薯条类目市场份额则在18.2%以上,市场排名第二。
从童年起,好丽友巧克力派一直是王丽(化名)的零食白月光,最吸引她的是巧克力的味道加上棉花糖独特口感,后来市场上哪怕有了更多的派类产品,好丽友也一直都是王丽的最爱,每当想吃甜食的时候便会想起好丽友。
然而,现在她购买好丽友巧克力派的次数越来越少了。
“巧克力派没有以前的好吃了,”她说,巧克力派的甜很单一,市面上还有更多口感更丰富、生产日期更新的烘焙产品可供选择。
还有多个消费者近期都向“界面新闻·创业最前线”表达了好丽友太甜的印象。
这也是好丽友当前的隐忧。零食市场正经历着健康化的风潮,受此影响,好丽友多个品类都面临市场收缩或者增长乏力的困境。
欧睿国际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糖果零食市场规模在2020年和2022年分别同比下滑了11.1%和8.7%。
饼干品类同样增长乏力,2015年起,中国饼干市场规模同比增速跌至个位数,2022年同比下滑了1.01%。
而中国薯片市场规模增速自2010年以来不断放缓,2020年同比增速仅为1.8%,2022年则下滑了0.9%。摘掉“垃圾食品”的标签,成为了薯片品类发展的大方向。减油、减少饱和脂肪也是薯片健康化的途径。
而烘焙类产品则正由长保产品向短中保产品升级,曾依靠平替好丽友蛋黄派发家的达利园就早早地进入了增长瓶颈,开始向短保市场发力。
面对市场新风向,好丽友自2020年首次提出“零食营养+”战略,实际上就是将坚果、肉松等营养食材融入到产品设计之中,到目前为止已先后上市“坚果+”“肉松+”“果汁+”等系列产品。
好丽友公共事务总监张晓艳也曾在2024年11月表示,过去5年,好丽友采用了“零食营养+”的策略,并在积极推进减钠、减脂、减糖的产品和健康食材产品的研发。
扩充燕麦饼干等健康零食品类也被写入了好丽友2025年的计划之中。
图 / 好丽友2024年四季度财报
然而好丽友在消费者心中的形象根深蒂固,这些新品能否扭转消费者认知还是未知数。
中年危机
2024年业绩胜利收官让好丽友暂时从过去几年的危机中松了一口气。
尤其是2024年四季度,好丽友销售突然爆发,营收同比增长20.1%。公司在财报中表示,第四季度主要专注于节假日销售,并且完成了销售模式的转型。
图 / 好丽友官方微博
推动销售体系变革可谓好丽友2024年的工作重点,为了在中国市场高效销售,公司从直接向销售网点供应产品的销售体系,转型为向当地销售代理商供应产品的间接销售体系。
有分析称,通过经销商渠道,公司不仅能够覆盖大型商场和百货商店,还可扩展至地方的小型零售店,进一步拓宽销售网络。
徐雄俊表示,纵观大型食品饮料企业都非常依赖经销商进入各地的销售渠道,否则企业能够触及的终端非常有限。
对于好丽友而言,此举也是为了更好地拥抱零食市场的渠道变化。好丽友在财报中表示,2025年要进一步强化零食折扣店等现代销售渠道。
张晓艳近期也表示,还会继续推动全渠道融合,多场景布局,重点强化便利店、仓储型卖场、内容电商等优质渠道,合力打造“出圈”爆品,为实现业务增量打开新的突破口。
零食量贩门店已经成为最新的渠道红利。根据新经销数据,2017-2023 年,我国零食量贩门店数量从1250家增加到22000家-25000家,年均复合增速约108%。
好丽友从2023年开始进一步发力零食量贩渠道,推出了散装产品。2024年,成立了专项团队,定制出数十款产品适配量贩零食店渠道需求。
图 / 好特卖销售的好丽友“好特卖专供”产品
然而,比起别的品牌来,好丽友进入这一渠道似乎慢了一步。
如盐津铺子2021年就进入零食量贩渠道,凭借多SKU和品牌力优势,伴随零食量贩渠道扩张快速发展,2022年盐津铺子在零食量贩渠道收入已经达到了3亿元。
在零食量贩渠道快速发展的时期,好丽友已经成为了零食市场上的保守派。
从2022年应对舆论失当的表现和落后一步进入零食折扣店渠道来看,好丽友仿佛陷入了一场中年危机,对中国市场的理解和洞察已经老化。
要想重新获得中国消费者的认可,好丽友不仅要随着市场新趋势进行产品升级迭代,还要跟上渠道的发展变化。好丽友能否通过变革重新焕发青春活力,依然是个未知数。
*注:文中题图来自好丽友官网。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