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李云飞:智驾并非遇冷,而是进入阶段性夯实期

钛媒体
26 Apr

比亚迪集团品牌及公关处总经理李云飞

聚光灯下的上海车展,今年多了一份“清醒”。

曾经被吹上天的“无人驾驶”、“科幻出行”等炫酷宣传词,突然变得“务实”起来。“组合驾驶辅助”、“明确功能边界”等理性描述,取代了以往过度渲染的营销话术。

一切转变源自4月16日工信部的一纸新规。就在上海车展开幕前,工信部明确要求汽车企业“不得进行夸大和虚假宣传”,强调必须精准界定智能驾驶功能的安全边界和安全响应措施,不得进行夸大和虚假宣传,严格履行告知义务,切实担负起生产一致性和质量安全主体责任。

由于新规发生在2025上海车展前夕,相关的话题也成为车展上媒体追逐的热点,比亚迪集团品牌及公关处总经理李云飞在与媒体沟通过程中也分享了对智驾安全、出海的看法。

“过去确实存在一些营销过度的现象,PPT一个比一个夸张,网上宣传更是大胆到离谱”,李云飞坦言,“这种风气对消费者、对品牌,甚至对公共安全都极不负责任。”

李云飞认为,工信部新规的出台是一件好事,行业也将因此进入一个“阶段性的夯实期”。在他看来,智能驾驶本身并未降温,而是到了冷静下来认真打磨技术的阶段。

比亚迪“智驾平权”背后的实力

今年年初,比亚迪一度以“智驾平权”引爆行业。李云飞指出,比亚迪能够在智驾领域占据优势,核心在于三个方面。

一是庞大的基盘数据。公开数据显示,比亚迪搭载L2及以上智驾系统的车辆已经超过400万辆,海量的数据沉淀涵盖了绝大部分驾驶场景,成为算法迭代的关键养料。

二是强大的研发团队。目前,比亚迪的智驾工程师规模已达5000人,2025年一季度的研发投入达到142.23亿元,同比增长34.04%,足以支撑技术的持续升级。

三是全球领先的规模效应,助推了智能化技术的普及与成本的控制。2024年,比亚迪单车净利润提升至8500元,但相比于庞大的销量规模,这个利润水平并不算高。李云飞表示,“规模化的初衷就是让更多用户体验到电动车和智能驾驶,我们只要维持合理利润水平即可。”

新规之后,智驾进入了规范发展阶段,但汽车智能化的趋势不可逆转,李云飞表示,接下来要拼的核心是技术、产品,“服务跟营销是可以学的,但是技术跟产品,特别是技术,有时候学不来。”

海外市场销量目标80万辆

就在上海车展开幕之际,比亚迪公布了一季度财报,营收1703.6亿元,同比增长36.35%;净利润达91.5亿元,同比翻倍。其中,海外销售新能源汽车20.6万辆,同比增长约110%,近乎整体销量增速的两倍。

今年一季度比亚迪在出海部分的成绩尤其亮眼。数据显示,一季度比亚迪累计销售新能源汽车100.08万辆,同比增长59.81%;其中海外销售新能源汽车20.6万辆,同比增长约110%,几乎是整体增速的近两倍。

李云飞透露,去年比亚迪在海外只有四款车,今年会增加两款车型。其中,腾势今年已经在欧洲发布,四季度左右会在欧洲正式上市。

在出口数量不断创新高的同时,中国汽车产业出口形势也逐渐步入“深水区”,所面临的挑战也逐步显现,比如贸易壁垒不断升级。对于美国关税政策,李云飞认为对中国绝大多数的汽车品牌,直接影响不大。至于欧洲市场,目前中欧电动车的谈判更加顺畅,政策在向好的方向发展。

商务部4月24日下午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商务部新闻发言人何亚东表示,4月8日王文涛部长与欧委会贸易和经济安全委员谢夫乔维奇举行视频会谈后,中欧技术团队一直就电动汽车价格承诺和贸易投资合作有关问题保持密切沟通,并加紧推动磋商进程。

李云飞认为,中长期的还是要考虑在海外建厂,要走进去就要在当地推动就业、税收、产值,包括对当地的部分工业甚至整个产业起到拉动作用。

2023年12月,比亚迪就宣布在匈牙利赛格德市建设新能源乘用车生产基地,预计今年年底将正式投产。去年9月,比亚迪宣布将在土耳其建立一个年产能达15万辆汽车的生产设施,计划于 2026 年 3 月投产。两座工厂满负荷运转后,年产能可达 50 万辆。

李云飞预计,2025年比亚迪海外销量目标在80万辆左右,主要集中在东南亚、中南美洲和欧洲三大区域,这三个市场贡献销量将基本持平。

汽车智能化浪潮不可逆转,营销风潮冷却后,真正的竞争才刚刚开始。李云飞的话透露出比亚迪对未来竞争的清醒认知:技术领先、产品扎实、稳步出海,或将成为智能汽车下半场的决胜之道。

(本文首发于钛媒体App,作者|韩敬娴,编辑|李玉鹏)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

Most Discussed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