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通财经APP获悉,尽管越来越多美国民众对经济前景感到忧心忡忡,他们的消费行为却并未明显收紧。据外媒与SurveyMonkey近日联合发布的一项线上调查显示,约73%的美国成年人表示自己正面临“财务压力”,而大多数人将其归咎于不断升级的关税战。
然而,从数据来看,消费市场依然表现强劲。部分原因在于消费者开始“恐慌性抢购”,以应对潜在的加税风险。美国商务部数据显示,今年3月的消费支出甚至超出预期,J.P. Morgan周三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4月消费仍继续增长。
J.P. Morgan因此将美国及全球经济在年底前陷入衰退的概率从40%上调至60%。
消费支出是美国经济的重要支柱,占据国内生产总值的相当比例,推动整体经济增长。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本月早些时候在弗吉尼亚州阿灵顿的一场商业新闻发布会上曾指出:“美国经济主要靠消费驱动。”他还表示,总统特朗普的关税政策或将推高通胀、削弱经济增长。
大多数经济学家一致认为,在诸多日用品价格上涨的背景下,关税政策正加剧消费者信心的下滑,而消费者信心往往是衡量经济走向的重要风向标。
数据显示,衡量消费者短期预期的“消费者信心预期指数”跌至12年来最低,远低于经济衰退的警戒线;密歇根大学的消费者调查也显示,自去年12月以来,消费者信心指数已暴跌逾30%,根源正是对贸易战持续升级的忧虑。
美国全国零售联合会首席经济学家Jack Kleinhenz在一份声明中指出:“反复变动的关税政策以及由此引发的股市和全球经济动荡,正显著影响消费者对物价上升和未来消费增长的担忧。”
目前,美国政府针对多个国家实施的关税正处于为期90天的“暂停期”,暂定对所有进口商品统一征收10%的基线税率,该政策预计将在7月9日到期。特朗普政府正在与多国领导人就新的税率进行谈判。
据Urban-Brookings Tax Policy Center分析,如果目前的较低关税税率长期维持,预计到2026年,普通纳税人的实际收入将减少约3100美元。而耶鲁大学Budget Lab的一项独立研究则认为,关税可能每年让普通美国家庭多支出约3800美元。
Bankrate首席金融分析师Greg McBride表示:“家庭预算已经面临压力,若价格进一步上涨,消费者将极为敏感。通胀水平将继续主导民众对财务状况的判断,并影响其是否愿意增加支出。”
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金融系助理教授Sasha Indarte警告称,财务压力和对经济走弱的预期,最终将迫使消费者减少支出,而这反过来又会促使企业缩减投资甚至裁员,形成典型的“自我应验”式经济衰退。
“即使一开始只是小幅削减消费,也会被不断放大。”Indarte解释说,“一个人的消费就是另一个人的收入,这种效应会回荡在整个经济体系。”
但她也指出,传统经济理论并不能解释全部现象。即使消费者有意削减支出,他们往往并未如预期那样大幅减少开销——行为偏差与惯性在其中起到关键作用。
“即使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我们还是更倾向于维持原有的消费方式。人们习惯去同样的餐厅,开同样的车,不愿意主动调整。”Indarte表示,“我们有一种‘保持不变’的偏好。”
但一旦家庭预算触及极限,消费者将无法继续维持原有生活方式,那一刻,就是经济真正遭受冲击的开始。届时,不论愿不愿意,消费者都会被迫“勒紧裤腰带”。
J.P. Morgan的分析师在周三的研究报告中也表达了类似看法,美联储芝加哥分行行长奥斯坦·古尔斯比在上周日的发言中同样表示担忧。Indarte总结道:“我们确实应该开始担心了。”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