昂首走向下一个春天——写在天津自贸试验区挂牌10周年之际

天津发布
21 Apr

转自:天津发布

10年前的今天,渤海之滨埋下一颗“种子”,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在春风里扎根生长。

10年一瞬,却是沧海桑田。

如今的天津自贸试验区聚集各类市场主体近9万户,以天津1%的土地,贡献了全市26%的新设外商投资企业、38%的进出口额、43%的实际使用外资额和16%的税收收入。人们惊叹于它的蓬勃生命力、锐意创新的精神和敢为人先的勇气。

凝望历史与未来,今天,再次站在开放最前沿的天津自贸试验区,正以创新之钥开启新的发展之门。

01

呼唤更大胆的探索

10年前,东疆的飞机租赁数量超过了400架,越来越多的国内融资租赁企业渴望站上世界舞台,参与这一“新赛道”的竞争。

10年前,天津海特飞机工程有限公司在飞机维修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企业负责人想,如果能多接一些境外的订单,公司的业务一定能做得更大。

10年前,滨海新区已汇集众多跨国企业和贸易型公司,让跨境资金流动更加便利成为许多企业的诉求。

更大胆的探索被市场呼唤。

2015年4月21日,随着3个片区的挂牌,天津自贸试验区正式成为全国第二批、北方首个自贸试验区。

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平行进口汽车、“金改30条”、自由贸易账户……一个个崭新的词汇从文件中走到人们身边。立足“努力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高水平对外开放平台、全国改革开放先行区和制度创新试验田、面向世界的高水平自由贸易园区”的战略定位,天津自贸试验区开启了创新探索之旅。

见证并参与天津自贸试验区的设立和发展,天津市商务局自贸处处长于新荣对“白手起家”的过程感触颇深:“制度创新是自贸试验区的核心使命。但创新是很艰难的,每走一步都没有可以借鉴的经验,都要摸着石头过河。”

全国首推经营性租赁收取外币租金、外债便利化试点、跨关区联动监管等数十项创新政策,今天,天津自贸试验区的融资租赁总规模已超过2.3万亿元,累计完成2300余架飞机的租赁业务,东疆片区成为继爱尔兰之后全球第二大飞机租赁聚集地,租赁物拓展至船舶、海工平台、轨道交通等多个领域。

全国率先开展综保区外保税维修,扎根自贸试验区的天津海特飞机工程有限公司成为“尝鲜”企业之一,订单量迎来大幅增长。产业链加速聚集,2024年,天津保税维修进出口货值达232.6亿元,同比增长101.8%。

自由贸易账户(FT账户)的本外币合一、账户内资金可兑换、汇划手续便利、可用离岸市场汇价等优势,推动了贸易便利化和境内外金融要素的高效配置。目前,天津自贸试验区FT账户业务规模超过1.1万亿元。

利用离岸贸易“天津模式”,总部位于意大利的高利尔(天津)包装有限公司成功解决跨境结算难题,新型离岸贸易业务为企业发展带来新机遇,天津自贸试验区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水平进一步提升。

从融资租赁到商业保理,从平行进口汽车到网络货运,在这片创新沃土的滋养下,一批特色产业发展成为天津熠熠生辉的“金字招牌”。

02

创新“良种”不断播撒

作为制度创新“试验田”,自贸试验区是一方苗圃,而不是一个盆景。通过复制推广、协同联动,在自贸试验区诞生的创新实践,正在更大范围发挥着引领示范作用。

目前,天津自贸试验区在滨海高新区、中新天津生态城设立了联动创新区,发展空间进一步拓展。随着河北、北京自贸试验区相继挂牌,三地建立起京津冀自贸试验区联席会议机制,已累计发布46个协同创新实践案例。

“以前办理船舶跨区域的转籍手续,需要跑原登记地和新登记地,耗费将近一个月的时间。现在,我们把船舶从河北曹妃甸转籍到天津东疆,两地的海事部门窗口都能受理申请,一站式办理,在这个过程中,船舶还可以不停航,不影响运营。”受益于津冀自贸试验区海事政务服务跨域互通办理的便利举措,天津东方国际海运有限公司行政主管黄立艳仅用3个工作日,就领到了新的船舶证书。

自设立之初,天津自贸试验区就将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作为重要任务。天津海关联合天津港集团实施的“船边直提”“抵港直装”模式应用于京津冀进出口集装箱货物,进口提箱时间由原先的一到两天压缩至最短1.5小时,出口货物集港预期时间由5天压缩至两天。三地自贸试验区陆续推出230项“同事同标”事项,实现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税务综合一窗”等一批来自天津自贸试验区的制度创新成果在京冀落地开花。

“钢铁驼队”行驶在亚欧大陆,巨轮劈波斩浪扬帆远航。利用“一带一路”海陆交汇点的地理优势,天津自贸试验区还为中欧班列和航运产业发展提供政策助力,“保税专列+中欧班列”“国内采购+保税供船”等创新模式陆续实施,互联互通水平再上新台阶。

挂牌10年来,天津自贸试验区累计实施686项制度创新举措,49项改革试点经验和最佳实践案例在全国复制推广。

天津自贸试验区管委会专职副主任、滨海新区副区长梁益铭表示,天津自贸试验区始终秉持“为国家试制度,为地方谋发展”的使命,加强创新政策复制推广,促进自贸政策“外溢”,在更广领域持续释放改革红利。“未来,天津自贸试验区将继续深化改革创新,切实当好制度创新的提供者、集成者、复制推广者,为天津高质量发展贡献自贸智慧和自贸方案。”他说。

03

开放之门越开越大

东方潮涌,惊涛拍岸。随着中国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自贸试验区也肩负起更加重要的历史使命。

2023年6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在有条件的自由贸易试验区和自由贸易港试点对接国际高标准推进制度型开放的若干措施》,提出在天津等具备条件的自由贸易试验区和海南自由贸易港,试点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天津自贸试验区乘势而上,对外开放步伐不断加快:

完成全国首单标注特殊词语标签的葡萄酒进口业务;

获批开展重点行业再制造品进口试点,率先制定重点行业再制造产品进口清单;

天津自贸试验区企业至像科技有限公司获得中国质量认证中心颁发的电磁兼容(EMC)采用自我声明评价方式的强制性产品认证(CCC)证书,认证检测成本显著下降;

在全国率先发布自贸试验区企业数据分类分级标准规范和数据出境管理负面清单,天津自贸试验区贡献出数据跨境流动“双首个”政策创新,填补了相关领域的制度空白。

……

除此之外,“空运快运货物6小时内放行”“原产地证书微小差错不影响关税待遇”等措施常态化实施,天津自贸试验区已完成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的试点任务,正加快构建与《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等相适应的投资贸易管理体系,在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方面率先与国际接轨。

年均实际利用外资金额超20亿美元,年均进出口额达2000亿元以上……走过10载的天津自贸试验区瞄准了更广领域、更深层次。2024年7月,《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行动方案》提出建成高水平开放引领区、制度创新先行区、特色产业集聚区等目标,推动全产业链创新发展,加快构建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全面建成世界一流自由贸易园区。

继续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天津自贸试验区正发挥改革开放综合试验平台作用,为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探索新路径。“我们将实施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加快推动天津自贸试验区高质量发展,持续推进制度创新走深走实,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上善作善成。”天津市商务局局长、天津自贸试验区管委会副主任孙剑楠说。

走向下一个春天,路在脚下。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

Most Discussed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